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阳予倩佚文系年

2019-02-03汤志辉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  要:欧阳予倩(1889—1962),著名艺术家,戏剧教育家,中国话剧的开山祖师之一。目前,学界对欧阳予倩佚文的发掘已取得部分成果,但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欧阳予倩佚文的发掘还有很大空间。现有六卷本《欧阳予倩全集》失收文章至少还有266篇,这些佚文的发掘对欧阳予倩的研究将会有很大提升。本文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编订一份最新欧阳予倩佚文系年,以供学界参考。

关键词:欧阳予倩;佚文;系年

欧阳予倩(1889—1962)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戏剧家、戏剧教育家和艺术家,在话剧、戏曲、电影、舞蹈、戏剧教育等领域都有突出贡献。199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六卷本《欧阳予倩全集》的出版,对深入研究欧阳予倩有重要贡献,但是这部《全集》还远远谈不上“全”。编者在《编后记》中也提到,“二、还有一些搜集到的剧本和文章,或根据作者自述,非本人著作;或对内容有所考虑;或属一般表态文章,因而未编入。三、欧阳先生的诗词、书信和译文不少,很有出版价值,但因时间匆忙,未能搜集全,这些已搜集到的和今后发现的有价值的文稿,只有通过增出补遗卷的办法来补救了”。造成“全集不全”有主客观的原因,还有很大增补空间。近年来,欧阳予倩散佚的文章不断被发现,然而,这些被发掘的佚文还仅是其中很小的部分。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此前已有的研究成果③,编成《欧阳予倩佚文系年》,希望对欧阳予倩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材料。这些佚文包括古体诗、话剧、歌词、山歌、小说、电影剧本、评论、杂感、译作、演讲稿、题词、通信等,共计266篇,可谓相当之多,在欧阳予倩整个创作生涯中都占据了重要位置。对这些佚文的全面掌握,相信会给欧阳予倩的研究带来新的增长点。

1915年:

《别家人》《别内子》《舟中寄家》《黄泥滩下即景》《官长沙某得石似人名之日丈夫遍征题咏一时多附和之作因成五言一绝一律》《民國三来冬夜泊洞庭示同行曹鬯候》,载《大共和日报》4月30日。古体诗。

1919年:

《断手》,载《新潮》第1卷第2期。小说。

《世界秘史·序》,载《世界秘史》(上海中华图书集成公司出版)。

1920年:

《什么叫社会剧?》《民主的文艺与贵族的文艺》,载《美育》第1期。

《戏剧鉴别谈》,载《美育》第2、4期。

《文艺与通俗教育》,载《美育》第3期。

1921年:

《西洋歌剧谈》,载《戏剧》第1卷第1期。

《法兰西的歌剧》,载《戏剧》第1卷第2期。

《德国的歌剧》,载《戏剧》第1卷第3期。

《英吉利之歌剧》,载《戏剧》第1卷第5期。

《俄罗斯之歌剧》,载《戏剧》第1卷第6期。

1923年:

《三岁的童养媳妇》,载《心声·妇女文苑》第1卷第4期。小说。

1924年:

《拉夫篇》,载《国闻周报》第1卷第8期。古体诗。

《哀今人并序》,载《国闻周报》第1卷第9期。古体诗。

《哀乡愿》,载《国闻周报》第1卷第10期。古体诗。

1925年:

《乐剧革命家瓦格拉》,载《国闻周报》第2卷第1、2期。

《傀儡之家》,载《国闻周报》第2卷第14、16期。挪威易卜生原作,欧阳予倩改译。

1926年:

《我对于中国影片的几个感想》,载《明星特刊》第8期。

《北行琐记》(一),载《明星特刊》第11期。

《上海民新影片公司宣言》,载《玉洁冰清》特刊。

《导演〈三年以后〉感言》,载《三年以后》特刊。

《戏学汇考·序》,载《戏学汇考》(上海大东书局)。

《歧途·序》,载《歧途》(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7年:

《演影戏的用力点》,载《银星》第5期。

《我编〈天涯歌女〉的感想》,载《天涯歌女》特刊。

1928年:

《伤兵的梦》,载《中央日报特刊》第2卷。小说。

《中国音乐与中国歌剧》(陆长康记),载《苏中校刊》第1卷第7、8期。演讲稿。

《导演法》,载《电影月报》第1、2、3、5期。

《中国音乐与日本音乐之关系》,载《现代评论》第三周年纪念增刊。

1929年:

《卷首语》《用粤语演话剧》《翻译剧本的困难》《粤剧北剧化的研究》,载《戏剧》第1卷第1期。

《戏剧运动之今后》,载《戏剧》第1卷第4期。

1930年:

《就剧场方面看起来的莫斯科艺术院》,载《戏剧》第2卷第1期。昇曙梦著,欧阳予倩译。

《八和剧院总工会与上海伶界联合会》,载《民国日报·戏剧》(广州)第26期。

《陕西易俗社之今昔》,载《民国日报·戏剧》(广州)第30期。

1931年:

《玩具骚动》,载《戏剧》第2卷第3—4期。新俄Bardovsky作,欧阳予倩译。话剧翻译。

1932年:

《苦斗》,载《大陆杂志》第1卷第5、6、7期。四幕剧。与王平陵合著。

1933年:

《〈怒吼吧中国〉在广东上演记》,载《戏》第1期。

《上海之战》,载《戏》第5—6合期。话剧。

《欧游琐记》(一),载《读书杂志》第3卷第2期。

1934年:

《巴黎剧场》,载《东方杂志》第31卷第20期。

《如何组织新剧剧团》,载《戏》第14期。

1935年:

