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庄河牡蛎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工作研究

2019-02-06郑勇跃

品牌与标准化 2019年2期

郑勇跃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庄河市委市政府创建牡蛎产业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所做的主要工作,同时详细分析了示范区创建成效,阐述了示范区良好的示范作用,并根据目前创建情况,对示范区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工作建议。

【关键词】 知名品牌示范区;庄河牡蛎;品牌创建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19.02.001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ain work of Zhuanghe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 in establishing the provincial famous brand representative area of Zhuanghe oyster industry,and 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resentative zone in detail,elaborates the good demonstration function of the demonstration area.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next development of the representative area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famous brand representative area;Zhuanghe oyster;brand establishment

庄河牡蛎产业示范区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所辖庄河市南部黄海海域,依托石城乡、王家岛两个核心区域,覆盖黄海北部庄河沿岸。全区海洋资源丰富,是特色鲜明的海洋渔业区。园区海域面积2900平方公里,其中滩涂面积270平方公里,浅海面积10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285公里,陆域地貌和近海地质结构多样,滩涂生物种类繁多,经济贝类、牡蛎、文蛤、杂色蛤是庄河海域中的主要品种。全区海水养殖面积5.53万公顷,淡水养殖面积640公顷。全区有省级以上水产良种场6个,市级以上水产健康示范场78个。

同时,庄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品牌建设工作,特别是2017年9月获准筹建“辽宁省牡蛎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以来,庄河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在推进标准化养殖培育、法治化品牌监管、国际化宣传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走出了一条依托地区资源、发展特色水产、培育品牌创新的牡蛎产业发展之路。

1 创建成效

1.1 创新养殖模式,提高生产效益

庄河牡蛎产业示范区依托大连上品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及石城乡政府合作成立的大连石城岛生蚝小镇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大连庄河市石城乡创新型生态生蚝小镇建设项目,通过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生产能力强大的苗种繁育基地,优化牡蛎健康养殖,将构建良种、良法、良饵、良机为核心的模式化生产系统纳入到牡蛎养殖产业,采用公司与养殖户有机结合的模式,保障牡蛎养殖产业顺利发展。

2017年,大连石城岛生蚝小镇实业有限公司引进四倍体牡蛎亲体,人工杂交繁育三倍体苗种2亿粒,又投放2龄三倍体牡蛎中间苗种2000吨,现已放养面积4000亩,预计年产商品6000吨、2龄三倍体牡蛎中间苗种4000吨。目前生蚝小镇项目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新增海域使用申请正在组卷中。2018年继续深度开发“庄河牡蛎”,建设生蚝良种繁育基地,培育“三倍体”牡蛎苗种800万枚以上,推广“三倍体”养殖1万亩。

生蚝小镇带头进行的科技研发、引进新品种初获成功。2018年2月1日,在石城乡政府会议室召开了首届“生蚝小镇分红大会”,五组养殖户分红达60万元,此次是生蚝小镇实施养殖户合作经营模式的一次阶段性成果展示。

1.2 科技引领产业,带动农民致富

1.2.1 加强技术培训工作

庄河牡蛎产业示范区依托大连海洋大学、庄河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等技术机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做好技术引进与推广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养殖户技术推广体系机制,加快基层养殖户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鼓励发展农技指导、科技培训等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

1.2.2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庄河牡蛎产业示范区依托大连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水产科学研究所青岛黄海所、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大连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骨干企业大连玉洋集团与大连海洋大学共同成立大连海洋大学玉洋研究院,依托大连海洋大学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共建创新平台,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助推产业科技创新。

1.2.3 加强人才引进工作

庄河牡蛎产业示范区加大对技术型、经营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设立专项经费,对有突出贡献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农业科技人员予以奖励,创造条件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居问题,为全市现代海洋贝类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海洋贝类产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全面打造产、学、研一体化贝类科研成果推广中心。

1.3 加大宣传力度,塑造品牌优势

政府全力推进上品堂、玉洋、华富、富谷四大企业上市,同时借助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庄河牡蛎”“庄河杂色蛤”的影响,打造“庄河海产”的产品品牌,提升庄河海产品的市场地位。

一方面通过中央农业频道的《味道》栏目、大连广播电视台的《品牌访客1+1》的专访,以及辽宁省牡蛎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宣传口号的征集等活动,在北京、天津、重庆、上海、福建、四川、黑龙江、湖北、浙江、新疆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形成了广泛的影响,扩大了辽宁牡蠣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利用广场徒步队、“3.15”消费者权益日、“5.10”中国品牌日、“6.9”世界认可日等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组织企业参会,让广大市民充分了解“辽宁省牡蛎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工作,了解“庄河海产”的知名品牌,让人人参与到创建工作中,不断提高示范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

