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体育生命化课堂教学实践

2019-02-04黄锐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0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有效策略小学体育

黄锐

摘 要:教育改革背景下,“生命化”一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主要体现在小学体育课程规划、教学内容以及课堂实践活动中。本文简单阐述了生命化教育的概念以及基本内涵,分析了小学体育生命化课堂教学现状,重点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完善小学生命化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改革 小学体育 生命化 有效策略

一、生命化教育的概念以及基本内涵

生命化教育是站在生命学角度对教育的深入认知、改革与创新,生命则是教育的前提与基础,教育进程要遵循生命自然成长规律,为生命发展提供空间,提升生命的价值意义。生命教育基本内涵分为五个方面:第一,社会中的每个生命体都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和可能,生命化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第二,生命化教育是要把生命体所蕴含了独特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要遵循生命自然教育发展规律;第三,生命化教育保障了人的个性独特,侧重于强调对个性发展的尊重与开发,对生命个体持有沉着、理解的基本立场;第四,生命化教育不仅仅只是一个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对受教育者心灵感悟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有所追求并明确自己的目标所在;第五,生命化教育在于能够使人们直面生活、直面学习、直面困难,通过教育实现开悟心灵感悟的目的[1]。生命化教育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对推动教育改革有积极作用。

二、小学体育生命化课堂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观念的禁锢和限制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重点放在了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上,忽略了体育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与融合,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在体育课堂上深入体会生命的真谛。新课改背景下,虽然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已经引入到小学课堂中,但大部分教师还是不能理解该如何将“生命化”合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依旧对学生体育技能与成绩进行标定,以治标不治本的体育训练开展课程。随着社会发展,大量信息技术也深入到教育行业中,有的体育教师则把体育课堂变成一个单纯的娱乐课堂,大范围开展电子竞技等对学生锻炼毫无益处的游戏活动,严重影响学生体育价值观。除此以外,在有的小学中体育课程被当作教学之外的副课,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普遍不高,缺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甚至还会出现文化课教师占用体育课堂的情况,这也就阻碍了生命化体育课堂的发展。

三、完善小学生命化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以生为本,转换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命化体育教学逐渐得到的教育从事者的重视,为了提升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应当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把锻炼学生身体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基本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锻炼空间[2]。小学生活泼好动、思想多变,在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容易被周围新鲜事物所吸引,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因此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发展学生自身的个性与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从而达到全面健康成长的目的。此外,学校应当重视体育教学的革新,为生命化体育课堂提供一系列新型策略和设备,确保生命化体育课堂的正常开展,教师则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并使用专业的教学能力和新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2.构建和谐课堂,抓住动态体验过程

小学生命化体育课堂实施过程在于抓住学生感知、理解、探究生命发展意义的体验过程,以学生自身的情感作为教学的基石,在体育锻炼中充分体会生命的独特感、活跃感。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生命化体育课堂的开展前提,课堂上参与者主要分为教师与学生两部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则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师生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在新型教育理念下,教师则需要为学生提供自由、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空间,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命化体育,并深入感知到生命的存在价值。例如,在小学体育篮球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谈谈自己对篮球运动的看法,并说出自己知道的篮球技巧,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多媒体带领学生动作要领,学生自行练习5分钟,进行自主的探讨交流,并分享自己的篮球运动技巧,教师则在旁与学生互动,并及时指导学生改正错误。

3.结合生活实际,创新教学活动

生命与生活属于一体事物的两面表现形式,日常生活与学习是生命的动态展示[3]。为了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身体机能的积极作用,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就应当重视体育活动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相连。体育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兴趣以及运动偏好,立足于生命魅力与活性,丰富教学内容并创新教学活动,使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应用到学生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例如,在学习立定跳远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走路途中遇到障碍物你们都是怎么做的?”,学生给出跨过去、绕过去、跳过去等不同答案,教师在以“跳过去”展开-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把海绵垫作为障碍物,进行跳远练习。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跳远接力比赛,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将小组每位成员地跳远距离累加起来,距离最远小组获胜,教师给予奖励和表扬。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命化体育课堂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學生身体机能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师需要从以生为本、转换教学理念,构建和谐课堂、抓住动态体验过程,结合生活实际、创新教学活动等方面做起,优化教学内容,展现生命魅力,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锻炼空间,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1]周升.生命化体育教育的内涵解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1):126-127.

[2]万国华,戴永冠,孙健,吕秋壮.体育教育的生命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07):82-86+91.

[3]黄龑.论生命化中小学体育课堂的建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05):92-95.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有效策略小学体育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