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对策

2019-02-06刘晏白凌婷李本建

西部学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机制研究

刘晏 白凌婷 李本建

摘要:高校知联会是党外知识分子自愿组成的社团,是高校党委联系党外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外人才的蓄水池。目前高校知联会在学习教育吸引力、融合力度、内生动力、工作覆盖面等方面存在不足,对此,应建立健全教育学习机制、协调联动机制、动力激励机制、长效人才培养机制,以团结、培养和举荐党外优秀知识分子,为充分发挥人才蓄水池的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知联会;人才蓄水池;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21-0029-03

统一战线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和重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组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知识分子(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有1.48亿人,其中党外人士超过1.04亿人,占比约为70%。数量众多的党外知识分子,只有部分人参加了民主党派,其余无党派人士没有参加任何组织,较为分散,缺少平台载体,如何应对这种情况是统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以下简称知联会)就是党将党外知识分子组织起来、发挥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1]。

一、新时期高校知联会的构成及功能

高校知联会是由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自愿组成的社团,具有统战性、知识性、民间性,是高校党委和党外知识分子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知联会的具体任务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二是扩大联谊交友,三是积极创造条件使知联会成为党外知识分子发挥作用的服务平台,四是培养举荐人才。知联会主要具有五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教育引导作用,二是桥梁纽带作用,三是参谋智囊作用,四是培养举荐作用,五是维护稳定作用[2]。

二、高校知联会作为党外人才蓄水池作用的表现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培养党外代表性人士的重要“源头”和传统基地,是统一战线的人才源泉[3]。在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知联会极大地凝聚了党外人才力量,在思想上引导他们爱国爱党爱岗敬业,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和渠道,对高校及整个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且深远的意义。目前,知联会党外人才蓄水池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实现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知联会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情教育,增强党在党外知识分子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坚定党外知识分子跟党走的信念,巩固党的执政基础[4]。

二是通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提高会员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学习活动,提高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水平;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充分认识到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党外知识分子爱岗敬业、立足本职工作多做贡献。

三是组织会员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组织会员参加扶贫帮困、智力支边等活动,发挥会员的知识和智力优势,为会员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提供途径和平台,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四是培养举荐优秀党外人才。知联会在政治引领、学习教育、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发现和培养优秀党外人才,为统一战线输送无党派代表人士及民主党派骨干[4]。

三、目前高校知联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高校知联会普遍成立时间不长,在教育引导、培养选拔优秀党外知识分子人才方面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下述不足,影響了知联会作为人才蓄水池功能的发挥。

一是学习教育内容不够生动有趣、学习方式单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一个文化素质和层次较高的群体,目前学习教育从形式到内容较为单一,对党外知识分子吸引力不大。

二是与其他部门缺乏互动、融合不足。高校知联会与所在区市的知联会之间、各高校的知联会之间、知联会与本校其他部门之间鲜有互动、融合不足,不利于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

三是未能激发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知联会是党外知识分子自愿组成的社团,组织较为松散,成员积极性不高。学习教育形式单一、评价和激励体系缺失等多重因素导致知联会在会员中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会员内生动力不足。

四是工作覆盖面不够广。目前知联会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党外知识分子中的代表人士,对广大党外青年人才重视不够,尤其是没有加入任何民主党派的党外青年人才,其思想动态和教育引领在很多时候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四、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对策

针对在调研中发现的学习教育吸引力、融合力度、会员内生动力、工作覆盖面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课题组通过分析研究,认为知联会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做好党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为综合素质高、能力出众的党外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发挥作用服务社会提供更好服务、搭建更多平台、创造更多机会。

(一)建立健全教育学习机制

高校知联会应深入研究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知联会学习教育机制,探索和拓展有效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机制,举办参与度高、实效性强、影响力大的学习活动,提高党外知识分子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发挥知联会作为党外人才蓄水池功能提供保障。

一是拓展学习教育内容。学习党的政策理论及国内国际形势。知联会应组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国际形势,使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提高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政策水平。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在社会实践和服务中学习成长。知联会应发挥会员的智力优势,组织会员积极参与到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活动中,特别是对口援建、扶贫帮困和社会公益事业等活动,既能增加会员实现自身价值的通道,又能增强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同时,知联会应在此类活动的开展中,发现和选拔有较大潜力的优秀党外人才,有意识地开展教育引导,加强后备队伍建设。学习典型人物先进事迹。要深入挖掘和重点培养在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力强、专业造诣深的典型人物,传播和学习其先进事迹,让党外知识分子学有榜样、做有规范、赶有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祖国发展和富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是创新学习载体和形式。在现有的学习、培训和教育形式外,要积极创新教育形式、丰富培训载体,举办主题论坛、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交流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主题实践考察等活动,并充分运用网络媒体优势,如利用“学习强国”等在线学习软件,开展积分大比拼等活动,实现学习常态化,巩固学习效果。

