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

2019-02-06张亚倩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唯物史观底蕴,阐释了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辩证法底蕴,论述了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唯物论底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守文化发展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各国之间不同文明互相交汇、相互融合的大调整、大变革的新时代,人类文明究竟去往何方、如何向前发展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到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历史性关键问题。在新世纪到来之前,西方已经有“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等一系列思想开始喧嚣尘上。金融危机过后,民粹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思想愈演愈烈,中国在综合国力不断崛起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文明冲突论”的质疑。针对这一类思想文化的不断挑衅,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发表了针对此问题的一次重要演讲,向全世界人民描绘了一副全人类文明互相交流、命运与共的宏大愿景。时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各国文明相互交流互鉴的文化思想越来越丰富,内涵也变得更加深刻,在全世界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来广泛,为不同的人类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增添了一份强大动力,为世界各族人民相互了解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唯物史观底蕴

1、坚持以人民为主体

谈文明,首先应当谈文化。对“文化”一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在多种场合谈到,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用“灵魂”一词高度评价了文化的作用和意义,他明确指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2]由此可见,文化的作用是促进一个国家得以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更是一个民族能够得以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上来看,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这一基本原理深刻说明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随着一定的社会存在所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政治观念以及不同的各类思想文化又反过来对社会存在具有着强大的反作用。世界上不同的地域特色、地理特征形成了各个地区和国家不同的文明。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他明确提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同时也明确地表达出了文化来源于社会和物质生产活动的重要思想,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国家人民生活的幸福感,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人民群众不仅仅是进行文化创造的主体,同时也是推动进行文明传播的重要力量,在当今全球不断深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推动促进世界各国不同文明互相交流互鉴的时代大背景下,应当充分满足世界各国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精神需求,把促进全世界人民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文明交流思想的最终价值归宿。

2、遵循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不仅自然界的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如此,同样也要遵循相应的规律。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活动同样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也需要在继承中不断发展,进行文化创新。

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之间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文化发展应该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之上进行发展,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发展,但是失去了文化的发展,那么文化的继承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到了今天,除了中华文化自身具有的魅力之外,也离不开中华文化具有的包容性特征,不断与世界其他各民族文化进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不断发展自身的优秀文化,不断进行自身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仅仅只在本国、本民族之间进行发展,而是要把眼界放大,眼光放长远,积极与其他世界各国家、各民族之间文化进行相互交流,这才是文化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二、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辩证法底蕴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世界各个文化交流互鉴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具有矛盾。在当今新时代、新情况下,文化交流互鉴面临的外部挑战也十分强大,首先来自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其次,在与其他各个国家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文化的封闭性被文化间的交流性所取代,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随之产生的各种思想、思潮迅速发展,文化交锋更加激烈的情况,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对外开放水平是我国当前必须注意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目前文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同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应当运用“两点论”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分析当前文化发展的方式,运用辩证思维来应对当前文化发展的冲突矛盾。

对此,我国应当秉承一种辩证的否定观,不仅是简单的肯定外来文化的先进性,也不仅是简单的否定外来文化就是糟粕。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开放的态度面对人类文明发展,采取科学的方式对待各个文明之间的交流,对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外来文化我国要对其表现形式和内容加以改进,创新其表达形式,使外来文化能够更好的与本民族文化互相融合,交融从而形成一个更新的文化景象,不断增进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加深各国之间彼此之间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思想的了解,努力为解决各个国家、民族之間文化的矛盾和分歧不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坚决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文化霸权主义所宣扬的天下合一的政治企图,从根本上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使用各种强制手段来阻止文明交流,解决各国不同文明差异的行为最终都会失败。

三、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唯物论底蕴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实事求是要求人们认识事物要从实际出发,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当前世界正处于各国各民族文明交流的高峰,“互联网+”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极大的促进了各个不同民族之间的文明交流与传播,增进了各个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随着当今世界互联网的兴起,各类新媒体产业迅速发展,造成了目前各类新闻消息传播速度迅速、消息传播范围广泛,这些现象都使得人类文化交流也有了更为丰富多样的形式。我国可以从中看出,全球化的潮流对国家发展有利有弊,对文明互鉴活动来说,将会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影响力等各个方面都逐渐稳步上升,与此同时,我国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也开始不断向国外进行传播,并且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丰富,面对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新的主要矛盾,我国要准确把握当前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了解人民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文明,提高中华文明的质量和底蕴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增强文明交流,开展丰富的文明交流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2、遵守文化发展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动中华文化事业发展,加强与其他各个国家文明交流合作,创新文明交流方式等方式促进文化发展。着力发展文化支柱型产业,充分鼓励人民继承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各类优秀文化活动。要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我国就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各种不同的措施和可行的方法不断推进中华文明的交流互鉴活动。

四、总结

世界各国的不同文明之间进行交流的互鉴过程,有助于不同文明在整个世界文明体系中正确地界定自身、弘扬特色,有利于世界各种文明增进理解,凝聚共识,有助于世界各种文明能够汲取其他文明的长处,实现整体世界文明的创造性发展。我国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论述的指引下,不断积极促进世界各个文明之间进行深入交流、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加强各个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合作。

【注 释】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3.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3.

【参考文献】

[1] Tian Liu.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P].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Management, Arts and Humanities Science (AMAHS 2016),2016.

[2] 胡守勇.习近平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的三维解读[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06)30-36.

[3] 粟莉.习近平新时代多样文明重要论述探析[J].理论导刊,2018(11)39-44.

[4] 陳友康.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J].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4)4-13.

[5] 吴海江,徐伟轩.论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的时代内涵[J].社会主义研究,2019(03)7-13.

【作者简介】

张亚倩(1992.9—)女,汉族,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现任同煤集团党校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谁远谁近?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