1.4 建立追溯体系,支撑产业发展

全面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保障体系。庄河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了具有从生产到餐桌全链条检验监测能力的县级食品检验监测机构——庄河市食品检验监测中心。

该中心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区域监测中心试点单位,具有1508项标准检测能力,建立了对所有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帮助优质的农产品溯源追踪、消费警示,让消费者更放心。

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产品包装上的防伪二维码,看到每一个环节的相关信息,还可看到生产现场的画面以及重要环节的视频录像。追溯体系的建立,丰富了政府的监管手段,也规范了企业的生产行为,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为牡蛎产业品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确保庄河牡蛎安全生产、放心食用。

2 示范作用

2.1 产业特色鲜明,打造了以“生蚝小镇”为引领的创新型生态养殖模式

庄河牡蛎产业示范区自然资源禀赋丰厚,独特的自然环境,为牡蛎生长提供了优良的海域条件。通过传承传统工艺和不断的技术提升,示范区业已形成了以牡蛎为主体的研发、养殖、生产和精细加工等链条完备、优势鲜明的产业特色。

示范区于2016年开始筹备大连庄河市石城乡创新型生态“生蚝小镇”项目,该项目以生蚝养殖为主业、以休闲旅游为辅业,采用创新发展模式,立足“生蚝产业”“生蚝渔业文化”与“特色小镇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旨在推进生蚝新品种引进、高密度健康大规格苗种培育、海上设施化养殖与机械化采收生产、生蚝系列食品精深加工。此外,由大连上品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与石城乡政府合作成立的大连石城岛生蚝小镇实业有限公司,采用“政府+企业+养殖户”有机结合的模式(政府出资-企业经营-养殖户合作),在延长产业链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周边居民就业,缓解了社会压力,有力的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2.2 顶层设计优化,开启了以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的“庄河质造”品牌行动

为了确保庄河牡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真正打造出全国、全省知名品牌,形成有利于品牌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示范区所在地庄河市政府牵头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副市长为副组长、17个委办局为成员的筹建工作领导小组,以及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副市长为副组长,12个委办局为成员的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同时,庄河市政府将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庄河市全局性、战略性工作之中,制定并出台了《“庄河质造”品牌行动计划》和《辽宁省牡蛎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规划》,并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市“十三五规划”之中,作为政府重点工作进行推进。

这些举措使得园区的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不仅仅停留在创建工作本身,而且会辐射至全市相关产业领域,作为“庄河质造”的重要抓手,带动区域经济和质量工作的整体提升。

3 示范区下一步发展建议

3.1 以牡蛎产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区域辐射效应

(1)深度挖掘、梳理和整合牡蛎文化与历史文化、渔业文化、饮食文化、民间传说、民俗节日等资源,充分发挥品牌文化的协同和发散效应,做足品牌文化软实力。

(2)积极开展区域品牌联动建设,加大政府品牌激励和扶持力度,在牡蛎产品营销过程中,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和运营,以“大連蚝”或“庄河质造”等区域品牌为载体,统一开展对外营销活动,强化品牌合力,扩大品牌影响力。

(3)以牡蛎产业品牌为基础,实现其他农业品牌和旅游、物流、医养等二三产业的联动和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并扩大牡蛎品牌辐射效应,形成“品牌+”战略,助推“庄河质造”建设进程。

3.2 科学规划养殖海区布局,构建可持续养殖模式

(1)科学确定海区养殖容量,控制养殖强度,制定牡蛎养殖技术规范和标准,减少局部水域的养殖密度,增加海水交换能力,前瞻性地减少和预防牡蛎疾病的发生。

(2)定期对养殖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分析,建立养殖环境的预警制度,尤其是贝类毒素监测,保证养殖区牡蛎产品的食用安全。

(3)密切与水产院校和水产科研机构合作,加强牡蛎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研究,通过引种、选育、杂交等育种手段,培育生长快、抗逆性强、品质优新品种,使牡蛎养殖良种化,促进牡蛎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3 进一步明确检验检测机构的定位

目前庄河市食品检验监测中心定位于针对食品的相关检验监测服务,随着国家对质量安全加大监管,检验范围将覆盖从产地、初级产品、加工品到流通产品全链条,食品检验定位范围相对狭窄;另外,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监测职能将进一步弱化,监测服务已无法适应未来发展方向。着眼于未来发展,建议庄河市食品检验监测中心向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转变。

4 结语

庄河牡蛎产业示范区自然环境优越、海洋资源得天独厚、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牡蛎产业在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同时,带动其他水产业以及精深加工产业共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庄河牡蛎产业品牌文化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潜,品牌推广宣传还有拓展空间,与庄河当地其他产业深度融合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沈烽,彭凯,彭剑虹,等.区域品牌培育与长效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中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5.

[2] 刘益星,姬孟丹.产业集群视角下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与培育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12):123-126.

[3] 孙艺榛,郑军.山东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探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