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2-09秦晋萍
秦晋萍
(山西省儿童医院 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山西 太原 030013)
儿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是一个预防与治疗,并保证儿童身体和心理正常发育的综合学科[1]。儿科护理工作具有风险大、难度大,极易出现纠纷和投诉事件。本研究主要以9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对其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儿资料
选取本科室儿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5:23,年龄范围在1至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3.22)岁,主要患病类型为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分别为18例、16例和14例;护理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5:23,年龄范围在1至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3.48)岁,主要患病类型为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分别为17例、14例和17例。对比2组患儿基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 未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组开展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
1.2.1 护理风险评估
组建护理防范小组, 组员将循证医学作为工作基础, 通过查阅资料结合临床的方式评估儿科常见的风险问题, 组内讨论后进行总结。本次评估发现, 儿科护理事件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1) 医嘱执行风险; (2) 技术操作风险; (3) 患儿自身潜在风险。针对上述风险因素, 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以便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1.2.2 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法
医嘱执行风险:强化医生、患儿家属与护士间的沟通, 及时将患儿的监护情况向医生报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指导患儿家属积极配合医疗操作, 以便保证医嘱执行的质量, 降低护理纠纷;在执行医嘱的过程中, 若遇到疑问应在认真分析的同时及时与医生沟通, 以便提高医嘱执行的安全。技术操作风险:严格落实三查八对, 通过自查、责任护士、办公护士查对的方式强化护理质量。护士长定期对护士的业务操作能力进行考核, 对其中存在的隐患及时纠正, 并分析操作失误的原因, 提出处理方案。患儿自身潜在风险: (1) 多形式风险教育。将护理风险及其预防内容设计成图文并茂的画册、卡片, 发放到患儿家属手中, 同时辅以口头宣教, 以强化患儿家属对风险事件的印象, 提高配合度。 (2) 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要点。宣教材料与口头宣教时应以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为原则, 以便患儿家属可以理解与接受。例如:宣教材料中可多加入温馨的漫画内容, 直观展示出风险问题与注意事项, 提高宣教质量。 (3) 心理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与出院时, 对其家属实施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指导, 举成功案例以强化他们对患儿治疗的信心, 以积极的态度配合风险健康宣教与相关护理工作。
1.3 观察方法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风险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信息均使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通过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通过x2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P值进行判定,P<0.05时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2组患儿护理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表明,常规组患儿共出现4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33%,2例为跌倒摔伤,1例为烫伤,1例为坠床;干预组患儿共出现1例风险事件,为跌倒,发生率为2.088%,组间比较(x2=15.293,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2组患儿纠纷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表明,常规组共出现2例纠纷事件,发生率为4.17%,而干预组无纠纷事件发生,发生率为0,组间比较(x2=11.427,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措施是一种新型的风险管理模式, 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评估风险因素, 设计预防性的管理措施, 有效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2]。研究认为, 预防性管理措施可以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将医疗性损伤降至最低[3]。风险防范式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它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 通过总结与分析风险问题来有效处理护理风险事件。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与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风险防范式护理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工作的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 不断完善护理技能, 强化了患儿家属对医疗服务的信赖度。此外, 风险防范式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实践过程中灵活掌握干预方法, 采用具有人文精神的方法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 使其感受到关怀与关爱, 继而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0.9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 保证了患儿的就医质量, 适于临床推广应用。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本研究时间尚短, 对于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长期应用优势与可持续性改进对策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