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掘金”个人数据不能为所欲为

2019-02-04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掘金条款个人信息

新闻事件:“没想到我的脸也可以这么好看,感觉自己就是明星了!”“终于能让我体验一把跟偶像飙戏的感觉了!”近日,一款名为“ZAO”的换脸App火爆网络,不少网友在朋友圈、微博上分享自己换脸后的短视频作品。然而,很快有网友质疑“ZAO”的用户协议侵犯用户隐私权、肖像权等,律师也指出用户必须同意条款才能使用软件,这样的用户协议属于霸王条款,是无效的格式条款。9月3日,工信部约谈“ZAO”的相关负责人,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

从一夜爆红到被约谈整改,“ZAO”的遭遇,又一次为网络数据安全问题敲响警钟。已有报道指出,相对于换脸技术本身,安全风险更集中于人脸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传输等环节。目前,刷脸支付、认证、办事等已广泛应用在各种生活工作场景中,人工智能换脸后,用户的面部信息面临被泄露的风险,不仅可能让用戶“丢脸”,还有可能让用户丢钱、丢清白、丢信用等。

“ZAO”是一款可将用户自拍替换进影视剧片段的“换脸”应用。用户想实现这样的功能,就要上传自己的照片,这本来无可厚非。让“ZAO”饱受诟病的是其实际功能设计和用户协议条款。对于人脸这样的核心个人敏感信息,“ZAO”此前的态度就是“你的就是我的”“一旦拥有,天长地久”。那么,“ZAO”要这么多数据来做什么?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从小处看,这些用户上传的数据可以成为“ZAO”培育人工智能的“养料”,通过使用这些用户数据,可以更新算法、优化模型,让识别更精准,替换更完美。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数据金矿”的价值还不止于此,用户的面部信息透露出其性别、年龄等情况,如果结合地理定位等其他维度的信息,就可以得到相对精确的“用户画像”,从而对其精准推送广告营销等商业活动,甚至可以转卖这些数据,从而将“真金白银”收进腰包。

实际上,对个人敏感数据“贪婪”,手伸得太长的绝非一家公司。从朋友圈反复出现的“上传照片匹配名画”,到种种要求输入个人信息的个性分析、星座运势乃至红包优惠,如果认真查看其用户协议,多半禁不起推敲,既不说明用户的哪些个人信息已被收集,也不写清日后数据使用规则,用户只为好玩,就稀里糊涂地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拱手相让”。

面对攫取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业乱象,一方面需要呼吁行业自律,网络服务提供商收集、使用公民个人信息,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可以加强App上架前的审核规范。另外,对于虚假人工智能信息的识别,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也应该尽快研究开发。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对监管手段与方法的与时俱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短板和难题,立法者、执法者和相关机构需要共同寻求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的破解之道。(《人民日报》《经济日报》)※

猜你喜欢

掘金条款个人信息
保护死者个人信息 维权要不留死角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
浅论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的刑法规制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万亿级市场,健身行业该如何掘金
霸王条款等
商品不退换属“霸王条款”
浅议《合同法》中有关格式条款的规定
论提单首要条款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