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边利己主义对在校女大学生性别意识影响

2019-02-06李子慧叶嘉欣杨洁仪潘桂嫦

山东青年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男女平等

李子慧 叶嘉欣 杨洁仪 潘桂嫦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校女大学生开始更多地关注男女平等、女性主义等话题,旨在为女性自身争取更多的权利。文章以网络咪蒙公众号作为一个切入点,分析单边利己主义对在校女大学生性别意识影响,引起在校女大学生乃至更多女性对单边利己主义的思考,促进女性全面健康发展。通过对女性在解决情感、生活和工作问题态度的探讨,有助于向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促进社会两性和谐发展。

关键词:单边利己主义;在校女大学生;性别意识;男女平等

一、单边利己主义的实质内容

单边利己主义是利己主义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单边,指双方或多方当中的某一方未征求其他方意见而自己采取一定的行为或政策方针。利己主义,是指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别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思想。中国古代素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道德观念,而如今国内学者认为利己主义是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把个人利益看作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在西方国家,利己主义曾作为思想武器和道德准则,以反对禁欲主义和封建特权,维护个人利益。后西方学者把利己主义分为伦理利己主义、心理利己主义和合理利己主义三部分进行研究,单边利己主义属于利己主义的一种极端现象,是不合理的存在且超乎道德。

结合前人的研究,单边利己主义指个人在追逐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只想到自己而全然不顾对方的利益,且不认为自身的行为有背于道德伦理和法律。

二、咪蒙单边利己主义思想的兴起和发展

咪蒙微信公众号成立于2015年,仅仅两个月便收获了40万粉丝量。在《致贱人》这篇文章爆火后,成功煽动读者情绪的咪蒙微信公众号收获了大批的粉丝,其中女性读者数量占78.58%,男性粉丝比例仅有21.42%,年龄区间主要分布在18-28岁范围内。基于这种粉丝性别和年龄分布,咪蒙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多数是迎合这类群体的取向,男人、女人和情感类词语在标题的出现率占前三高。而文章的内容往往是把女性朋友放在道德高地,以结合时事热点或编造极端的个例对男性在出轨、劈腿、花心、男权思维、直男癌等方面进行抨击,奉劝女性要学会独立、要争气并树立新时代女性的榜样。这类文章引起了众多女性粉丝的共鸣,开始以咪蒙的标准来定义两性间的婚姻关系,但同时,咪蒙也开始被部分网友认为其输出的价值观是伪女权和利己主义的表现。2019年1月末咪蒙旗下公众号“才华有限青年”发表文章《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火速席卷网络,引起网友热议。同时文章被指出情节大量虚构,存在煽动大众情绪的嫌疑,网友开始纷纷讨伐。迫于社会的指责及舆论的压力,咪蒙公众号停更2个月,其微博永久关停。

三、单边利己主义对在校女大学生女性性别意识的影响

(一)对男女平权的偏差认识

1.男性仍需承担男权社会的责任

在以往中国父权制封建社会中,男性因生理上的优势,更多地承担家庭以外的劳动工作,而女性则是在家照顾家庭和养育孩子。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女权主义的兴起,女性开始不再满足于家庭劳作并参与到社会的工作之中。在生活与工作中更多地开始关注并追求性别平等。但在追求性別平等过程中部分女性却要男性继续承担男权社会的责任,比如在结婚时,男方需买房买车,女方却不用承担。

2.对女性应履行义务的忽视

如果我们把 17 世纪到 19 世纪女权运动在西方的兴起和发展看作是一种人文主义和人性的进步,是一种反对性别压迫,打破传统男性中心主义和争取男女平等的过程, 那么21 世纪中国的女性群体中的一个类型——单边利己主义者, 已经把女权主义推到了极端。在追求男女平等的过程中,女性获得了相应的权利,却忽视自身应履行的义务。引起网络热议的“你负责挣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女性执着于男女平等中女性所获得的权利,却忽视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

(二)以女性利益最大化的婚恋观形成

1.婚恋观的定义

婚恋观是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直接影响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对青年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与幸福。

2.选择恋人或配偶时以自己单方面的利益最大化为标准

许多女性在选择恋爱或婚姻伴侣时,以纯粹的感情作为前提条件,即首选自己喜欢的、与自己三观相符的,而受单边利己主义影响的女大学生主要要求对方承担恋爱中约会的大部分或者全部费用,到谈婚论嫁的阶段则要男方买车买房,婚后家庭的日常生活消费同样由男方承担,更甚者要求财产上缴,若另一半能满足以上要求,她们才愿意尝试交往和把对方纳入自己婚姻对象的考虑范围,否则就直接放弃而另寻他人。

3.在两性交往中,女性选择以自我为中心的相处方式。

持有单边利己主义思想的女大学生在与男性交往相处时习惯性让男方任何事情都以她为中心,比如约会的时间、地点、内容都由女性决定而鲜少听取对方意见,在各种纪念节日都要求对方及时送礼而自己只是一味接受而不付出等等。以自我为中心的相处方式是不尊重、不平等的,约等同于过去被大多数人诟病的“大男子主义”,不过是男女之间的话语主导者由男性变为女性,而这并不能促进两性和谐与平等。

