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目标矩阵的课程体系优化方法研究
2019-02-03魏欣
魏欣
[摘 要] 針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计存在盲目的现象,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智能产品开发专业的教学计划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能力目标矩阵法进行分析,对本专业开课顺序进行合理调整,为高职教学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清晰直观地找出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之间的上下位关系,根据学生的专业认知规律,得出更科学的开课顺序,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关 键 词] 课程体系;能力目标矩阵;智能产品开发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224-02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高职示范性院校之一,智能产品开发专业是电子信息学院的一个重点专业。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参考大量的文献的基础上,基于能力目标矩阵法分析了试点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结构,通过对目标层次的分类形成关系图,并根据排序建议合理调整教学计划顺序。通过研究希望能够为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科学的建议,为高职教学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一、专业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智能产品开发专业的教学计划,本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智能电子产品辅助开发与调试、生产工艺管理、产品运行与维护等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在电子信息领域从事智能电子产品辅助开发、生产管理、调试和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仪器、消费电子、智能终端、工业控制设备等领域相关中小型企业,能够胜任智能产品的辅助开发、调试、生产工艺管理、技术支持等岗位的工作,并具备从事产品生产、设计、系统测试等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总学时为2896,其中理论课时1224学时,占总学时的42.3%,实践课1672学时,占总学时的57.7%。根据智能产品开发专业的教学计划,为研究课题体系对专业能力培养的影响,首先列出本专业课程表,并对课程进行了1-22的编号。
二、基于能力目标矩阵的课程体系分析过程
将能力目标矩阵应用于课程体系的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根据核心课程表确定课程关联矩阵并形成目标矩阵、按目标水平分类、形成关系图[1][2]。本课题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智能产品开发专业展示能力目标矩阵应用于课程体系优化的全过程。
(一)调研并确定课程关联矩阵
选择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院领导、相关专业教研室主任以及相关专业人士共45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量表问卷调查,探讨智能产品开发专业各专业课程间的关联度。问卷调查中,通过数值表示每个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相关程度,用数字3表示课程有高度关联,数字2表示中度关联,数字1表示低度关联,数字0表示无关联。有效问卷共45份,回收率100%。通过对有效问卷的分析,发现在一组数据中,选中频率最高有2门或2门以上课程,然后咨询专家和课程教师的意见,形成课程关联矩阵见表1。表格中空白处代表0,即课程之间无影响。
(二)生成课程目标矩阵并分类
能力目标矩阵是每一个课程之间职业能力关系的矩阵表达式[3],调整表1中的数据,非零数据用1代替。将水平轴上的课程视为高级课程,将垂直轴上的课程视为直接的低级课程,通过在两者的交点处消去1,表示通过低级课程的学习就具备的学习高级课程的能力,即可得到目标矩阵。根据目标的水平不同,可对目标进行分类,目标分类可通过目标矩阵的一定操作得到,这种操作可按从低到高的方向进行[4][5]。
首先,观察表2目标矩阵的横轴。对于课程A1,A2所在的列均无数字“1”出现,表示课程A1,A2均不存在直接低级目标。所以,它们是目标层级结构中的最低级,我们将最低级目标定为第8类课程。观察目标表2矩阵的纵轴,将8类课程A1,A2所在行上的“1”全部置为空白,然后在新的目标矩阵中,观察横轴上各低位课程所在的列除第8类课程外,课程A3,A5,A14所在的列为空白,所以课程A3,A5,A14被列为第7类课程。将7类课程A3,A5,A14所在行上的“1”全部置为空白。以此类推,最终可以得到课程分类表,如表3所示。
根据上述的实际目标分类情况,各级目标的水平随层级序号的增加而下降,第1类课程为最高等级课程,是影响课程体系合理性的最直接因素。第2类课程对第1类课程有直接影响。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个层次课程属于中层,发挥着促进作用。第8类课程为最低级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将智能产品开发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分层结果进行比较,下图表示各个层次的每门课程的所对应的学期。
与教学计划相对照,发现课程A6智能化仪器原理及应用、A9总线与接口技术、A10通信技术基础、A15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技术的开设学期与所在层次的作用不相符,其余的课程是根据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安排的。简而言之,课程的连贯性是好的。
(三)课程体系优化
通过与专家讨论确定课程体系修订的原则如下:
1.简单原则: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应选择那些易于教学的序列作为真正的教学序列;
2.优先原则: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若某一门课程对应多门低级课程,则优先安排层级最近的课程,在层级相同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对能力提高较强的低级课程;
3.基础原则:在安排教学计划时,统一层级的课程,应优先安排对基础技能提高关联最强的课程。若课程的基础功能也相同,课程安排的优先顺序可以根据经验来确定。
根据序列化建议原则可得出以下改进建议:
1.A6智能化仪器原理及应用(原第四学期开设)的先修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第二学期开设)。所以,我想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都可以开设。根据课程体系优化原则以及每学期的授课负担平衡的原则,建议在第四學期开设,与原来的课程一致。
2.A9总线与接口技术(原第四学期开设)的先修课程为低功耗单片机应用技术(原第二学期开设),根据序化结果,本课程位于层级图的第4层,建议在第三学期开设。
3.A10通信技术基础(原第五学期开设)应该介于A4电子技术基础和A7嵌入式技术应用之间,根据序化结果,笔者认为应该在第三学期开设比较合适。
4.A15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技术(原第4学期开始)的先修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第二学期开设)和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学期开始),根据序化结果,建议在第三学期开设。
三、总结
基于能力目标矩阵的课程体系优化方法可以清晰直观地找出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之间的上下位关系,通过与原有教学计划中的开课顺序进行比对,可以得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顺序。原理简单,操作性强。
目前目标矩阵法多用于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优化设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建设方面使用较少。所以本课题创新性的将能力目标矩阵应用于智能产品开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中,为高职教学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佘春华,冼伟铨.ISM教材分析法及其个案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2).
[2]熊小丽,刘志娟,谢伟.基于目标矩阵法的新课标物理实验材料实例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5).
[3]林慧君.ISM分析法在高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1(1).
[4]胡雪琴.企业问题复杂度之探讨及量化研究[D].台湾:中原大学,2003.
[5]周永广,王微波,陈怡平.黄山市旅游发展阻力的问题构造[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31(3):354-356.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