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遥远的糖尿病
2019-02-05陈媛
陈媛
糖尿病身份鉴定
早在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就记载了一种被称为“多尿”的疾病,而在公元5~6世纪,两名印度医生发现“多尿”疾病患者的尿液与正常人相比有黏稠感,并且对蚂蚁特别有吸引力(后发现是因其尿中合糖)。这种疾病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糖尿病。
那尿中有糖就一定是糖尿病患者了?还真不一定。正常人若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糖,超过了肾脏的Hold住阈值,多余的糖就会通过尿液排出。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诊断,并不是依据尿液中是否有糖,而是根据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来进行判断的。
以下四条符合其中一条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7.0 mmol/L
·糖耐量试验2 h血糖≥11.1mmol/L
·有糖尿病“三多一少”(见后文)的症状且随机血糖≥11.1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
糖尿病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
糖尿病在各个国家均有患病人群,是一种全球性疾病
根据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胰岛β细胞①)是否遭到损害及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糖尿病分为两个主要类别:
·Ⅰ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遭到损害,使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Ⅱ型糖尿病:常常并无胰岛β细胞损害,但胰岛素分泌异常(如不能在身体需要的时候分泌)或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糖尿病类型,例如怀孕期间因女性体内激素变化引起的妊娠期糖尿病,基因突变引起的青少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新生儿糖尿病,使用糖皮质激素②引起的药源性糖尿病等。
胰岛β细胞
①胰岛β细胞
位于胰腺中的内分泌区胰岛内,是胰岛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占到细胞总数量的60%~80%。其主要功能是分泌能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
②糖皮质激素
又称葡萄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于一般的抗生素或消炎药所不及的病症,如SARS、败血症等,具有調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
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
说到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糖尿病患者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三多”
尿得多——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糖类代谢障碍,无法有效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高浓度的葡萄糖使肾脏对尿液中水分的重吸收功能受阻。
喝得多——多尿会引起体内缺水,血液浓缩。
吃得多——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导致细胞能量供应不足而感到饥饿。
“一少”
体重减少——身体无法有效储存多余的糖并利用其为细胞供能,只能通过分解原有蛋白质和脂肪来获取能量。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糖尿病人并不一定都是肥胖的。通常,大多数Ⅰ型糖尿病患者都是消瘦的,而Ⅱ型糖尿病患者则有胖有瘦。之所以会存在“糖尿病人=肥胖人群”的误解,或许是基于以下两个因素:1.肥胖的人确实容易得糖尿病(事实上,Ⅱ型糖尿病中有80%的人都有过肥胖的黑历史)——肥胖人群体内脂肪细胞更多,而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使胰岛素不能很好地发挥控制血糖的作用;2.成人中Ⅱ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
糖尿病离我们有多远?
糖尿病并非成年人的专属,全球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数量约为116万,随着近年来儿童及青少年肥胖问题的加剧,Ⅱ型糖尿病所占比例也有上升趋势。
乖乖预防糖尿病
虽然目前Ⅰ型糖尿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利用现有知识还无法预防,但Ⅱ型糖尿病则主要是由于体重过重或缺乏身体活动所致,事实表明,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预防或者推迟Ⅱ型糖尿病的发生,例如:
保证健康饮食,减少糖及饱和脂肪的摄入(例如猪油就属于饱和脂肪);
·增加运动量,达到和保持健康的体重;
·避免吸烟及二手烟,会增加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其实吸烟会广泛增加各种疾病的患病风险);
·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身体情况。
儿童和青少年患Ⅱ型糖尿病还与家族遗传有关,据调查患者父母为糖尿病人的比例可高达80%。所以,如果是父母为糖尿病患者的同学,就更加需要注意了!
读到这里,相信文章开头的问题在同学们心中早有答案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摄入的游离糖不应该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摄入过多的糖,不仅会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主要是Ⅱ型糖尿病),而且还会引发皮肤加速衰老、长痘、暗淡、变胖、血脂异常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少年,你还要吃那么多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