预见性护理 对子宫全切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2019-02-10覃旭珍
覃旭珍
(德江县人民医院,贵州 铜仁 565200)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施行的手术,适用于宫颈癌、严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子宫腺肌病等[1]。本次研究为部分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44例,所选患者均确诊,排除严重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膀胱手术史患者、妊娠超过20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2例,年龄40~62岁,平均年龄(53.1±6.2)岁;其中子宫肌瘤25例,宫颈癌33例,宫颈癌14例。观察组患者72例,年龄43~64岁,平均年龄(55.4±6.1)岁;其中子宫肌瘤22例,宫颈癌31例,宫颈癌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子宫全切术,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检查、术后留置尿管、卫生护理等。观察组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医护人员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鼓励患者主动表达内心感受,通过心理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措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2]。②盆底肌群功能训练。医护人员于术前、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训练与缩肛运动等,以恢复正常排尿功能。盆底肌训练: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持续进行深呼吸,吸气同时缓慢收缩盆底肌肉4~8 s,呼气时缓慢放松,30个呼吸为一组,5组/d。缩肛运动: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取卧位,进行收缩肛门训练,收缩6~10 s后缓慢放松,50~100次为一组,3~4组/d。排尿训练: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排尿3 s后暂停排尿,收缩膀胱5~10 s,恢复排尿[3]。③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养成科学、规律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清淡的食物为宜,保证患者日常营养需求。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平均膀胱残余尿量及尿潴留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术后平均膀胱残余尿量由表示,行t检验;尿潴留发生率由%表示,行x2检验;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由(P<0.05)表示。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平均膀胱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膀胱残余尿量为(89.52±8.32)ml,出现尿潴留12例,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患者术后膀胱残余尿量为(53.81±8.49)ml,少于对照组(t=4.076,P<0.05),仅出现尿潴留3例,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x2=6.028,P<0.05)。
3 讨 论
子宫全切术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操作难度大,且易对患者带来多种并发症,包括膀胱损伤、感染、输尿管损伤等,相关资料表明,尿潴留的发生率高达30%,若不及时消除可导致病情加重,因此患者术后十分需要科学的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身体状况、治疗效果等资料,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进行合理预估,针对性地制定相应处理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恢复效果[4]。研究结果中,经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尿潴留发生率较低,且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得到有效关注,与相关权威研究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子宫全切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