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语言学概论教材的改革与探索
——评王远新著《语言学教程》(第3 版)

2019-02-09姜昕玫

关键词:语言文学教程概论

姜昕玫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1)

语言学概论课是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必修课,教材建设大体经历了初创期、奠基期和发展期。[1]不同专业的教材建设和相关研究既具有共性,也各具特色,它们共同形成了我国高等院校语言学及其相关专业基础教学和研究的基本格局。我国有20 多所院校开设少数民族语文专业,而语言学概论课是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教材建设至关重要。笔者重点评述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文专业语言学概论课使用的教材《语言学教程》(第3版,王远新著,以下简称《教程》),说明该教材的重要性,分析其实用性、创新性和前沿性的特点,指出再修订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语文专业语言学概论教材沿革

20 世纪8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语文专业使用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包括少数民族文字版与汉文版。少数民族文字版本的语言学概论教材主要有《语言学概论》(蒙古文版,包祥编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8)、《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主编,蒙古文译本,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3)、《语言学概论》(纳·官其格苏荣主编,蒙古文版,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语言学概论》(藏文版,华侃、索南才让编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语言学概论》(维吾尔文版,哈力克·尼亚孜、木哈白提·哈斯木编,新疆大学出版社,1999)等。这类教材内容大多以翻译或编译为主,且很少有修订版,未能及时跟进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

汉文撰写教材主要有《语言学概论》(马学良主编)、《普通语言学》(马学良、瞿霭堂主编)、《语言学教程》(王远新著)、《语言学基础教程》(戴庆厦主编)。一些教材被列为报考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的参考教材,如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将王本列为参考书目,西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将马本列为参考书目等。几部教材的共同特点是有丰富的少数民族语言材料和相关的专题介绍,如马本附有“中国少数民族使用语言文字简况”,马、瞿本有“语言和民族”一节,王本有“少数民族语文政策”和“我国各民族文字”两节等。

上述不同版本的教材各有特点,如马本《语言学概论》先后修订两次、多次印刷,即1981年版(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和1985年版(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并被译为哈萨克文(民族出版社,1986年)、维吾尔文(民族出版社,1990年)。该教材影响广泛,出版后与《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导论》(李兆同、徐思益主编)等教材填补了语言学概论教科书的空白。[2]由于这些教材编写时间较早,部分内容略显陈旧,一些经典理论已不适用于新时期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马、瞿本是在当时普通语言学教材注重国外理论和资料的背景下,本着以中国的语言现象和资料为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炼中国特色语言理论的理念编写的,其定位高于“概论”水平,是为较高层次语言专业教学提供的教材,[3]因此不适用于本科教学。戴本由戴庆厦教授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多位教授分章节撰写,语料涉及50 多个语种,且主要参考了马本和叶、徐本等概论教材及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研究成果。王本在继承少数民族语文专业教材编写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较新的语言学理论,增加了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内容,适用于新时期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目标和需求,既全面系统介绍了语言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又适当加入了一些前沿和热点问题,是对教学内容的有益改革和探索。

二、少数民族语文专业语言学概论教材建设的特点

少数民族语文专业的特殊性、学生背景和发展的差异性,以及对任课教师的挑战性,决定了编写适用于该专业语言学概论教材的必要性,即要求教材具有融合较新语言学理论和少数民族语言丰富语料的特点。21 世纪以来,《教程》(王远新著,民族出版社,2003)和《语言学基础教程》(集体编著,戴庆厦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相继出版。前者分别于2009年和2017年两次修订(均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发行后,一直作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本科生的教材,该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其他系,如维吾尔语言文学系、哈萨克语言文学系等,以及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也使用该教材。其他一些高等院校或将其作为本科生教材,或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后者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民族高校系列教材之一,出版后一直未修订。

