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二十四节气 寒露·霜降·立冬
2019-02-05繁意
繁意
2019/10/08
寒露
九月初十
己亥年【豬年】
甲戌月
戊寅日
寒露档案
寒露,顾名思义,是比白露时寒意更盛的露水。秋分之后,气温继续降低,进入农历九月,太阳黄经角度再移15°到达195°时,便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时间—般在公历的10月7日至9日之间。
露水增多
由于气温持续降低,此时露水更多,趋近凝霜时节,是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描述这个节气道“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季节上而言,寒露标识着由秋天向冬天转变的开始,至此,天气已不仅仅是秋凉,而转为寒冷。
寒露三候
寒露的第一候是鸿雁来宾,这说的是此时南方天空中依然有北方南下的大雁。有意思的是,此时飞来的大雁因为晚于仲秋先到的大雁,习俗中有“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的说法,所以这个时候飞来的大雁,因为落后一步,就被称为宾客了。
第二候是雀入大水为蛤。大水指的就是海。这一候,字面上的意思是说小乌如黄雀等飞入大海之中,转为蛤蚌。这从现代科学上而言当然是不可能的,又是类似之前的节气里有过的各种动植物之间转化,是古人对于因为季节变迁,某些生物逐渐减少踪迹,而另一些生物逐渐多见的一种描述。
第三候则是菊有黄华。这便说到了中国人民都十分喜爱的秋季花卉菊花。传统认知里,大部分的鲜花草木都是在春夏盛开,唯独菊花不同,在秋季开放,《月令七十二集解》里便有说道,“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菊花经霜而不灭,避过繁花盛开的春夏,反而在百花凋谢后的秋季独自盛开,又有晋代陶渊明著名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中国文人们便赋予菊花“淡雅”的品格,与“梅兰竹”并列为“花中四君子”。也因为菊花经霜不灭,便得到“寿客”的称号,象征长寿。人们更以菊花入酒,称为长寿酒,在重阳节饮用。秋季干燥,菊花又被用以沏茶,味甘苦而滋润,是人们喜爱的秋季去燥降火的饮品。
2019/10/24
霜降
九月廿六
己亥年(猪年)
甲戌月
甲午日
霜降档案
寒露过后便是霜降,时至农历九月底,公历的10月23日至25日之间,太阳黄经角度进到210°。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时值晚秋,气温开始降至零度,地面的露水遇寒结成白色的霜,便名霜降。
霜降三候
霜降初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成俯。这三候描述的是野兽们将狩猎所得排放陈列仿佛人们以食物祭天;树叶转黄飘落;各种昆虫都进入冬眠。这三候形容晚秋,除了万物休眠的萧瑟景象,也带有类似杜牧所写“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最后一抹绚烂。
收兵仪式
秋季属金,在传统中素有肃杀之气,作为秋天收尾的节气霜降,便有收兵,祭旗蠢(dào)①等兵家习俗。《清嘉录》便在九月篇中的《旗纛信爆》记载了当时霜降日收兵看旗纛的习俗,说的是“霜降日,天向明,官祭军牙六纛之神。祭神时,演放火枪阵,俗名信爆。先期张列军器,金鼓导之,赴教场之旗纛庙。盖俗以春之迎喜为开兵,至是为收兵也。护龙街南北,观者如云,谓之看旗纛,能祓除不祥。俗于是夜五更,相戒醒睡,以听信爆,云免喉痛。或剥新栗置枕边,至时食之,令人有力。”
除了上面说的收兵,霜降前后正是柿子的丰收日,霜打过的柿子格外甜美,作为吃货大国的中国,民间自然应时发展出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2019年/11/08
立冬
十月十二
己亥年【猪年】
立冬档案
秋天过去,便迎来了寒冬。与春夏秋三季类似,中国传统节气中冬季也以“立冬”为起始。所谓冬,就是“终”的意思,指的是此季节万物收藏。立冬在农历十月,公历的11月6日到8日之间,太阳黄经角度为225°。
冬日进补的习俗
正如之前三个的“立”节气一样,立冬这一天,古代的帝王也有到郊外迎神祭祀的习惯。因是冬季起始,是以出北郊祭黑帝玄冥,所用色也是象征沉寂的黑色。
而作为农业社会的古代中国,由秋入冬,标志着繁忙的秋收季节正式结束,人们暂时休养生息,储备粮食以度过寒冬。直到来年开春,才又会再度开始繁忙耕种。因此,作为这个转折点的立冬日,民间也有各种进补吃食活动作为入冬庆祝。
北方最常有的立冬吃食,便是饺子。饺子作为“交子之时”的食物,在中国的北方是大年三十子夜团圆饭上必吃的食物。而立冬,作为秋冬季节之交,便也有了吃饺子的习惯。而中国的南方,立冬进补,则又是吃鸡鸭等禽类的滋补炖品。除了食补,立冬这一日,也常有酿黄酒的习俗。
立冬三候
立冬的三候,初候和二候形容的都是初冬时分气温刚刚降至冰点的情形。初候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二候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而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则非常有意思。看表面意思,这里说的是野鸡跃入大海,成为一种名为蜃②的巨大贝壳。而实际上,这是因为冬日枯水,水潮褪去后大量贝壳牡蛎露出水面,各种飞鸟跃下啄食,人们便又有物象转化的联想。
立冬的来临,标识人们进入“冬藏”时期,虽然人并不冬眠,但在农业生产技术并不先进的古代,冬天这个寒冷凋零的季节,人们也大都在家休养生息了。
①纛
古代用羽毛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蜃
这里所说的“蜃”,便是人们常听说的“海市蜃楼”中的“蜃”,是中国神怪传说中一种海怪,长得像是很大的牡蛎,传说中蜃吐出的气能幻化为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