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善、美”*
2019-02-09陈新宇
陈新宇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3)
习近平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构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1]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而且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文明,为世界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可以看作改变世界新格局、构建世界新秩序的必由之路。
一、思想真: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又有真实的实践探索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真实而又科学的思想。它并不是臆想出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在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探索而提出的关于构建美好人类世界的构想,显示出中国人民愿意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定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所以得到世界多数国家的广泛赞同和积极响应,其原因就在于它不仅有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支撑,而且还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有着十分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实际意义。马克思曾经描述了他关于“共同体”的观点:“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2]。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可以将“共同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共同体表现为“自然共同体”的形式,出于生命延续和自身安全的需要,人类依赖原始群体才能生存;第二阶段,在资本主义时期,共同体表现为“虚假共同体”的形式,人们迫于生活需要被“虚假共同体”不断压榨、剥削;第三阶段,当人类社会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时,才可以实现“真正共同体”,因为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自由而全面发展,因此,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共同体”的形式都会发展成为“真正共同体”。从马克思不同时期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他从人的本质、存在与发展等不同角度对“共同体”进行了解释和表述。由此,“共同体”可以进一步具体概括为:真实社会的“人”在有着相同利益和共同追求自由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模式,它有着人“共同生存”的特点,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群体行为。“共同体”充分体现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且人只有在“真正共同体”这一阶段才能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相统一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3]。
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潮流和现实基础构建出美好世界的新蓝图,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可以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思想。中国共产党多次论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并根据时代的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其思想内涵。江泽民曾经指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4]这实际上是党在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目标的思考与认识。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5]这实际上是初步概括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6]这体现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主体是世界各国。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历史发展趋势,这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繁荣、投资便利、文明交流和科技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诸多问题。例如,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特别是国与国之间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尤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显示出中国在新时代的全球发展观念。提出坚持“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梦与沿线、沿边乃至全球各国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连接起来,用最真实的行动以全新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全球治理观超越意识形态的对抗,推动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创新,受到诸多国家的欢迎和赞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容基本可以概括为:最终目标是建设美丽新世界;内涵体现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基本保障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和平理念;实现路径是推动“一带一路”不断发展。由此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以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并通过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8]。
因此,无论从理论逻辑上还是实践逻辑上,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真实的思想,是科学的思想,是在充分结合时代特征并不断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对“真正共同体”思想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二、行为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彰显出中华优秀文明,还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6]中国共产党秉承中华优秀文明,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通过实际行动将中国和平友善的发展理念和共建共治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向全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华文明是热爱和平的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明“和平共处”理念的传承与发展。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1]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就是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民族的多类性和国家的多元性。世界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但是世界上仍然存在很多危害人类生存的问题亟待解决,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疾病传染等问题日益凸显。“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6]这些问题单靠某个国家一己之力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各国之间应该通力合作,携手共进,秉承正确理念,联手寻求解决方案。例如:对待破坏国家安全、损害人民生命财产的恐怖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主张各国应当建立全球反恐统一战线,联合起来共同打击恐怖势力,彻底消灭恐怖主义,为世界和平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难民危机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呼吁联合国难民署、国际移民组织等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建立起相关救援组织,动员全球力量给予难民人道主义援助;应对流行疾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希望各国进一步加强医疗合作,遏制疾病的扩散传播,努力建设卫生清洁的世界。除此之外,世界上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各国坚持“互相帮助、共同应对、合力解决”的理念去解决。“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地区与地区之间和睦相处、国与国之间和睦相处、大洲与大洲之间和睦相处,充分运用“和平发展”的思想致力于共同解决世界难题,世界才能迎来真正的和平,实现真正的发展。