(一)教材编写适应课程的性质和教学任务 语言学概论课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一般在本科一年级开设,主要目的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语言学相关知识、初步运用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语言现象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4]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的前身是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后改为民语系。建系伊始,在系领导、著名语言学家马学良教授办学思想的指导下,非常重视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20 世纪80年代,随着学科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分化为以语种或语族为单位的若干独立系,9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了语言学系。少数民族语文专业的发展历程,不断强化了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地位。根据中央民族大学专业培养方案(2018 版),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及文献学的教学和研究。由此看来,该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的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即运用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的语言现象,必须包括少数民族语文。一些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概论教材的学者(彭泽润等2007,赵贤德2009,谢书民2009,付新军2016,王松2016)指出,语言学概论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内容与现代汉语教材重复。从这个角度看,《教程》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使用的语言学概论教材与现代汉语教材的重复率比较低,因为该类教材涉及的语言和语言类型多样、材料和例证丰富。我国56 个民族使用130 多种语言,方言数量众多;30 多个民族使用40 多种文字。语言学的学科建设离不开这些具体语种和文种的调查研究,其研究成果可以丰富和发展普通语言学理论。据此而言,《教程》涉及的理论不局限于分析和解释汉语的特点,而是跨越了具体语言学,进入了普通语言学范畴。

(二)内容安排适应学生的背景和发展需求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一般分两类:一类是熟练掌握一门或多门少数民族语言,本科阶段学习了相关的语言文学和文化知识;一类是汉族和不掌握少数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需要学习一种少数民族语文,俗称“零起点班”。两类学生的语言背景和专业发展,都对语言学概论课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提出了特殊要求,即应覆盖学生语言学习和实践所需要的语言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与少数民族语文相关的研究或工作,这就要求他们既要具备语言本体知识,也要掌握应用语言学知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地位、功能及其发展,涉及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关涉少数民族的语言、民族和国家认同以及民族地区社会语言生活的和谐。因此,只有将语言本体与语言功能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和相关实践的需要,才能体现少数民族语言学学科的特色。

就此而言,一般的语言学概论教材难以满足少数民族语文专业学生的需求。以我国高校最为通用的《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2018,简称《纲要》)为例,国际音标部分只介绍了56 个辅音,而《教程》介绍了105 个,多出近一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调查和分析少数民族语言的需求。又如《纲要》只介绍了3 个唇齿音,《教程》介绍了8 个,包括苗语摆省话ɱpflɦa42(鱼)、ɱpfhlε31(光滑)中的pf、pfh、ɱ。再如语言使用方面,《纲要》等教材没有语言政策与规划等方面的内容,《教程》设立“语言规划”一节,不仅能够满足学生语言功能调查的实践需求,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正确的语言价值观,为其日后的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教材编写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语言背景的特殊性,对语言学概论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急需更全面的参考教材。于红梅、闫慧珍(2010)指出,叶蜚声、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不适用于少数民族学生,大量的汉语(包括汉语方言)和英语例子,增加了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难度;戴庆厦主编的《语言学基础教程》主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编写,书中例子虽多为少数民族语言,但新疆(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和印欧语系伊朗语族语言的主要分布区)少数民族语言的例证很少。正因如此,一些学者呼吁,急需编写适合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学概论教材,[5]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概论任课教师对教材的需求。《教程》不仅有汉藏语系语言的例子,还因著者熟悉突厥语族语言特别是哈萨克语和土耳其语,书中有丰富详实的阿尔泰语系语言的语料,满足了不同语言背景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语言学概论任课教师一般至少掌握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语言,但依然不能满足普通语言学教学的需求,因此急需一部例证完善、语言覆盖面广的教材。教材中语言例证的多样性至关重要,一是可以更好地满足语言类型学等知识的学习,方便师生理解;二是能够体现普通语言学的教学要求;三是更具科学性和参考价值。以往汉语界和外语界通行的教材,多以汉语和英语为例证,少数民族语言学界多以汉藏语系语言和英语为例证。汉藏语系语言多是典型的分析语,英语虽属屈折语,但非典型的屈折语。《教程》吸取以往教材的特点,在语言例证的选择上花费了一定心血。比如增加了俄语和阿拉伯语等典型屈折语的例证,充实了哈萨克语、土耳其语等典型黏着语的例证,这些语料可为不懂上述语言的学生提供语言类型学证据。

