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评价
2019-02-09邹芳,胡娟*
邹 芳,胡 娟*
(泗洪县中医院,江苏 宿迁 223900)
新生儿黄疸疾病为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应积极采取对症治疗,以改善疾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随着临床医学研究持续深入,临床处理新生儿黄疸的方法较多,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升高,因此,在给予对症治疗过程中,联合有效护理干预十分重要[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中挑选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2例;年龄2-35日,平均年龄为(4.25±1.65)日。对照组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1例;年龄2-35日,平均年龄为(4.20±1.70)日。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均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2]
对照组患儿进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则接受常规护理联合早期护理干预。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早期患病干预。护理人员应系统性检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以有助于早期避免或发生各种感染,给予患儿适度的皮肤抚触,并仔细观察患儿的皮肤变化。(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保持患儿病房的干燥整洁,控制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减少患儿家属探视次数,与患儿家属详细讲解原由,以争取患儿家属的信任。(3)产妇与患儿尽早接触。护理人员给予产妇详细讲解早期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以有助于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4)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属进行详细讲解,并及早发现其存在的负性情绪,给予有效心理疏导,从而提高患儿家属的疾病认知度,提高其配合度,以改善疾病预后。(5)腹部按摩。护理人员应结合患儿的病情,待其相关指标稳定后,可予腹部按摩,以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从而有助于促使其粪便排出。
1.3 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体重、血清胆红素值、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结束后将两组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3.0作处理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作处理分析本研究的两组数据,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以t检验及x2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差异性,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无差异性。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体重为(3.65±0.55kg),血清胆红素值为(106.85±10.75umol/L),胎便转黄时间为(29.30±2.02h),黄疸消退时间为(4.00±1.35d),住院时间为(5.01±0.75d);对照组体重为(3.55±0.5 0 k g),血清胆红素值为(156.20±10.25umol/L),胎便转黄时间为(59.75±2.50h),黄疸消退时间为(5.85±1.65d),住院时间为(6.95±1.45d);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体重无差异性(t值=0.7728,P值=0.4425),血清胆红素值更低(t值=19.0861,P值=0.0000),胎便转黄时间更短(t值=54.4234,P值=0.0000),黄疸消退时间更短(t值=4.9850,P值=0.0000),住院时间更短(t值=6.8267,P值=0.0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中十分满意19例(65.52%),比较满意9例(31.03%),不满意1例(3.45%),满意度为96.55%(28/29);对照组中十分满意12例(41.38%),比较满意9例(31.03%),不满意8例(27.59%),满意度为76.00%(21/29),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x2值=6.4444,P值=0.0111。)。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为临床儿科常见疾病,病理性黄疸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血症而致死、致残,对于患儿的身体健康容易造成严重影响,近几年来,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呈持续性上升发展趋势,引起临床高度重视[3]。
临床上对新生儿黄疸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为主,但该种护理方法的效果不明显。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包括早期患病干预、环境护理干预、产妇与患儿尽早接触干预、心理干预及腹部按摩。从结果可知,经早期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体重明显提高,血清胆红素值更低,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而且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提示,通过给予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疾病症状,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新生儿黄疸患儿的疾病特点,身体状况,在给予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过程中,联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缩短胎便转黄时间,缩短黄疸消退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