中华文明还是思想友善的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同舟共济”理念的传承和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建设等推动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繁荣,力求构建一种平等、互利、规范的新型贸易关系,在推动我国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带动其他国家实现发展。这实际上也是中国为想要发展的国家提供了发展经验和发展机遇。习近平指出,中国要始终坚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9]524-525中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实践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全球治理观念。但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现在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出于未来发展的前景还是基于一直坚守的和平互利的发展理念,无论是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还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是坚持和平发展还是促进合作共赢,中国都需要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切实加强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中国实现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和人类社会自身更好发展的需要[10]。世界日益连接为一个“共同体”,在某个国家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很可能波及全世界。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世界的发展离不开各国,各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共进,为实现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传承了中华文明和平友善的优秀文化基因,更显示出新时代中国有能力承担起一个大国的责任和义务,为建设一个和平繁荣的世界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方案,向世界表达出自己最和平的理念和最友善的诚意。
三、目标美:人类命运共同体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力求构建美丽世界,是实现人类美好未来的行动指南
为什么当今的世界仍然存在局部冲突和战争?为什么人类盼望已久的和平与安定久久不能实现?原因就在于现有的世界秩序仍有不合理之处,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构建的世界秩序不能完全避免动乱和纷争。中国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包容性发展新理念和全球治理观,继续加强与他国的友好合作,不断构建出一种适合世界可持续发展、满足各国利益诉求、尊重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的新型国际秩序,赢得了众多国家的一致赞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深入贯彻和平与发展两大理念,通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构建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实现人类的美好未来。
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更凸显出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纷争并不是只有战争这一种途径可以解决,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国情,不可能用全部统一或相同的方式来实现每个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大国必须要坚持“和而不同”,就是在“和”的基础上承认其他国家的“不同”,从而认识“不同”,尊重“不同”。习近平指出:“大国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9]541大国综合国力强大,掌控着更多的资源,也可以发动一场战争来强行改变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轨道[11]。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强权大国随意干涉他国内政,悍然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但是,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枪炮下的土地无法孕育出新的生机,只会导致更多的矛盾和冲突。大国如果不能平等对待小国,随意发动战争,破坏国际法治,最终只会破坏人类唯一的家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习近平强调:“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9]545回顾历史,新中国由一个一穷二白的人口大国,通过不断改革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始终没有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历史一再证明,以损害他国利益为前提的发展模式是饮鸩止渴,合作共赢才是长久之道。中国坚持参与到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中,无论是出动军事力量维护索马里海域安全,还是派遣大量医疗人员援助非洲;无论是坚决打击恐怖主义,还是维护和构建国际新秩序,中国无不用最真实的行动表达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世界人民在心灵中坚定了和平理念、扬起了和平风帆,用人性的善良创造出美好的未来。”[12]世界各国应该坚持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抛弃冷战思维、称霸思维,携手致力于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尊重他国利益,用对话协商、和平谈判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纷争与摩擦,这是远胜于武力征服的一种更为持久的和平方式。提倡全球治理观、打造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努力为世界探索出全新的治理方法和日趋合理的价值观念,深刻地体现出中国在自身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开始融入世界的格局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中国首先塑造自身美好的形象,做到“美人之美”,从而构建世界新秩序的话语权;在自己“美”的基础上致力于促进世界各国“各美其美”,特别是带动发展中国家也能展现“特色之美”;进而实现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大洲与大洲之间的“美美与共”,将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推向更美好的未来。
为时代谋发展、为人类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6]随着综合国力显著上升,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和平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还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13]。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是和谐美丽的中国,是能够为世界人民谋幸福谋发展的中国。这不仅仅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而且体现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中国的发展理念上。近年来,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尽显大国风范,将和平友善、共谋发展的友好理念通过实际行动推向全世界,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中国有能力、有责任、有意愿同世界人民一起追求美好的未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深刻的科学内涵,有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有和平友善的思想理念,有众望所归的价值诉求。所以,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准确把握和践行时代主题,将对世界最美好的向往通过最真实的行动向世界各国、各区域、各民族传达出最美好的意愿。“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困难重重、任重道远的目标,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宏伟目标。创造一个和平、美丽、繁荣、开放、文明的理想世界,是人类千百年来的不懈追求。中国在综合国力不断壮大的同时,始终承担着一个世界大国的责任和义务,倡导世界各国共同携手创造美好的未来,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用最真实的理念彰显出最和善的思想,创造出最美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