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学分兑换”探析

2019-02-04李蕊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0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创新创业教育

李蕊

摘 要: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现有教育管理体系中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跟上时代步伐,用新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培养新时代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学分兑换 课程设置 创业机制

引言

为了全面推进和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工作,各大高等院校相继出台了适应本校的工作方案或试行办法,从本科院校的试点到政府引导,创新创业教育进入高职院校较晚,如何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是新课题。

本文以高等职业院校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为例,对“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进行探索和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及学科特点

早在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我国的创业教育通过国家重点本科院校例如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进行了试点,之后创新创业教育由政府领导,进入了新的阶段。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时间相对本科院校较晚。我校作为云南新办的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于2016年首次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省级比赛金奖、银奖,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才在教师和学生中得到了全新的认识[1]

创新创业教育随着时代需求的变化和就业环境的改变,已被广泛认同,学分制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改革的重点,在这样的前景下,创新创业这门学科的学分制改革也势在必行,作为一门新兴的学分制背景的新课题,它被亲切地称为高等职业院校的第三本护照。创新创业课程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人的能力培养为主线,用理论+实践的高度融合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院创新创业课程近两年数据如下:2017-2019年期间,创新创业教育课共覆盖8889人次,32学时。

创新创业大赛及获奖情况如下:2017-2019年“第三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两个项目获得省级金奖和银奖。云南省首届创新创业实战大赛获得省级比赛铜奖。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优秀奖。

虽然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获奖学生每年都在递增,但遗憾的是目前为止,没有学生在规定的学分兑换文件指导下成功兑换学分,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创新创业教学是新课题,它紧跟国家进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步伐,为促进并刺激经济的发展,助力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为促进我国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创业而生。这一系列的要求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兴学科的高赋能特点,对教和学都提出新要求。

学分制是主要以学分的方式,对学业和教学管理制度进行计量的一种手段。创新创业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猎的学科较多。创新创业教育现如今不能摆脱创业理论教育和专业教育,但其同样也不是这两者的结合,需要这两者进行深入联系,并深入融合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同时创新创业这门课程的学分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所以很难进行合理的评价,学分在认定方面存在着较为复杂的机制,很难进行科学合理的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或计量。这一系列矛盾主要体现在了可选课课程资源相对不匹配,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存在着结合不贴切的情况,创新创业活动的学分并没有统一认定的可执行标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效果等都存在认识层面的偏差[2]

除上述还有如下问题:课时分配少;创新创业专职教师数量少,双师型教师少;参加各类型创新创业比赛的学生创业团队只能集中于少部分学生群体,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学生对学分兑换的期待值低。

二、通过学分制改革促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1.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文化课和专业课教育体系中,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学院中建立跨院系跨专业学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基础上打造嵌入式的创新创业课程,促进创新创业课程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融合进行转变,提高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

深入挖掘校企合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资源,制定适合本学院、本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尽可能地走在专业对口的行业前沿,参与企业科技创新,把创新创业课程打造成为一门高度开放的公共基礎课程。

2.落实学分兑换体系科学性和可执行性;明确创新创业骨干师资的绩效激励政策

相关创新创业学分兑换文件中的具体内容应科学合理并有可执行性,兑换标准清晰明确,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相应的兑换要求。要通过确实有效的兑换制度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待遇和绩效激励政策,让老师做好“引路人”,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3]

3.弹性学分制,形成学生创业机制

有了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落实可执行性,开拓创新创业教育渠道,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园和创新创业、就业大赛,结合企业实践,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弹性兑换学分的机制,尝试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转化,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指导学生选课,弹性学分,按学分注册,按学分缴费,提前或延迟创新创业学分获得。支持学生可以灵活支配学分兑换获得更多时间投入创新创业实践,形成新的创业机制。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学分制改革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发展;如何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落实学分兑换体系科学性和可执行性;明确创新创业骨干师资的绩效激励政策;实行弹性学分制,形成学生创业机制等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做出了初步的探析。

在现有的教学管理体系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为学生做好学分兑换,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让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琼鸽.学分制改革视角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09):43.

[2]王景凤,陆敬闪.民办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07).

[3]滕为兵.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意见及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20).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