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
2019-02-04孙桂宾
孙桂宾
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信息、科技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随之呈现出复杂性、丰富性、时代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尤其是当前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潮迅速滋长和蔓延,引起了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强烈的振荡。针对这种现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强化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教书有人的首位,将思想道德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通过地理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
在地理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对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的传授,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例如:讲中国的山脉、河流和湖泊时,我收集了许多名山、大川的影响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川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建设、农业、工业及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等方面介绍分析,来向学生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我国的伟大复兴。再如:讲祖国宝岛台湾时,我不仅仅从地质构造上讲述台湾与祖国大陆本是连在一起的,而且还收集很多有关台湾的历史资料来充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同时,还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以《台湾——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为题,举办一期小报,从而达到了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的思想教育目的。
在地理课程中,涉及环境恶化问题、人口增长问题、资源过分开采问题时,我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例如:当讲到我国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问题时,我组织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解决水土流失的办法展开讨论。学生们通过讨论,加深了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可,并意识到若无节制的浪费或污染水资源,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就是自己的眼淚,极大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
指导学生通过电脑、书刊等渠道自主收集更多的资料,再进行学生自学和交流,了解更多国土资源的现状,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及求知欲。此外,学生可以从人文地理课程中很好地了解到我国的国情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我利用事例插图、视频等材料介绍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让学生多方面认识我国国土条件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同时对存在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等情况逐一与学生进行分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爱护家园的责任感。教导学生若要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同资源环境相适应,则需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令等。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致力于学生通过对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能认识到地球上的许多问题相互联系。地理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思想,自然界各种现象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如讲台风对我国的影响既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台风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民财产造成的危害,又要认识到台风有利的一面——带来的降水可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从而教育学生用对立统一的思维去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和事情。同时,教育学生们很多看起来是局部的问题都会带来全球性的影响,使学生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懂得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不能无休止的掠夺和破坏自然,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使学生们懂得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破坏环境危害他人也是危害自己、危害社会从而最终危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持续生存。因此,保护环境是人类持续性生存与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授课逐渐让学生们懂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应当限制非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费,注意节约和开展综合利用,每个公民都负有阻止滥用自然资源错误行为的道理责任。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在教学中紧扣教材内容,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适时恰当的使思想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的全过程。既完成了地理知识的传授,也完成了思想教育的传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观以及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观念;适量的练习、测验也是必要的,通过对学生的作业、测验来检查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将他们在作业或测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点作出分类总结,从而帮助总结学生们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透彻的评讲,确保学生真正懂并且理解巩固;让学生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使其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多阅读课外书籍,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交流研讨、相互借鉴来更好地把握、驾驭新课标、新教材,不断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身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师风师德。我认为,若想在学生们心目树立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己服人,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