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行(企)、校”三方共建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9-02-03孙春霞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2期
关键词:职业高职能力

孙春霞

[摘           要]  在新的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为适应社会需求,不断进行改革,也随之带来了一些困扰,采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合作,搭建校企产教融合平台,解决学校新增专业设施、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让学生提前融入企业氛围,增加学生学习动力,有非常好的作用。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高职教育;学生中心;教学督导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280-02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育“大国工匠”后备军的重要阵地,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形成了“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之路”的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再次强调:“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是为了培养符合现阶段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目前高职院校不断进行改革,缩小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所需人才的差距,主动与现代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如放弃某些老旧专业,新增满足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新专业,想方设法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与系统设计,力求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以及综合职业能力。

二级学院在践行教学督导时发现: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新增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师、实验实训设备缺乏;高职学生数量大,学习能力差距大,且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

究其原因发现:虽然学校努力与企业拉近距离,但企业方并没有完全融入进来,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态,企业提出需求人才的条件,也参与学校的一些活动,但是由于企业是实体经济,任何活动都不能影响企业生产,故学生、教师只能形式上与企业合作,不能深层次、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完成真实任务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德”与“技”上,无法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

只有政、行(企)、校三方合作,才能有效改善上述问题,即在政府的支持下,给企业提供优惠政策,缓解“教育与车间生产”造成的冲突,激励行业(企业)有效地参与到职业教育中。

行(企业)、校充分融合,双方受益。校方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感受到企业对技能人才的渴求,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和创新创造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醒学生对求知的渴望;企业方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进一步树立企业形象,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树立良好的口碑,使优秀毕业生愿意留下来,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给企业的发展增添后备力量。

一、解决缺少新增专业课教师、缺少实验实训设备的方法

(一)政府出台政策,激励企业建设专业化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高端企业都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其技术先进性要高于高职院校的现状,但企业是以生产为主,常态下,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完成生产任务,若在企业开展培训,不仅企业要提供场地、设施设备,还需技术人员全程服务,故对企业是一个“负擔”,故很多企业不愿承担与学校的深度合作。

学校要与企业联合,还需要“媒人”——政府。由政府出台“激励政策”,在解除企业后顾之忧的同时,让企业感受到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也是企业工作的内容之一,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推动企业融入职业教育中。

有政府支持,在企业建立专业化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学校教学搭建平台,既解决学校教学设施缺乏,又可以提供培养专业教师和学生实践教学的基地。

(二)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课程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在更新专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时,要听取企业需求,收集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行业(企业)的需求是学校专业设置的源头,实现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升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能力。

课程教学在实施中,还要改变教师的观念和能力。高职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学生是否能适应岗位要求是检测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准。因此教师要厘清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重点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故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避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故每个知识点都有与之匹配的“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来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时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现场要师生互动,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实现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

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企业实习,由企业来评判是否合格,通过企业反馈的信息再次促进学校改进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实现企业与学校间的双向互通,实现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故评价学生的考核的方式,不一定采用试卷的形式,可以采取“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的方式。过程考试主要针对课程所含“工作任务”完成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结果考试是指学生已完成各“工作任务”后,再完成一个综合任务时,所表现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体现学生是否具有胜任某一岗位的工作能力。采用“任务”的形式进行考核,更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全面地呈现学生的“德技”及今后的工作能力。

要真正实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即要实现“做中学”,这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很高,必须更新每个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同时还要对教师进行岗位技能的培训。因为生产技术的发展是不断超出现有的学校教育的,高职学生毕业后要适应企业发展,教师必须先行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

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组织教师下企业锻炼,在企业产教融合基地,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模式、生产技术及企业文化。教师到企业参加培训,不能走马观花,必须蹲点学习,不仅要完全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操作技能。在企业学习期间,接受培训的教师每天要有教学日志,每周要有学习感悟,培训结束时,学校和企业组织“教师和企业员工的技能比赛”,通过比赛评价教师是否培训合格。

二、解决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差距大,缺乏学习动力的方法

(一)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既要符合企业需求,更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即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通过怎样的方式获得了怎样的能力。“知识”和“能力”不能画等号,知识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而能力只能在训练中提高。

具有专业知识又在企业中历练的专业教师,在授课前一定要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由“教师教什么”改为“学生学什么”;由“教师怎么教”改为“学生怎么学”;由“教师教的怎么样”改为“学生学得怎么样”。知识点需由任务驱动,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场境,引导学生提出学习需求,教师给予解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练习,通过反复训练,达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反复磨合,可以借助教学团队的力量,多位教师集体备课,反复“磨课”,以获得好的教学结果。

(二)“以学生为中心”提前进行企业文化教育

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容乐观,“缺乏学习的动力”是大部分高职学生的通病,存在上课不听、作业不完成、手机游戏不离手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今后工作前途茫然,感觉自己就是无用之人,学与不学没啥区别。故要提前对高职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由企业代表进学校,宣讲企业如何支持“技术技能人才凭技能提升待遇”,“企业职务职级晋升”和“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的政策,让学生感受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除了企业人的宣传,还依赖每位任课教师的“爱心”。每一位任课教师在校期间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的一句鼓励、一个启发,可能对学生有非常大的启迪,给他们努力学习的信心。

(三)“以学生为中心”分层教学

高职院校生源复杂,有普高生、中职生、注册生等,不同生源的学生在同一个班进行同一目标的学习,给教师的教学带来难度。有经验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大小,在讲解某一知识点,达到某一技能要求时,采用不同的任务载体,学习能力强的完成难度系数为1.2的任务,学习能力弱的完成任务系数为1的任务,这样好学生学得更好,差一些的学生也同样有成就感,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但是教师课前和课后的工作量较大。

三、结语

总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合作,把握正确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共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王玉梅,刘园.“以导为主”的高职教学督导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管理,2019(6):96-97.

[2]龚咏梅.高职课程改革下教学督导评价标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23):181-182.

[3]王玉梅,韩洁.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实践教学督导工作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2019(7):207-208.

[4]程艷艳.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定位及结构设置[J].教育教学论坛,2019(25):266-267.

[5]袁芳,周广林,肖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下教学督导工作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44):134-136,144.

◎编辑 陈鲜艳

Thoughts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Jointly Built by “Government, Industry(enterprise) and School”

SUN Chun-xia

Abstract:In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demand for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are more and more urgent in various industries.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tinuously reform and some problems have also arisen. The three parities,“Government, industry (enterprise) and school” jointly cooperate, build a school-enterprise,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 solve the shortage problem of professional facilities and teachers in newly increased majors, offer students opportunities to integrate into the enterprise atmosphere in advance, and increas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Key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 center; teaching supervision

猜你喜欢

职业高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