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2019-02-04张丽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思考小学语文

张丽飞

摘 要:语文的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的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完善自我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知识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品学兼优的人。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在穿插德育教育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结合道德方面消化并吸收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思考

语文对于小学生是一门最基本的综合性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文化素养、应用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语文是一门需要学生不断深入思考的课程,在这样课程中加入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深入思考语文知识的同时,结合道德观念进行意识的自我完善,以一种更加积极向上、健康的状态成长。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整合有关德育教育的教学资源,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营造出活跃、正能量充盈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打下基础[1]。

一、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过于注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单纯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记住知识的方式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会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此外,没有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忽视道德的重要性。随着成长,个别学生会形成一种唯利是图的负面思维。为此,语文作为一门最容易渗透德育教育的科目,便成了学生养成基本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且语文的课业相对较轻,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与道德观念等方面相结合,为学生讲解道德与知识的重要联系[2]。

德育教育需要从多个方面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例如,教师可以将期末成绩的标准拆散为日常道德表现分、考试分等。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准备有关道德启发方面的视频,让学生写视频的观后感,以此促进学生对道德观念重视和理解,能够在整体上提升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效果[3]。

二、德育教育的着入点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在基础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相关教材,在学生正确认识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让学生以更加健全的方式成长。因此,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1.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爱国精神。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自我意识还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也是决定学生日后个人发展的重要状态。为此,教师在这个阶段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爱国精神。学生在充分理解集体、国家的概念之后,能够有效地区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关系,并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催化下,学生能够明白对于公共利益方面,个人要服从于集体,集体要服从于国家,并打下了日后为国家效力的思想基础。

2.让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传统美德。俗话说“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继承了礼让、谦虚等传统美德,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和礼让的价值观念。并且许多的教学资源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继承优秀的传统美德,比如道德经、三字经、国学等。教师还可以采用成语教学的方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向学生解释成语所表达出的道德观念,让学生对道德的理解更加深刻。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在校的行为规范将会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打下基石。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在讲述知识时适当结合学生遇到的问题,慢慢把德育教育加入其中,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通过不同的思维碰撞,达到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意识的效果,进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4]。

三、德育教育的策略

1.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和道德的接受对象,而教师则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的自身修养将直接决定传递给学生的知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程度。因此,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将道德思考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渐渐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甚至不需要设计其他教学方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能根据自身的道德素养把知识与道德结合并分析给学生。可以说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此外,学生对道德的理解程度,也取决于教师对道德的理解程度。教师只有不断对道德进行深入的理解,并将所得成果以委婉的方式告诉学生,进而引起学生的独立思考,以便学生更好把知识与道德相结合[5]。

2.找准切入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于德育教育的切入点非常多,便于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选择着手点。可往往由于教材的切入点过多,导致教师在选择切入点时无法下决定,觉得每一个切入点都不错。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切入点越多越好,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有限度的。教师必须选择个别切入点,以单个切入点展开相互联系的道德知识,以便学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识。况且,并不是所有的切入点都适合当前阶段的学生,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入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研究教材中有关德育教育的地方,寻找最为合理的切入点,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达到在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的效果。

3.丰富教育方式

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渗透方式,将道德观念有效地传输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词句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表达的中心思想。例如“成长”一词,学生在理解了成长的表面意思是一个人身体器官的成熟之后,在教师辅助分析下,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成长的深层含义,即成长指的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不断发展,通过经验的累积和自身的消化吸收,成为一个具有完善自我意识和思考能力的人。通过这样的语言分析方式,学生能够在理解道德表面含义的基础之上,深入探究道德对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文章的分解,從文章的表面意思入手,向学生讲述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并采用共鸣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达到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意思的效果,进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爱国、理性等方面的思想。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思考小学语文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