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蓄能,助推全媒体融合发展成“势”——《云岭先锋》全媒体发展解码
2019-02-06王利平
文/杨 梅 王利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全国地方党刊一贯重高度、深度、宽度,对时效性、开放性、互动性的追求不很强烈,加上其受众群体相对稳固,受到新技术的冲击比报纸小,从整体上看,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步子迈得也不如后者快。
随着全媒体时代到来,如何推动党刊主流舆论全媒体融合发展成为摆在地方党刊面前的紧迫任务。10月14日,由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主办的“全国地方党刊领导、采编骨干全媒体培训班”在云南举办。活动承办方、中共云南省委云岭先锋杂志社的一些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引起与会嘉宾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云岭先锋杂志社逆势而为全新创办了一本传统期刊,拓展了一项党建读物学用全新业务,新媒体领域的表现也风生水起,融合发展成绩不俗。已构建起三大业务板块:新(全)媒体拓展方面,打造了6个平台;传统媒体方面,办有《云岭先锋》《致富天地》《金色时光》3本杂志;党建读物学用服务方面,运营1个学用服务中心。形成了以《云岭先锋》为支点,三大板块业务优势互补、共融互通、立体传播、融合发展的全新格局。实践证明,注重整合资源、注重借力蓄能,对党刊主流舆论全媒体融合发展大有裨益。
借时势之力,聚焦主业追求“独到性”
全媒体时代,信息大爆炸,资讯浩如烟海,媒体自觉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寻找、挽留和适应受众。对信息生产能力有限的区域性专业化党刊媒体而言,如何保持和发挥其“存在价值”,让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具有“受众价值”,进一步发掘和增强读者(受众)黏性,迫在眉睫。实践证明,“内容为王”是一道永远的价值命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全国党刊主流媒体对党建重大主题的宣传、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作为云南省委组织部直属事业单位,云岭先锋杂志社审时度势,进一步明确所属系列媒体的三大功能——党建宣传、党员教育、党务服务,围绕省委、省委组织部中心工作,致力于服务云南党建和组织工作大局,突出党建特色,摒弃“大而全”,专注“精而特”,彰显了云南专业党建媒体“只此一家、别无它店”的身份特质和标签价值。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为进一步筑牢、拓宽党建宣传阵地,云岭先锋杂志社抓住云南作为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党建读物向基层延伸的首家省级试点的契机,在云南建设起覆盖全省的2.5万个党建读物学用平台。依托这些平台,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重要读物第一时间送达云岭山乡,开展了“云岭先锋学习行动”“红色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用服务活动。这一创新实践被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作为“云南模式”在全国推广。将发展触角探向这一全新领域,让云岭先锋杂志社的业务在更加聚焦、厚植主业的同时,更加具有了不可替代性。
借组织之力,发挥优势彰显“权威性”
《云岭先锋》系列媒体秉持“权威来自高度,活力源于基层”理念,一贯重视党刊的思想性、指导性、权威性,尤其重视通过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彰显权威性。
深度融入云南省委组织部各项重点工作。与云南省委组织部各职能处室形成常态沟通机制,每期杂志的内容设置都围绕近期全省组织工作热点、重点,确保全媒体所提供的信息为全省广大党员必需、必学、必用。发挥资源优势,将干部公示作为新媒体拳头产品打造,每次省管干部公示,“云岭先锋”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基本都是“10万+”。发挥平台优势,在云岭先锋网站开设“云南省公务员招录”“云南省智慧人才云平台”“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等端口,在服务好组织、干部、人才等组织系统核心工作的同时,也因为提供的信息“独一无二”而增加了媒体权威性、公信力。
与云南省委老干部局合作,全新创办《金色时光》杂志,抢到了老年读者这一传统媒体市场最后一块优质“蛋糕”,发行量逆势上扬。商请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参与合办三农刊物《致富天地》,进一步扩大杂志在云南省农业农村工作系统、三农领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借科技之力,与时俱进挖掘“创新性”
地方党刊长期致力于传统采编业务,对新媒体传播领域的投入普遍不多,在新媒体时代,虽然纷纷开设了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但多数仅仅是为了装点“门面”,与传统业务的关系多数存在“两张皮”、甚至“平行线”问题,发挥实效、实现融合的不多。
