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9-02-06程兆明
程兆明
【摘要】针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何提高,本文提出了从教师和教学两方面入手,来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标.在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对学困生如何进行培养使他们喜欢数学、爱上数学是教师不断追求的主题.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以及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关键.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学困生;培养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最好忘记自己是教师.”作为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来考虑数学问题.据此可以设想在教学中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模拟教师去组织教学,完成课下教学任务,以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双主互促”的教学效果.
所谓学困生一般是指:
一、对数学知识不感兴趣
数学知识以理论为基础,逻辑思维能力需求较强,这样对于正处于顽皮捣蛋的童年学生而言,其不愿意将自身局限于教室,安静细心的解答题目.数学这种独特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很难开始就能够产生一种乐趣感,而一旦引导不到位,会让学生对抽象数学产生抵制情绪,继而不再产生乐趣.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亲人对其关心更多的是疼爱,不会对其进行一些批评教育,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得以放纵,完全凭借自身感性认识学习,无法对数学产生兴趣,也就无法获得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二、缺乏知识的理解
由于学困生长期以来学习基础差,家庭方面管理缺乏,生活照应方面更多的来自祖父母的照顾或者亲人的关照,而很少来自亲生父母,这样就使得学生们无法得到更多的关爱,仅仅是来自亲人的生活照应,无法从获得饱满的爱.而这种缺少父母长时间关爱的弊端就在于学生很难切身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周围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排斥感,不会从内心中感受到知识对于自身人生的改变,也就不会感受到知识重要性.
三、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表现是学习成绩差,但更多的是学习习惯不好,缺乏学习的动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未来缺乏规划,没有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在数学学习中不会分析问题,缺少正确思维方式,不善于思考,长期以来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
基于上述原因,如何培养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分析学困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
老师要想帮助学困生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以及成绩差的原因.进而帮助学生分析原因,从而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时听老师讲课,听得“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等老师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又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哎,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很多学生完成当天的作业不困难,但是在综合测试时成绩往往不理想,包括平时解决过的题型也不一定都会解.一些综合题他们一听就懂,但自己却不知道从何入手,更不用谈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这些都是学生思维形式结果与具体问题解决的差异,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方面.
学生方面:
(1)听课时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識,只知其然,未思考其所以然,满足于一知半解,没有认真地参与思维活动,更谈不上理解.
(2)平时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解题过程中模仿思维成分较多,分析、创新思维成分较少,迁移思维能力较弱.
(3)知识点杂乱无章地堆积在头脑中,没有形成正确、合理、有序的认知结构,故不可能灵活运用.
教师方面:
(1)教学中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暴露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对他们缺乏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2)课堂上教师分析讲解多,放手让学生探索、讨论少.不能很好地激活与调控学生的思维活动,剥夺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编题巧妙性不够,没能激发兴趣,拓宽思维.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的设计应循序渐进,逐层深入,达到师生数学思维的阶梯渐进,和谐同步.同时设计一些“铺垫”或做一些实验、演示,为学生的探索思维提供感性材料.更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教师应采用民主互动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磋商、交流信息,以达成共识.有些问题可让同座两人或前后四人进行合作讨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促进课堂内人际互助.这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维在积极的交流和碰撞中不断得到升华,可使新知识随着不断深入学习,完全融于原数学认知结构中,原认知结构变成新的认知结构,最终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数学教学不仅要准确地传授知识,更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尤其是发散思维的训练.训练发散思维是为培养创造性意识服务的,着眼于探索未知事物,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追求知识间的新关系.不少习题,可有多种解法,解完一道题后,要引导学生反思一下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启发他们多角度地去想问题.这样既能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又能培养周密思考、灵活而发散的思维能力.在一题多解后,可分析各种解法的合理性,用类似对比的方法,选出最佳方案,从而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且培养了他们创优意识,训练他们创优思维,开拓了发散思维的空间.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讨论一些数学智趣题、逻辑题和“脑筋急转弯”等,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并开发智力.应组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实践活动.
(三)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要从点滴处着手,持之以恒.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比如学生上课时坐立的姿势,读书的姿势,举手的姿势,上课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的洪亮程度、组织语言的技巧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
2.教师要多多关心学生,关爱学生,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好习惯的起点.
3.榜样示范,激发效仿.根据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小学生优秀的品质和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鼓励和激励性的语言触动学生们的心灵.如:“因为某某同学爱动脑肯思考,所以他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让老师和同学大开眼界”“你的发言逻辑思维很强,值得同学们学习”“你对同学的评价很到位,看来你是一个细心观察的人”“你很善于倾听”“你的作业写得既好又工整,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值得参考具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见贤思齐焉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