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评价

2019-02-10徐丽明凌源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辽宁凌源1225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3期
关键词:评定量表经颅帕金森病

徐丽明 凌源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辽宁 凌源 1225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70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2019年1月,随机对患者进行编号,采取抽签法进行分组,分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帕金森病评分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前1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05,治疗后3个月检测两组分值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2%)与对照组(8.5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帕金森病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改善患者病情,促进身体各项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症状以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姿势步态障碍和运动减少等为主,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且病情进展较快,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针对帕金森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式,临床多采取药物治疗、功能训练等方式,促进患者病症缓解,改善患者痛苦程度,但患者预后不佳,因此临床日渐重视治疗方式创新与探究,目前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应用日益广泛,但尚未形成统一方案,需进一步探究。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定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不同治疗方式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定本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70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2019年1月,随机对患者进行编号,采取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9~70岁,平均(59.33±3.41)岁,病程1~4年,平均(2.73±1.21)年,Hoehn-Yarhn分级: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15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8~70岁,平均(58.73±3.55)岁,病程1~5年,平均(3.01±1.38)年,Hoehn-Yarhn分级:Ⅰ级11例,Ⅱ级12例,Ⅲ级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左旋多巴片(昆明振华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3020598),250mg/次,3次/d,持续给药4周,治疗期间配合康复训练,叮嘱患者每天进行放松和呼吸训练,每次10min左右,闭眼,深而缓慢呼吸,保证全身肌肉放松,对肢体进行伸展训练,配合锻炼面部和头颈部,同时拉伸手指;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使用本院CCY-Ⅰ型号经颅磁刺激仪,线圈规格为B9076型,属“8”字型线圈,确定头颅侧面距离顶部6cm位置、前面具耳根连线1cm位置,将其设定为刺激点,治疗过程中患者佩戴耳塞,运动阈值设定为110%,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刺激频率设定为1Hz,90s/串,10串/d,重复刺激,间隔30s,注意治疗时线圈与头部相切,并保证线圈轴朝向患者鼻梁,5次/周,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比较,于治疗前1周和治疗3个月后评估比较,量表包括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运动检查、治疗并发症、修订Hoehn和Yahr分期、英格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6部分,对患者综合状态进行系统评估,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2];②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包括:失眠、短暂性头痛、抑郁。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前者表示形式为n、%,通过分析χ2值进行检验,后者表现形式为±s,通过分析t值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

2.结果

2.1 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1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05,治疗后3个月检测两组分值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比较(n=35,±s,分)

表1. 两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比较(n=35,±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46.26±3.44 26.61±3.27 24.493 0.000对照组 46.34±3.52 31.23±3.12 19.005 0.000 t 0.096 6.047— —P 0.924 0.000— —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35,n/%)

2.2 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2%)与对照组(8.5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目前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治疗缺乏特效手段,治疗以延缓病情发展和防止病情复发为主,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患者病痛程度较重,且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找寻一种科学有效治疗方式意义重大。目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尤其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治疗效果较为突出,但是具体治疗部位及刺激频率等均未形成统一方案,具体治疗情况值得深入探究[3,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2%)与对照组(8.5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利于患者病情恢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体原因分析如下:帕金森病患者神经核团出现变化,退行性神经核团在黑质-纹状体系统中,大脑皮质功能处于兴奋状态,进而影响身体功能,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对大脑皮质功能进行抑制,增加大脑静息阈值,促使兴奋性降低,进而抑制患者疾病进展,同时考虑到帕金森病患者中枢运动传导时间缩短情况,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利用脉冲电流产生强大瞬变磁场,对脑组织产生作用,随后产生感应电流,对神经元进行刺激,增强神经可塑性,并改善大脑血流和代谢情况,可促使传导时间延长,利于患者病情恢复[5]。

综上所述,针对帕金森病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改善患者病情,促进身体各项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评定量表经颅帕金森病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品德与生活(社会)》利用评定理表对学生进行测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