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及血糖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
2019-02-09郭华鑫
郭华鑫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院区,湖北 武汉 420010)
孕妇在妊娠阶段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类症状为糖尿病,即孕妇机体糖耐量出现异常的情况,这种情况很容易引起不良结局,包括早产、胎膜早破等[1],对母婴健康都造成巨大威胁。相关研究表明,妊娠阶段糖尿病的发生和孕妇机体糖脂代谢情况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可以通过实施相关的干预措施来调整孕妇的血糖、血脂水平,才能减少风险因素。本研究针对我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营养干预措施,分析其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处于妊娠阶段存在糖尿病的患者展开分析,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年龄均在20岁~3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3±2.7)岁。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均经临床确诊存在妊娠期糖尿病,不存在高血压、高血脂、自身免疫疾病等。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医师以及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孕妇妊娠阶段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包括妊娠时期的生活、常规饮食、作息等方面的护理措施[2],嘱咐产妇避免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加强运动锻炼,定期进行孕期营养监测。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营养干预措施,其中综合营养干预措施内容如下。医院专门营养师结合患者实际状况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措施,结合患者的体质量、体力劳动承受情况等计算患者每天所需总能量,坚持以多餐少食的原则进食,采取营养膳食,每日适当补充新鲜水果蔬菜、鸡蛋、牛奶、海产品等,将微量元素、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作为主要的营养素机械能补充,且需要安排适量的日常活动,可以包括上下楼梯、慢步行走等,每天运动3次~4次左右。每天的运动量需要配合患者的饮食摄入及能量决定,每经过一周后进行血脂以及血糖水平的测定,经测定后经过一周患者的血糖水平还未符合正常标准则需要入院接受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量、胎儿大小等进行膳食调整。
1.3 观察指标[3]
进行护理干预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机体血清脂肪因子和血糖代谢指标进行测定,其中对比的血清脂肪因子包括内脂素和脂联素,血糖代谢指标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1.4 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数据展开SPSS 19.0统计学分析,%表示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表示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当P<0.05时,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血清脂肪因子情况
测定结果表明,对照组内脂素水平和脂联素水平分别为(6.39±0.69)ng/ml、(335.97±31.64)mg/L;干预组内脂素水平和脂联素水平分别为(7.62±0.79)ng/ml、(417.06±47.36)mg/L。干预组内脂素水平和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t=17.139、18.012,P=0.001,0.001.
2.2 对比两组血糖代谢指标
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分别为(5.30±1.03)mmol/L、(7.89±1.36)mmol/L;干预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分别为(4.59±0.73)mmol/L、(6.26±1.19)mmol/L。干预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t=8.901、9.746,P=0.002,0.001。
3 讨 论
糖尿病属于孕妇妊娠阶段容易出现的一类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存在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在血清脂肪因子和血糖代谢指标方面都具有异常的情况,血糖脂肪因子各指标含量会联系到母体能量的蓄积和胎儿脂肪沉积,不利于机体营养调节,血糖水平过高则会对心血管等方面造成影响,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因此需要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综合营养干预措施主要通过饮食配合运动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营养调整,保证患者在妊娠期中的安全。
本研究针对我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营养干预,其血糖、血清脂肪因子均得到改善,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