三是完善学习制度。建立定期全员大会制度,并结合时政和形势需求,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制度来确保学习教育的强度和质量。把集中性主题教育学习与通过网络媒体方式展开的日常性教育学习相结合,逐步实现学习教育的规范化和经常化,提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增大知联会在会员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党外知识分子的综合素质,推进知联会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

针对在调研中发现的缺乏互动、融合不足的问题,建议知联会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整体优势、增强整体效应。

一是加强与统战及组织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在调研中课题组发现,高校知联会工作人员均为兼职,时间精力有限,知联会工作开展不顺畅。鉴于此,课题组建议高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为知联会增派人员,增强其在实施层面的主体力量。与此同时,也要将此劣势转化为优势,兼职知联会的工作人员,往往都是党外知识分子中的骨干力量或是来自组织统战部门的工作人员,有着较强的素质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在知联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学习和借鉴,完善协作协调机制,实现知联会、统战和组织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确保知联会能够更好地了解会员思想、工作和生活动态,有效实现对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和引导。

二是加强与校内各业务部门的协作。改善此前与校内其他部门融合不足的现状,如加强与科技部门的协作,协助会员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校工会的合作联动,保障会员权益,尽力帮助会员解决各方面的实际困难;加强与女工委的沟通联系,保障党外女性知识分子工作有效开展等。

三是加强与其他高校知联会及地方知联会的交流合作。不同高校知联会之间应展开交流合作,为会员开阔视野、科研合作提供路径和平台。高校知联会可与本市知联会联合协作,开展智力扶贫、城市规划、农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社会服务,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也能达到让会员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升自我价值的目的。

(三)建立健全动力激励机制

众所周知,改革的原动力在于“人”。因此,知联会要创新发展,必须建立健全能激发会员自身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机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知联会活力不足、会员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知联会会员评价体系。建立以思想品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贡献为主要测评内容的评价体系,科学化地对会员进行定量考核,公开公正地对会员进行测评,为选拔和任用党外知识分子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是将会员个人表现纳入高校评价体系。将知联会会员评价体系的评测结果作为高校干部选拔、职称评定、薪资调整、福利分配等方面的参考依据之一,提高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在政策制定上体现倾斜性。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制定政策时参与率低,因而在现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难免对这一群体存在忽视现象。统战部门和知联会作为联结党和党外知识分子之间的纽带,要从政治、科研、教学、生活等各方面关心这一群体,在学校重大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为他们发声。另外,对于会员参与扶贫帮困和社会公益事业并作出一定业绩的,可考虑适当换算成教学或科研工作量。

四是增强会员内生动力。关心会员生活,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努力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在调资、晋职、住房、福利、进修机会、子女入学、配偶工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稳定人才队伍,增强党外知识分子对高校知联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广大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引导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和积极作用,积极投身于学校发展和社会建设。

(四)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针对在调研中发现的各高校对党外青年知识分子重视不足的问题,课题组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党外青年知识分子作为高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外知识分子中最富创造力的群体,具有学历高、见识广、思想活跃等特点,在学生当中有很大影响力,对于学生价值观及行为模式的影响巨大。据此,知联会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工作力度。

一是加强对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关心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努力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是加强党外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与培养,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引领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形成人才梯队,防止出现人才队伍后继乏力的现象。

三是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及会员中长期规划。围绕党外青年知识分子人才培养,知联会应根据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在业务能力、政治意愿、个人诉求等方面的不同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及会员中长期规划,增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归属感和向心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在发现、培养和使用各个环节发挥知联会的蓄水池作用。

五、结语

知联会作为党和党外知识分子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局限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党委应继续高度重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知联会应活跃思想、开阔思路、创新思维,更好地发挥党外人才蓄水池作用,创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引导党外知识分子为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贡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目标不断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顾行超.上海践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新载体——上海“知联会”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及其启示[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

[2]陆亚林.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功能[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

[3]陳效兰.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对策[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6).

[4]中央统战部六局.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J].中国统一战线,2016(7).

作者简介:刘晏(1982—),女,汉族,贵州遵义人,单位为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旅游管理。

白凌婷(1982—),女,汉族,河南上蔡人,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研究方向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李本建(1976—),男,汉族,重庆大足人,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高等教育。

(责任编辑:王宝林)

猜你喜欢

机制研究
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损伤机制研究
社区体育发展机制研究
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势与机制研究
独立学院实习实训暨创新创业基地的运作机制研究
等职业教育的高教性及实现机制研究
领导—成员交换的理论阶段、维度划分和机制分析
独立学院实习实训暨创新创业基地的运作机制研究
企业高层次人才评估指标机制研究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后发展地区人才引进的机制研究
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