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明学” 知乎一个正常人
2019-02-05
啥是“明学”
板栗:明学?王阳明的心学?
蛋黄:不是啦,“明学”是指研究某明星在节目里多次讲出的一些被网友广泛吐槽的言论的“学问”。喏,文章开头那些言论就是了。
板栗:对对对,最近经常听到这些话,不过这些话很普通呀,有什么好研究的?
蛋黄:说是研究“明学”,其实广大“明学家”只是借研究之名,行复读、吐槽、讽刺之实而已。上面这些言论,暴露了一个人的自大和自我中心,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身体力行用行动践行“明学”的真·明学家,这次的“明学”大热,就是网友对这一类好面子又自我中心的人的群体嘲讽。
板栗:这么说来确实是,这些话听后真的很想打人诶。那为什么这些真·明学家会这样说话呢?
蛋黄:语言表达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是心理上的病理性自恋。
真·明学家的病理性自恋
蛋黄:说到自恋,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中心思维,特征是边界感缺失。每个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处于这种全能自恋的状态中。比如婴儿饿了哇哇哭后妈妈来喂奶,他会把这件事理解为是自己的哭声(自我中心,认定事物变化全都是因为自己的行为)凭空召唤出了一个喂奶的工具(边界感缺失,把所有客体都体验为是自己的一部分,是工具)。
如果每次婴儿一哭妈妈就喂奶,婴儿感受到世界是可控的,进而感受到安全感,原始自恋得到满足,人格就有了成长的力量。随后,这种不客观的认知会随着成长随着需求不断扩大而被现实打脸,自恋适度受挫,自恋思维就会越来越符合客观现实,婴儿也就能长大成为一个健康自恋的人。
如果没有经历自恋适度受挫的过程,结果就是边界感缺失。误以为客观事物是自己的一部分,过度夸大自己的影响力和能力;误以为他人是自己的一部分,有操控、利用他人的愿望。
板栗:呃,我觉得我应该是没听懂……我希望你能够按照我能接受的说话方式来,谢谢。
蛋黄:好吧,我拿明学语录来跟你解释下。“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我的观点比你的观点更重要”。其次,这种表达是想控制他人思想和行为的体现,没有分清自己和他人的界限,没有把他人当成一个跟自己平等的独立个体看待。
真·明学家自救攻略
板栗:真·明学家真讨人厌,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哎,我该不会也是个真·明学家吧?
蛋黄:哈哈,你有这自我反省的思维,应该不会是真-明学家。真-明学家在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特点是过度自信和缺乏同理心。他们会在信息还没有掌握完全的情况下就认定自己能够解决遇到的问题或者是已经掌握了真理,会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异常优秀的。跟人互动的过程中,他们会把别人当成自己体验优越感的工具,忽略对方身上比自己优秀的地方,也忽略他人的感受。如果你是真·明学家的话,听到“真·明学家”这种负面描述的词汇时,应该会斩钉截铁地表示:我这么优秀,绝对不会是真·明学家。
板栗:(惊!刚刚我心里还真就这样想的,幸好谦虚了一下)咳咳,那假设现在有一个真·明学家,他想让自己不那么自恋,应该怎么做呢?
蛋黄:病理性自恋的问题,在于现实检验能力不足,也就是分不清什么是客观的,什么是自己为了维护自尊心臆想出来的。要降低病理性自恋的自恋程度,根本思路就是通过自我反省让自己有多个角度看待自己,进而更加了解现实。
自我反省的角度主要有三个,即自我反驳、自我检讨和自我打压。自我反省的过程对病理性自恋的人来说是一个受挫的过程,也是一个打破舒适区的过程,所以会感受到挫败感和无力感,会想要逃避想要放弃,但只要能够承受住这些感受继续反省,就能逐渐让自己摆脱原先现实检验能力不足的状态,降低自己的“含明量”了。
今天你怎么听得这么认真呀,还在记笔记,记了什么我看看。
板栗:啊,没有没有。呃……如果我们身边有真·明学家,我们要怎么帮到他们呢?
如何与“真·明学家”相处
蛋黄:这个有点难,因为真·明学家对于受挫体验是十分敏感的,你能够做的更多是防止自己被他们影响到而不是帮他们,毕竟他们打击起别人的自尊心可是一把好手。如果你指出了他们的问题,他们会觉得不舒服,然后反过来认为“这是你的问题,你必须要解决”。
板栗:直接指出别人的问题确实会让人不舒服,那我换成只是发表自己的意见呢?
蛋黄:如果你退一步,说明自己只是在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则会表示“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你还想继续说,他们就会说“听我的,这个不需要商量”。“明学”言论就是他们保护自己不受挫的防御,想直接打破防御,只会导致关系被破坏。
所以,如果真的想帮到真·明学家的话,或许你需要做好牺牲你们关系为代价的心理准备,然后通过不断反馈真实的信息给他,让他的认知更加接近客观现实。而他会由于体验到挫败感而远离你,导致你们关系结束。
板栗:这么麻烦啊,那不帮了(唉,还想让蛋黄帮我的,呜呜呜呜)。那要怎样才能跟真·明学家和谐相处呢?
蛋黃:真·明学家贪功诿过,想跟他们和谐相处,那你得把功劳都让给他们,锅都自己背。所以,遇到真·明学家,还是躲得远远的吧,这个不需要商量,听我的。
板栗: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