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2019-02-09黄祥芳
黄祥芳,徐 静,吴 茜*
(第九〇四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3)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其优点在于安全、操作简单以及对患者造成痛苦较小,不过由于置管操作技术以及导管维护等不规范极易影响导管留置时间,同时还会引发患者出现感染、堵塞以及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1-2]。基于此,本文以140例行PICC护理患者为调查对象,探讨对其采用静脉治疗小组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函数法将本院2 0 1 8 年3 月至2 0 1 9 年2 月期间收治1 4 0 例行P I C C 静脉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其中常规组男38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53.28±4.18)岁;观察组男37例,女33例,平均年龄为(53.33±4.20)岁。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进行PICC传统护理,即对患者做好消毒工作,同时还应保证导管顺畅,密切观察患者穿刺点,若出现异常现象则应及时进行处理。给予观察组采用静脉治疗小组措施,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具体措施为以下几点:(1)科室应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制定护理计划,并探讨PICC静脉治疗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于其中存在的疑问及时进行分析,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护理经验和技巧进行讲解和分享,以此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2)重视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培训,加强对患者进行责任心培训,明确规定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文书书写,确保护理文书字迹清晰,从而在出现护患纠纷过程中充当法律依据;(3)对PICC穿刺、维护流程等进行严格规范,定期护理人员进行穿刺培训,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同时还应加强对护理人员冲管、换药以及拔管等工作进行规范,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4)加强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对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详细讲解PICC护理的具体方法、流程及结果,以此提高患者对相关治疗的认知度,同时还应为其讲解如何更好的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对于存在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其家庭情况、个人信息了解,从而对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并为患者详细讲解护理工作的必要性,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
1.3 观察指标
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过程中应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不记名调查,量表满分为100分,共分为25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范围在0~4分之间,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3]。同时对2组行PICC治疗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由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处理过程中定量检验采用t值,用(x±s)显示;计数采用x2进行检验,用百分比(%)显示,当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2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9.14±0.35)分,而常规组为(90.30±3.18)分,组间比较(t=3.182,P<0.05)。
2.2 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只出现1 例穿刺点出血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1.43%,而常规组则出现3例出血、1例感染和2例堵塞现象,发生率为8.57%,组间比较(x2=14.281,P<0.05)。
3 讨 论
PICC管主要是对患者采用外周静脉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其相对于传统治疗方式具有置管时间长、降低反复穿刺对患者血管造成损伤的优势,因此对进行持续化疗以及静脉输液治疗患者有重要帮助[4]。但PICC置管治疗期间若不能得到科学有效的护理,极易出现血肿、静脉炎以及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对此医院在实施护理工作中应采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措施,并组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以此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使患者体验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过程中采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对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以及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有积极作用,值得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工作中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