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的“容”与“融”

2019-02-06冯雨维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统整跨界学科

冯雨维

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一小 广东 深圳 51800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面对更富挑战性的时代格局,为了保障学生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成功地应对未来挑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就要越加深入和透彻,要对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和要点之间进行相应的“容”与“融”。

我们先来看看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从上图可知,我们能看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这是一个涵盖面很宽泛的的蓝图,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作为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和落实核心素养呢?

一、理解“容”与“融”

我认为:教师要以“容”的“肚量”来“消化”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我们都知道核心素养涵盖面很广,对于教师来说,会不自觉地把“文化基础”这个方面作为一个主要的内容来理解和贯彻,因为无论是“人文底蕴”素养,还是“科学精神”素养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都会涉及到,并且会贯穿在平时的教学中去。但是对“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老师们就会看的比较轻,甚至是忽略掉。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看来这两个看似“不痛不痒,无关紧要”的方面也是越发显得重要和迫切了。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容”的“肚量”,用包容的眼光来将这几方面包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上,将个人“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消化”其中,着眼全局,从大处出发,最终实现六大素养的落实。

我认为:教师要以“融”的“手段”来“接驳”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分别属于不同的核心素养,看似“各自为政”,却又“息息相关”,对于这样的局面,就需要老师们用“融”

的“手段”来巧妙的“接驳”,使各个要点既能具体实施,又能融会贯通。比如当我们的“人文底蕴”素养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科学精神”素养也会同时提高,而顺理成章的“学会学习”,不断进行着“实践创新”,从而油然而生“责任担当”,“健康生活”。

二、怎样去落实“容”与“融”

(一)将课程统整——容,打破学科界限——融。以往的学校课程都是按照学科进行相应的学科教学,学科界限非常明显。语文课一定是与文学有关的听说读写,数学课一定是与计算有关的逻辑分析,体育一定是与运动与关的跑跳蹦,虽然符合了教学内容,却让学生失去更多的乐趣。“核心素养”让老师们都有了课程“容”,学科“融”的紧迫感,不自觉地要将课程进行合并、统整,让具有共同的或共有的教育经验的不同学科的老师组成一个团队,制定相同的课程目标,认可教育过程中隐含的原则。例如认识内在的价值、尊重真理和增进个人自主等。这种广泛的目标和原则成为课程的共性,成为共同教育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了共同的“经验领域”或共同的过程或原则,所以能在教育价值和原则的指引下,不断将各个课程进行整合、诠释和调试,将各学科进行融会贯通制定有共同学习目标、达成共同学习目的教学内容,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多样化适合不同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个别需求。

(二)教师统整教学,学生知识获取渠道——容,同一教学内容教学,学生获取各学科知识——融。统整教学之后,学生的学习时间就不再局限于课堂40分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不再是教师讲授,而是利用网络、图书馆、媒体、请教老师和家人,亲身观察、感受等更多的渠道获取知识,孩子们能进行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大“容”量获取。

统整教学中用过程性评价取代阶段性评价,以学科融合的综合性学习取代单一学科的知识本位的传授和单一的能力训练,以发展、研究、合作三个标尺作为考试方案的依据,同时孩子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把功夫花在课外,将传统性学习转化为研究性学习,实现多学科“跨界”融合。从而因为孩子已经转化为研究性学习,对各学科学习内容知识都实现了“融”会贯通。

(三)教师打破学科界限,学习并参与其他学科教学,将自己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统整,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贯通,完成跨界教学,无边界教学——有“容”乃大,“融”会贯通。

“核心素养”出台后,教师们需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打开教学边界,走向开放的教育。教师应该打破学科界限,开拓学习时空,寻找、纳入、整合、建构、创生各类优质的课程资源,将生活与世界作为教科书,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贯通,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成为拥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教育时代人。

教师应该利用统整性国家课程和拓展性校本课程,其中,拓展性校本课程又可以分为:必修性专设跨界课程和选修性社团活动课程。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进行目标明确的合作教学,但不论是哪一个课程板块教学,统整与跨界都是主要特征。

就以上对核心素养“容”“融”的浅薄解读,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去年我和我校全景平台IPAD实验班的老师们完成了一个项目式学习任务《寒假生活科技小论文》,我们利用学校的“全景平台系统”,结合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信息等多个学科的特点,设计并实施了寒假小论文的撰写活动,孩子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选择自己的论文小题目,有相应的老师进行远程和面对面的指导,这个远程的指导包含了QQ、微信、E-MAIL、全景平台IPAD、电话等,使孩子们的学习从课内转换到来课外,学习时间也变得很机动灵活,同时孩子们的学习到的知识容量也非常大,问的问题也非常“刁钻”,这对老师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于是各学科的老师也就联合起来,针对孩子们的问题进行整合分析,然后给出合理的解释与指导,老师们也就不自觉地实现了跨界整合,实现了知识“容”,学科“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穷理之熟,“融”会贯通,教师将核心素养进行深入解读,用“容”“融”的决心将其深刻贯彻进教育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惊险课程统整,实现教师之间的跨界、师生之间的跨界、家校之间的跨界、校内外的跨界、课程资源的跨界、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跨界,我们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统整跨界学科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学科新书导览】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超学科”来啦
跨界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