由上可知,《教程》的出版,既可以满足少数民族语文专业培养目标和师生的需求,又因理论全面、语料丰富,可作为其他教材的补充和参考。因此,在众多语言学概论教材中,《教程》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此外,一些教材因多人编著存在各部分联系松散、概念前后照顾不周等问题(艾红娟,2012),而《教程》为作者独著,避免了此类问题。

三、《教程》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前沿性

总体而言,《教程》具有实用性、创新性和前沿性三大特点。

(一)实用性 《教程》(第3 版)的实用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语言结构方面,理论的全面性能够满足学生分析和解释不同语言现象的需求。例如,与其他语言学概论教材相比,《教程》介绍了语音和谐律,学生通过柯尔克孜语和哈萨克语等元音和谐律的语料理解概念,进而可以分析阿尔泰语系语言的相关语言现象;再如《纲要》的语音部分重点分析了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四类共时语流音变,《教程》全面描述了同化、异化、弱化、增音、减音、合音、换位、自由音变和不自由音变、连续变调等九类语流音变。第二,语言使用功能方面,《教程》能够满足学生语言调查的实践需求。例如,“语文政策”一节介绍了少数民族语文政策、语文教育政策、外语学习政策等内容,学生在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语文政策、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后,可以做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状况、双语教育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第三,基础性和扩展性知识兼顾。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教学内容,既可以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又可以满足部分学生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较深入、更广泛的知识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题类专业课打下基础,也可以为学生继续做研究提供参考。第四,精心设计了思考题和试题样例。《教程》第一版出版于2003年,2009年第一次修订,2017年再次修订。第三版在原习题的基础上,增加了讨论式思考题和试题样例,方便学生自学和教师参考。

(二)创新性 《教程》创新性的主要体现是,打破了主流语言学概论教材使用的结构主义框架体系,在结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加入了其他成熟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例如,第五章语法部分,介绍句法时,分传统语法学句法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句法学、生成语法学句法学和当代语法学句法学(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等四个板块。再如,介绍语言类型和语言分类时,除主流教材涉及的谱系分类法、类型分类法、地域分类法,《教程》还介绍了功能分类法,包括语言功能的类型分类和层级分类,使得语言分类体系更加完整。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教程》附录“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列举了迄今所见中文文献中最全面的语言谱系分类,是重要的参考材料。

(三)前沿性 《教程》前沿性的主要体现是,既重视内部语言学,也重视外部语言学。岑运强(1997)指出,编写语言学概论教材应面向应用,包括挖掘语言理论的应用价值,增加语用学、应用语言学的内容。他主编的教材也试图体现这一理念,具体表现是专门用一章的篇幅介绍各种交叉语言学。采取同样体例的还有邢福义、吴振国主编的《语言学概论》。《教程》同样重视外部语言学,但不是集中一章扼要阐述,而是将交叉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融会贯通到不同章节。比如,将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引入教材,整体框架体现出既介绍语言的内部结构,又重视语言外部功能的前沿性特征。例如从语言结构的发展、语言功能的发展、语言规划三个角度介绍语言的发展。

《教程》虽经两次修订,仍存在一些再修订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是适当增补语料和例证。比如介绍辅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时,可以增加现代汉语没有、少数民族语言使用频率较高的语音例证。二是可以增加术语检索等附录,以方便读者查阅全书涵盖的主要语言学概念和术语。三是加强配套教材辅导书或参考资料的建设,方便师生参考和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学教程概论
河南省重点学科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简介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融合计算思维的国外项目式创客教程分析——以微软micro:bit CS教程为例
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学科简介
青铜器辨伪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浅析英语语言文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挽碧制作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