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奚立峰:以数字化创新赋能“双一流”建设

2019-02-06奚立峰

中国教育网络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上海交通大学双一流师生

“信息化在高校的发展中具有催化剂、倍增器的作用。”

奚立峰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2019 中国高校CIO 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奚立峰作了题为《“双一流”建设中的信息化之路》的精彩报告,就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分享。

“信息化在学校里扮演着一个催化剂、倍增器甚至具有颠覆性的作用。依靠学校强有力的信息化团队,确定从满足网络畅通到提供能力输出的发展重心转型,我们实现了三大创新:智能时代的全方位网络育人、支持学科融合的科研计算、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撑。”奚立峰表示,在教育信息化2.0 时代,上海交通大学正在以数字化创新赋能学校“双一流”建设。

据介绍,在移动校园建设方面,上海交通大学通过虚拟卡进行移动端校园万物互联的平台化建设探索,借助移动消费支付、人员精细管理、开放校园应用等功能,打造智慧校园生态链。

在服务学科方面,上海交通大学推进基础设施云化,通过云计算、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三大平台的建设,形成了具有明显优势的计算能力输出。用户统一接口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代码优化的高效能服务,开创了差异化的交大智能计算服务模式。计算服务作为学校的信息化特色服务,除支撑传统信息系统需要外,对科研的深度支持是其优势所在,由专业团队帮助其解决计算困扰,交叉创新发展,让各学科教授能够潜心科研,从而提升学校核心科研竞争能力。

同时,学校通过打通数据孤岛,建立校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成了全校各类数据的全面采集和交换,打通了63 个业务系统,建立了339 个数据交换接口。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学校数据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了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方便了学校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跨部门协作。基于各级权威数据建立的数据分析平台,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多维度分析的数据支撑,有力促进了校务管理的现代化。上海交通大学的“交我办”APP 实现了随时随地移动办公,服务于学校109个院系部门,年均服务流程超过20 万件,节省了大量办事时间,广受师生好评。

奚立峰表示,上交大的信息化建设将始终以人为本,围绕师生需求,开拓信息化服务新领域;同时加强统一计算平台,通过智能计算推动多元学科交叉创新发展;坚持数据驱动,从局部业务决策支持迈向提供全校发展规划全景视图。通过以上三方面工作的深入推进,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上海交通大学对接需求服务教学科研

上海交通大学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搭建财务预约报销系统,将审批端口前移,通过设立预算模板、票据智能识别,使经办人实现一次预约录入,自动生成表单,自助预约投递单据,并在线上对报销流程进行跟踪,解决师生“报销难”问题。服务科研创新,建立云计算平台、高性能计算平台和人工智能平台,满足科研团队对计算资源的需求,节约科研项目计算环节时间70%以上。开发在线教学平台,集成多种教学工具,支撑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高效记录教学和学习全过程,覆盖课程建设、统计分析、学习测评、交流互动等各环节。目前已有近300 门课程登录平台,学生用户达7000 余人。

猜你喜欢

上海交通大学双一流师生
上海交通大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上海交通大学参加机器人比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疾风图》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