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9-02-07张文祥王照林王子超唐存亮郝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28期
关键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

张文祥 王照林 王子超 唐存亮 郝毅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急诊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定义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取急诊介入治疗,一般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再灌注成功率明显高于一般组,一个月内死亡率以及3个月内梗死复发率均低于一般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急诊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较好,应将其作为急性心肌梗死首要治疗方案选择。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溶栓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8..02

本文旨在研究急诊介入疗法与溶栓疗法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特选取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定义为两组,主要研究内容与心得体会详见下文。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定义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中女27例,男26例;年龄58~76岁,平均(64.9±2.6)岁,冠心病患病时间(3~10)年,平均(5.7±1.9)年;一般组患者中女28例,男25例,年龄59~75岁,平均(64.5±2.9)岁,冠心病患病时间(2~10)年,平均(5.4±2.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以及病情方面均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同期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已提前详细了解治疗方案,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取急诊介入治疗,一般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一般组患者入院后需要外加约束性保护带,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口服300 mg拜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及立普妥40 mg。普佑克200万u与0.9%的生理盐水10 mL配置为混合药液,经静脉注射3~5分钟完成,普佑克300万u与0.9%氯化钠注射液90 mL配置为混合药液,以180 ml/h半小时内泵完。间隔3小时之后需要经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0.6 ml(6000u),每间隔12小时给药治疗一次,连续治疗五天[2]。实验组患者采用急诊介入疗法,入院后需要外加约束性保护带,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口服300 mg拜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及立普妥40 mg。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成像精准确定发生梗死部位的血管,选定股动脉或者桡动脉入路,进行经皮介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需要持续服用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片,经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一周左右,所有患者接受治疗两天内需要每隔4小时进行一次12导联心电图检查,心肌梗死标志物检测,采取稳定血压和调节血脂含量综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再灌注成功率,接受治疗后12小时内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肌钙蛋白水平恢复即可判定为再灌注成功;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记录两组后患者接受治疗一个月后的死亡率,记录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三个月后的梗死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统一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软件包进行运算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行卡方(X2)检测,当检测后的P值小于0.05时认为组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如下文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中共有49例患者在12小时内再灌注成功,成功率为92.45%,一月内无人死亡,死亡率为0,三个月内梗死复发1例,梗死复发率为1.89%;一般组患者中共有34例患者在12小时内再灌注成功,成功率为64.15%,一月内发生死亡2例,死亡率为3.77%,三个月内梗死复发5例,梗死复发率为9.43%;实验组患者再灌注成功率明显高于一般组,一个月内死亡率以及3个月内梗死复发率均低于一般组,表明实验组患者近期以及远期疗效均优于一般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发病机制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异常破裂,形成继发性血栓,导致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使得心肌局部组织细胞发生持续性的紧急缺氧缺血,早期发现并采取对症治疗可有效提高预后,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在12小时内再灌注成功,能够有效缩小发生心梗面积,濒死的心肌细胞能够得到恢复,对于患者预后改善升意义重大[3]。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法主要分为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疗法的目的都是恢复患者冠状动脉灌注量,改善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症状。传统溶栓治疗采取经静脉注射溶栓药物的方式,溶栓药效作用于发生心肌梗死部位血管,溶解血栓进而恢复发生闭塞冠脉血流量,使其通畅,起到改善心肌供血情况作用。使用频率较高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普佑克,但是溶栓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患者接受治疗后有残余冠状动脉狭窄风险,部分患者发生再次心肌梗死风险较高[4]。介入治疗是在发生阻塞血管内放置支架,带有压缩球囊导管中有微小的网状合金管,球囊扩张后支架将会撑开血管,开通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起到快速缓解心肌细胞缺血情况的效果[5]。配合冠脉造影成像技术能够准确定位发生阻塞的冠状动脉血管,了解闭塞严重程度,制定明确的治疗方案。接受介入疗法的患者在术后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抗血小板凝结治疗,避免置入支架部位发生血小板凝聚形成血栓,可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血脂调节治疗,维持血脂水平。

综上所述,治疗时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改善意义重大,选用急诊介入治疗可有效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以及心梗复发率,近期以及远期疗效均较好,因此可将其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首选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胡静涛,李洪浩.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CI)及静脉溶栓两种治疗方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09):1-2.

[2] 米黑热古丽·艾尼瓦尔,依力米努尔·阿合买提江.溶栓后介入治疗(PCI)和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6):21-22.

[3] 骆立新,钟 诚,孙 仞,徐 超,何 浪,凌 峰,沈法荣.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溶栓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性研究[J].浙江医学,2015,37(14):1205-1208.

[4] 肖丽娟,唐会林,刘可轩.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2):318-320.

[5] 陈 健.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介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3).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继发颅内出血的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D—二聚体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