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年初:点亮一盏灯,带动一大片
2019-02-04
每当庹年初经过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时,他都会下意识地抬头看看天空,他的女儿就在机场工作。
他常对女儿说:“你负责把每一位乘客安全送上航班,我就负责踏踏实实在地上做农活。咱们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庹年初嘴里所说的“农活”,就是茶叶、果树与苎麻技术的推广和研究。
出生于1958年的庹年初,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尽管他的头衔很多:张家界市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张家界“龙虾茶”创制人、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张家界苎麻试验站站长,曾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还被评为2019年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
“那种感情是刻在骨子里的,每一次看到田地,看到果园,心里就有种强烈的踏实感。”庹年初说。
坚守初心四十余载不忘农民本色
庹年初出身于农家,从小就看到父辈们在田里劳动的艰苦,“种多少看人是否勤快,收多少就得看老天爷的脸色了。”因此,他立志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
20世纪70年代末,庹年初从中专学校毕业来到张家界永定区大坪农技站,开始了40余年的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1989年,庹年初牵头研制的“龙虾茶”产品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
龙虾茶,顾名思义,就是酷似龙虾的茶叶,茶尖翘起来,尾弯曲,身段肥实而好看。龙虾茶的研制,耗费了庹年初团队三年时间。
“茶叶作为当地传统产业,在当时的市场售价并不高,普通绿茶价格只有3元一斤,好一些的绿茶也就十几元一斤。”怎样打造出好产品,提高老百姓的生产效益?庹年初陷入了沉思。
一次,庹年初路过张家界景区金鞭溪,成片的龙虾花,引起了他的注意。
“我们能不能把茶叶做成龙虾花的形状。”回到单位,他立刻向当时湖南农业大学的朱先明老师请教。
在庹年初的牵头组织下,分成了两组来研制“龙虾茶”。除了绿茶传统的杀青、揉捻、干燥工序,还融入做青和做型工艺。
经过不断的失败与探索,第一份手工“龙虾茶”研究成功。一经问世,便得到市场的认可,“当时就卖到了100多元一斤。”庹年初说。
这也是庹年初第一个农业研究,“这种成就感是无法描述的,也坚定了我要深耕农业研究的信心。”
此后,庹年初在农作物领域创新迭出。
2007年至2010年,在永定区阳湖坪镇开展了菊花芯柚提产提质优质化栽培试验,使菊花芯柚品质提高,产量由亩产1010公斤提高到1651公斤;
2009年至2012年,积极参与了剥麻机的研制与应用试验,与行内专家们一起研制出新型苎麻剥麻机,并推广应用于生产;
2010年至2013年,参与苎麻技术体系“苎麻副产物加工与开发利用”攻关试验;
2012年至2016年,先后开展了三批次利用苎麻青贮饲料喂养肉牛试验。试验证明,解决了当地草食动物冬季喂养青饲料匮乏的问题……
如今,这些技术都从实验室走向了田间地头。
笃信科技力量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每天忙碌在田地果园之间,日晒雨淋,皮肤粗糙而黝黑,身形消瘦,农户们亲切地叫他“老庹”。
桑植县八大公山洗泡河村的王春林,每次见到老庹,便有拉不完的家常,从地里的庄稼到园里的果树、从春耕到秋收、从基地到市场。
2012年之前,王春林一家三口种些红薯、玉米,人均年收入2000元左右,刚刚能解决温饱问题,日子过得紧巴巴。
2012年春天,王春林来到张家界市农科所茶叶加工基地,跟着庹年初学习茶叶的栽种和加工技术。回家后开始试种茶叶。
庹年初经常上门提供技术指导。如今,王春林已拥有茶园100多亩(1亩≈666.7平方米),还开办了一个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承担一个村的茶叶加工,全家脱贫致富。
“其实,刚开始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时,老百姓有点不相信,甚至有抵触情绪。”庹年初说,“要想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势是很难的,只能通过实践去改变他们,而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基层科技工作者的使命。”
2013年,庹年初带领张家界武陵源区协合乡插旗峪的村民栽种了50亩良种茶母本园。春天茶树栽种下去以后,茶树苗与野草一起生长起来。但庹年初不准村民们锄草。看着茶园里疯长的野草,村民们按捺不住了,纷纷抗议:“你是真专家,还是假专家?你到底会不会种茶?好好的茶园被你搞成荒地了。”
面对村民的质疑,庹年初解释说:“新种下的茶树苗根系薄弱,如果锄草会破坏根系,影响生长。”但村民们还是将信将疑。
到了秋冬,杂草枯萎,稍加修整,一垄垄的茶树露了出来,翠绿欲滴。村民们这才竖起了大拇指:“还是你老庹有一套!”
如今,靠着这一片片叶子,已经富了一方百姓。
茶叶经济已经占到村里经济收入的40%,每年能为村里增收10多万元。现在,村里不仅有张家界市农科所母本园的50亩茶园,村里自己也打造种植基地,栽种了良种茶100亩。
插旗裕居委会副主任张世国介绍道:“2019年,村里还准备再扩充100亩,现在老庹在帮我们购买茶苗,他帮我们,我们放心。”
2010年至2014年,庹年初在桑植县蹇家坡乡进行茶叶产业开发,开辟茶园2500余亩,手把手、传帮带传授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使该乡成为优质茶生产专业化乡镇。
扎根大地 帮助更多人
永定区后坪办事处有一大片宽阔的苎麻地,這里是张家界市农科所的苎麻试验基地。清澈的澧水河从旁边流过,河的那边是繁忙的车水马龙,这边却是宁静恬淡的田园风光。
每周,庹年初要到这里“蹲点”4次左右,在密不透风、高过人头的苎麻“海洋”里观察记录。苎麻的杆和叶子都很粗糙,稍不小心便在裸露的皮肤上刮出道道伤痕,汗水流过又痒又疼。庹年初开玩笑地说:“我们与农业打交道的,皮糙肉厚,习惯了。”
苎麻,又称“中国草”,我国的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苎麻产量的90%以上。“别看苎麻长满粗糙的绒毛,但它全身都是宝,广泛用于饲料、纺织、化学工业等。”庹年初介绍,十几年来,他以山地苎麻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示范为中心,研究新技术,探讨生产新模式,已推广示范新品种5个。
从事了40余年的农技推广工作,庹年初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他主持编制农业技术规范2个,编写生产技术资料20余万字,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及生产者1.5余万人次。
“干农业是件有幸福感、成就感的事情。”走在插旗峪茶园基地的小路上,望着不远处武陵源如诗如画的山峰,庹年初很有感触,“农业技术人员就应该扎根大地,点亮一盏灯,带动一大片。”关于未来,庹年初表示,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会继续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更多的人。(据《湖南日报》、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