(三)健全人格形成受阻

1.自我价值追求的意识偏差

持有单边利己主义思想的女大学生,借以反击男权而在对自己的女性权利进行夸大,过分夸大女性的地位,过分追求女性的利益而忽视男性的价值和意义,忽视两性平等的真正定义,价值取向渐渐倾向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自我中心萌生,自我价值的追求出现偏差,致使女大学生自身造就、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的目标畸形,限制其实现对精神享受、人格完善、真善美和自由的真正追求。

2.独立自主意识缺失

独立自主意识是自我主张人生观,是自我发现内在价值的意识独立自主。持有单边利己主义思想的女大学生借以是女性的身份,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身边的男性甚至其他人帮她完成自己应做的事情,推卸自身该承担的义务,习惯性依靠他人的帮助,独立自主意识严重缺失,缺乏自我能力锻炼的机会从而使个人的能力提升受限,难以独自一人承担生活的困难与挑战,不利于在校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人发展。

3.责任感缺失

责任是任何一个有担当能力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应承担的角色义务,每个人是权利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持有单边利己主义思想的女大学生过分看重自身身为女性的个人得失与个人感受,进而忽略了整体利益。这部分女大学生只关注自我,迷恋于个人物质、利益的满足,只要权利,不尽义务,追求实惠,否认存在着女性个人利益之外的男性价值与社会整体利益,因而也淡化自己身上的责任感,致使其个性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四、讨论与对策

(一)女大学生应加大培养独立自主意识

受单边利己主义思想影响的女大学生应首先从自身出发,大力培养独立自主意识,在获得更多合理权利的同时,在清醒地认知到自身特点的前提下,明确自身的人生义务和作为社会一员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独立完成自己的日常生活任务,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不依赖男性;积极履行作为女性的社会义务,摒弃“女性是弱者,理应被照顾”的错误观念,发挥自己的潜力与优势,以正确且合理的姿态参与社会生活,不推卸责任于男性,以此真正促进男女平等。

(二)女大学生应合理追求男女平等

中国当代女性已从古代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中挣脱出来,在社会地位、就业环境、政治参与等方面追求与男性一样的平等待遇,但同时女性应承担起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而不能只想获得和男性一样的权利,却不用承担任何义务。在校女大学生在与异性的相处中,要合理分清双方所承担的责任,在日常消费与工作任务安排上尽可能由男女双方共同承担,男女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更能促进男女两性走向和谐。

(三)高校开设性别教育课程

人对性别最早的认识来自于父母早期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学习场所从家庭逐渐过渡到学校。但大部分学校缺乏有关性别意识教育特定的教材或课程,导致青少年对两性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生理上的差异,并没有完整和正确地认识到两性理念。大学要把握好高校课程的丰富性和灵活性来开展性别教育课程,让当代大学生系统地学习两性关系、男女平等的议题,引起其对性别平等的关注度和敏感度,改变个人刻板的性别印象和性别偏见,从而更加理性地看待以往的性别经验并增强对性别意识的认识。

(四)媒体应合理规范男女平等的价值观输出

媒体对事件的价值观宣传常常影响着社会的舆论导向,特别在性别平等这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上,媒体对两性关系的解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性别意识。咪蒙微信公众号就是一个很好的反例,借以抨击男性的负面行为来为女性发声,看上去像是在提高女性的地位,实则披着单边利己主义的外衣,向受众传播“伪女权”思想。大众传媒在传播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念时,应先提高自身的性别意识、正视男女之间的差异,再向大众传递合理的、正确的两性观念,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五)相关社会组织与团体加大两性和谐意识倡导

针对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性别意识的教育和培训内容开展专项两性和谐意识倡导活动,丰富意识倡导载体,拓宽社会群众参与途径,通过两性关系讲坛、群众论事、专家评议、教育节目进社区等形式,评案论事,寓教于乐,用社区群众听得懂、愿接受、普及广的形式,加大与个人密切相关的两性和谐知识宣传,提升社会对两性和谐的认知水平,树立正确的两性和谐观念。

[参考文献]

[1]杨琳. 中国当代女性发展与社会性别意识[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3).

[2]王琳慧. 女大學生性别平等意识现状研究[D].

[3]陈子轩. 当代大学生极端利己主义倾向及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D].

[4]许珊珊,李晓玲,姚尚满,刘志永.女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9).

[5]吴利娟.中国社会男女平等吗——性别不平等的认知差异与建构[J].学术研究,2017(1).

指导老师:黄勤锦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猜你喜欢

男女平等
男权下的女性主义的萌芽探究
中国男女平等政策演变特征研究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网络女主播”的发展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男女同尊卑:探析江苏常熟两头蹲婚俗中的性别观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美狄亚》的女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