云岭先锋杂志社也长期面临同样的问题。为有所突破,近年来,杂志社一方面“借船出海”,依托微信等平台和媒体渠道,努力在融合传播介质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借助云南“互联网+党建”项目组的技术支撑,着力打造传播平台。《云岭先锋》已构建了包括1个网站、1个APP、3个微信公众号、1份手机报共6个平台的新媒体矩阵。其中,依托云岭先锋网站构建的云南党建网站集群,连通了全省五级党组织,实现全省组织系统党建宣传工作平台共搭、队伍共建、资源共享;“云岭先锋”微信公众号拥有粉丝44万,影响力在国内同类平台中长期排名靠前;云岭先锋APP覆盖全省250余万党员(占全省党员总数的97%左右),其重要功能之一“网上党支部”,成为云南基层党组织开展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有力助手。
借助新技术之力,云岭先锋杂志社系列媒体基本实现一次信息采集、多形态产品生产、多渠道内容传播,在偏居西南一隅的云岭高原,突破高山深谷限制,与外部世界同频共振,将党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将云南基层党建生动实践传遍四方。
借同行之力,扩大影响保持“开放性”
党刊主流媒体只有不断扩大地域覆盖面、扩大人群覆盖面、扩大内容覆盖面,才能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地方党刊带有鲜明的地域属性,影响力输出也更多锁定本地,云岭先锋杂志社作为一家省级党刊社,深耕云岭大地60多年,在云南的覆盖面、影响力可继续拓展的空间已经有限。为贯彻落实云南省委领导要求,“做出指导全省、推向全国的重点报道”,杂志社在三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是向同行学习。国内传媒行业在融合发展上探索出大量可学可鉴的宝贵经验,为将这些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云岭先锋杂志社开办了“先锋讲坛”,邀请业内专家登台讲授。同时,出台了《云岭先锋杂志社培训制度》,保证每位采编人员每年至少有一次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外培人员学成归来,也在“先锋讲坛”进行成果分享。
二是向央媒推介。从绩效考核的制度层面即开始重视采编成果推送,《云岭先锋杂志社日常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原创作品被中央媒体转载的,将获得杂志社稿费标准的2.5倍至5倍加分。同时,杂志社还安排专人长期向中央各大媒体推送原创稿件。
三是借力“朋友圈”。积极争取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支持,承办“全国地方党刊领导、采编骨干全媒体培训班”,依托培训班的采编骨干,组织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云南党建创新探索主题采访”,邀请党建研究杂志社、传媒杂志社等中央刊社及35家地方刊社参会嘉宾分6组到云南12个州市调研采访,充分展示了云南基层党建经验亮点。
借读者之力,补齐短板突出“互动性”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全媒体时代,人才资源不足是传统期刊面临的掣肘之一。若基于传统刊物的采编业务需要组建队伍,则无法应对全媒体传播的人力需求;若基于全媒体传播的业务需要组建队伍,大量“赔本赚吆喝”的新兴业务支出又会让期刊社不堪重负。在具体实践中,云岭先锋杂志社高度重视、充分运用全媒体思维,在“受众即作者”上挖潜力,在补齐人力短板的同时,还彰显了媒体的互动性。
开门办刊,组建全媒体通讯员队伍。面向服务对象招贤纳士,组建了300多人的全媒体通讯员队伍,这支队伍涵盖全省组织系统、农业农村工作系统、老干部工作系统及各州市党媒、县级融媒体中心等领域采编骨干。通过集中培训、跟班学习等方式,让通讯员队伍熟悉杂志社业务需求,将一般性稿件交由这支队伍采写,社属采编队伍集中力量做好大型策划、深度调研类稿件,有效解决人力不足问题。
巧借外脑,完善专家资源库。依托《云岭先锋》“党课”、《致富天地》“田间课堂”、《金色时光》“保健养生”等栏目,积极向相关领域专家约稿,并将赐稿专家纳入专家资源库,组建了一支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专家队伍。这支队伍来源于党建、文史、医卫、三农等领域,弥补了杂志社一个采编团队对应三本方向不同的刊物导致“外行看挺热闹,内行看缺门道”的短板。
编读互动,激活、用好“草根作者群”。在省级及16家州市老年大学建设“金色时光联络站”,依托联络站向老年大学学员约稿、组稿。在每本刊物设置互动栏目,读者哪怕只提供三言两语,只要有真知灼见,也有发表的机会。结合宣传热点,在新媒体平台组织征文活动,优质稿件推荐到刊物发表。这些做法,既增强了读者黏性,又丰富了媒体信息供给。
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巧借各方力量,云岭先锋杂志社以20余人的采编队伍,撑起了9个媒体平台的正常运转,让“云岭先锋”这条媒体界的“小舢板”,在百舸争流的全媒体海洋里谋得了一条航路。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在媒体融合发展上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但这些工作都还处于比较粗浅的层面。整体上,云岭先锋全媒体还存在发展谋划上全媒体思维不足,发展实践上“相加”明显、“相融”不足,队伍建设上缺乏专业人才尤其是既懂传播又懂技术的专业人才,考核管理上缺乏与融合传播相匹配、务实管用的措施,拥有的庞大数据资源没有发挥最大效用。而现阶段又没有成熟模式可以学习借鉴,要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可谓任重道远,还需要坚守初心、不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