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
2019-02-07马嘉旭
马嘉旭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特点
1.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
在探讨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之初,必须要明白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化,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立足于此,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在于“生活即教育”,是其目的论;“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念的领域论;而“教学做合一”是方法论。三大主张共同构成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该理念有助于革除当下教学中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弊病,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生活教育理论的特点
(1)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性
生活教育理论无处不体现着实践性,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教学做合一”实质上就是实践性的突出表现,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深入到生活实践中,从实践中“学、做”,使所学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实践的内容在于“知识的回归”,要在“劳力上劳心”。当今素质教育理念与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性不谋而合,对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仍有重大意义。
(2)一切为了学生—主体性
在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并非是教师,而是学生。生活教育理论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对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颠覆,老师的“主体”转换为“主导”,成为学的“领路人”。换而言之,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从教育学的角度理解,在课堂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其主动学习,方可成为人才。
(3)活到老,学到老—终身性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因此生活教育理论也具有了终身性。学生在校阶段,要进行学习,毕业之后也要继续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终身性也是当下教育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二、中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标》的执行,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学习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的个体性。但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无法“快步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学校的课程体系仍旧注重系统化、学术化,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往往更注重教材统一、教学过程统一、教学结论统一;学生则以“识记”“得高分”为目的,使语文教学活动只有单一的教学模式,而丧失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笔者实习学校为例,很多语文教师仍旧依照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强调“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课堂上的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甚至萎靡不振,没有多少学习积极性,课堂整体参与度不高,学习效率低下。
三、中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对策
针对上文所谈到的语文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对生活教育理念的思考,并结合教学经验,对中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提出了一些见解,即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生活化教学,一是要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二是要活用生活化教学资源,三是要进行生活化语文实践教学。从这三个角度出发,灵活运用生活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课堂活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联系生活元素,合理设计课堂环节
(1)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一环节
在语文课堂设计时,必须要把握每个环节,首先要对导入这一部分进行设计,要联系生活元素。只有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熟悉感,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下一环节做准备。设计教学导入环节时,需要注意一个基本原则,导入的内容和方式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在导入时要幽默、自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
案例1: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
水节》
师:同学们,夏天的时候大家是不是喜欢玩水?
生:是!
师:大家去“玩水”一般都有哪些形式呢?
生:玩水枪、游泳、水上乐园……
师:好,大家喜欢在炎热的夏天玩水,喜欢把水泼到对方身上,那你们玩水是为了什
么呢?
生:凉快!
师:是这样的。那么,我们今天一起走进《难忘的泼水节》,来看看文章中傣族的泼水节,看一看他们的泼水节是什么样子,他们为什么要互相泼水,是不是也为了凉快呢?
《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17个生字词,并且了解傣族人民在泼水节时的幸福与快乐,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导入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将泼水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第二个环节是提问
小学生的知识层次还不够高,对理解能力还是较为薄弱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一般来说,在课堂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疏通课文,进行理解。
案例2: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爸爸的花儿落了》
问题1:大家阅读文章后想一想,在家里,你有没有和作者一样任性、叛逆的时候?
问题2:当你任性的时候,你们的父母是不是和文章中作者的父亲那样沉默忍受呢?他们有什么别的表现吗?
学生们在听到问题后,沉默了片刻,继而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积极发言,提出了一些关于叛逆与任性的看法,对父母的表现也进行了述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时,会涉及到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包容与任性、理解与误解,以此为基点进行提问,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能够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3)最后是总结环节
课堂的尾声,是对整节课进行总结的关键环节,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教育,以此为基础进行延伸,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进一步与生活元素相联系,将文章中的情感或是事例引入生活,让学生进行思考,感悟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
2.充实语文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教学资源
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语文是比较特殊的。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学中,需要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等,让其在自由生活中获得真正教育”,由此我们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来充实教学内容,革新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此外,逐渐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中,这样便于优化语文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案例3:部编版高中必修二《离骚(节选)》
《离骚》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扫清文字障碍,能够诵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并且体会文章感情,对屈原的形象及其高尚人格进行把握。在解决完生字词问题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离骚》的朗诵视频(可以选择不同版本的视频),在观看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巩固生字词,还可以把握文章的情感,感受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进行配音,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增加教与学的乐趣,提高课堂效率。
3.在生活中放飞思维,尝试生活化语文实践
社会生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场所”,有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放飞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创造生活。
案例4: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我有一个
梦想》
在本节课的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环节中,可以设置口头练习任务,以“我有一个梦想”為主题,设计一段演讲词,需要涉及社会问题,情感要真实。学生们通过这个任务,能够加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锻炼口语能力。当然,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有多种形式,比如组织学生到养老院慰问老人、清明节扫墓等等,从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获得一些道理。
陶行知先生在《晓庄三周岁》中,正式确立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并强调生活教育理论与学科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而言之,语文生活化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希望此文能够为教育界同仁提供一些启发,促进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