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用于脑瘫患儿对其出院后康复的效果分析
2019-02-09文春燕
文春燕,马 燕
(新疆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脑瘫是指小儿脑性瘫痪,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的阶段,表现为姿势或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综合征,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语言等功能性障碍[1]。这类患儿实施康复存在很大的难度,大多数患儿需要进行长期或终身康复治疗和护理。本研究将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84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部分患儿在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获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我院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84例脑瘫患儿作为对象随机的分为两组各42例,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24/18,年龄0.4~7.3岁,平均年龄4.62±1.39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3/19,年龄0.5~8.1岁,平均年龄4.57±1.26岁;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儿临床诊断符合脑瘫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并批准。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治疗时实施常护理,出院后接受常规家庭护理,主要有用药、饮食和简单的运动指导。
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首先患儿在出院时家属接受医院护理人员的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向家属耐心讲解出院后护理知识和相关技能,并且要使家属充分的认识到家庭护理对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重要性;其次定期进行电话或入户随访,了解患儿的康复情况,并且耐心解答患儿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隔一个月对患儿的康复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价,对家属护理薄弱的环节进行详细耐心的面对面指导。两组患儿连续护理6个月观察康复效果。
1.4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脑瘫患儿脑瘫量表以及Barthel评分情况,使用使用脑瘫量表以及Barthel评分对患儿智力发育和运动发育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准确评价,得分越高表明发育越好,康复效果越好。(2)两组脑瘫患儿残疾程度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分析,患儿脑瘫量表评分及Barthel评分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脑瘫患儿残疾程度以百分比表示,组间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脑瘫患儿各项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患儿脑瘫量表评分为12.18±1.85分、12.36±1.79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患儿脑瘫量表评分为18.63±1.32分、13.75±2.41分;护理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患儿Barthel评分为35.96±4.37分、36.12±4.25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患儿脑瘫量表评分为62.35±4.96分、41.18±7.42分;两组的患儿脑瘫量表评分、Barthel评分均改善,且研究组的以上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脑瘫患儿残疾程度比较
研究组残疾程度中,轻度28例、中度8例、重度6例,其残疾度33.33%(14/42);对照组残疾程度中,轻度15例、中度11例、重度16例,其残疾度64.29%(27/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瘫患儿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康复过程,甚至部分患儿需要终身照护,大多数患儿在出院后由于家庭条件、家长意识欠缺等各方面因素就停止了护理,对治疗和康复效果造成影响[2-3]。本研究中研究组患儿在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经过6个月的随访发现其脑瘫量表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患儿的残疾度低于对照组。说明在患儿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提高康复效果,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首先在患儿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使患儿家属明确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并且帮助其树立帮助患儿康复的意识和新年,提高他们对康复护理的依从性和主动性;其次详细指导家属熟悉并掌握患儿康复的相关知识和具体操作,如帮助患儿翻身、调整患儿休息的睡姿、更衣的体位等;再者要为患儿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定期进行回访,评估患儿的康复现状,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纠正和干预,以提高护理效果。经过上述延续性护理,可将患儿家庭护理和医院护理进行有效的衔接,从而达到提升患儿出院后家庭康复护理效果的目的[4-5]。
综上所述,脑瘫患儿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康复效果,降低残疾度,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