《摄制〈桃花扇〉琐记》,载《时代》第8卷第5期。

《新婚的甜蜜》《定情歌》,载《星歌集》第1期。为华声片《桃花扇》歌曲,欧阳予倩词,刘雪庵谱。

《为什么要写实?》,载《文艺月刊》第7卷第5期。

《创作翻译剧及改译剧》,载《戏》第27期。

《油漆未干》,载《文艺月刊》第7卷第2、4期。法伏墅漥著,欧阳予倩译。

《看马戏有感》,载《独立漫画》第2期。

《〈油漆未干〉介绍》,载《文艺电影》第3期。

《关于编剧导演的合作》,载《明星》第3卷第3期。

《田汉与洪深》(上),载《扶轮日报》12月1日。

《因曹禺氏的〈雷雨〉谈到命运悲剧》,载《晨报》12月13日。

1936年:

《清明时节与小玲子》,载《电影戏剧月刊》第1卷第1期。

《好难作的奶妈》,载《新华画报》第1卷第1期。

《桃花扇》,载《文学丛报》第2期,电影剧本。

《作品与生意眼》,载《明星》第6卷第1期。《电影生活》1940年第15期、《银色》1940年第4期亦刊载。

《二黄戏改革的可能性》,载《申报每周增刊》第1卷第36期。

《现代戏剧的欣赏》,载《申报每周增刊》第1卷第2期。

《〈清明时节〉的演员》,载《星华》第1卷第31期。

《不要以悲哀来纪念鲁迅之死》,载《电影戏剧月刊》第1卷第2期。

《复旦剧社公演〈雷雨〉》,载《时代》第9卷第2期。

《剧本荒》,载《明星》第5卷第1期。

1937年:

《戏剧运动与批评》,载《中国文艺》第1卷第3期、《光华》1939年第6期亦刊载。

《討鱼税》,载《东方杂志》第34卷第3、4期。话剧。

《话剧年的喜与惧》,载《申报每周增刊》第2卷第7期。

《个人兴趣与戏剧运动》,载《乐天集特刊》第1期。

《虚与委蛇》,载《救亡漫画》第11期。

《山歌》,载《挺进》第1卷第3期。《文化批评》第4卷第4期亦刊载。山歌创作。

《起来,旧剧界的同志们》,载《抗战戏剧》第1卷第2期。《救亡日报》10月26日亦刊载。

《中国剧运先驱者怀旧座谈会》,载《光明》第2卷第12期。

《日本民众应有的觉悟》,载《救亡日报》9月8日。

《怎样组织民众》,载《救亡日报》9月15日。

《导演〈欲魔〉时的杂感》,载《业余剧人》特刊。

1938年:

《棉背心》,载《老百姓》第1卷第2期。山歌创作。

《如此繁华》,载《今日新歌》第1期。为华安《如此繁华》主题歌,欧阳予倩词,晏如作曲,黎莉莉唱。

《关于旧剧改革》,载《克敌周刊》第23期。

《一年以来的编导生活》,载《东方画报》第1卷第8期。

《木兰从军》,载《文献》第2卷第6期。有声电影脚本。

《山歌》,载《少年先锋》第8期。欧阳予倩词,萧而化作曲。

《关于苏维埃剧场的几句话》,《导报》第8期。

1939年:

《“中艺”在现阶段的态度》,载《中国艺坛画报》第53、54期。

《我希望》,载《中国艺坛画报》第64、65期。

《怀念沪上友人》,载《中国艺坛画报》第27期。

《〈雷雨〉与运命悲剧》,载《时代》第5期。

《一年来戏剧运动的展望》,载《戏剧杂志》第2卷第2期。

《木兰从军》(歌曲三首),载《新华画报》第4卷第2期、《歌曲精华》第3期、《银花集》第12期亦刊载。欧阳予倩词,严工上曲。

《我爱自由》,载《歌曲精华》第2期。华安巨片《如此繁华》插曲,欧阳予倩词,晏如作曲。

《鲁迅不死》,载《救亡日报》10月20日。

1940年:

《从导演谈到建立导演体系》,载《青剧通讯》第6期。

《舞台与剧本问题》,载《香海画报》新春号。

《改革旧剧的步骤》,载《新中国戏剧》第1卷第1期。

《〈心防〉的写作与上演》,载《救亡日报》12月6日、《小剧场》1941年第5期、《剧教》1941年创刊号亦刊载。

1941年:

《长恨歌》(1—9),载《半月戏剧》第3卷第3—11期。话剧。

《起死回生》,载《广西卫生通讯》第2卷第7—8期。卫生宣传三幕剧。

《吊刘保罗先生》,载《戏剧春秋》第1卷第5期。

《追念西苓沈先生》,载《戏剧春秋》第1卷第3期。

《寄慰苏联战士》,载《戏剧春秋》第1卷第4期。

《如意歌》《老婢歌并序》《别意》《寄洪深教授并示寿昌兄》,载《狮子吼月刊》第1卷第5—7合期。古体诗歌。

《省立艺术馆的工作概况》,载《建设研究》第5卷第5期。

《送腴深三哥回里二首》,载《狮子吼月刊》第1卷第11—12合期。

《上演〈日出〉的杂感》,载《大公报》(桂林)5月26日。

《马君武先生与戏剧改进会》,载《逸史》第12期。

《为打击法西斯侵略而共同奋斗》,载《华商报》8月17日。

《忠王李秀成自序》,载《文艺生活》第1卷第2期。

《为寄女曼如婚事敬告亲友》,载《大公报》12月19日。

1942年:

《谭嗣同书简序》,载《文化杂志》第2卷第2期。

《新形势与新艺术》,载《文艺生活》第2卷第2期。座谈会,欧阳予倩有发言。

《迫切的呼吁》,载《文学创作》第1卷第2期。

《历史剧问题座谈》,载《戏剧春秋》第2卷第4期。

1944年:

《地方戏研究:谈湖南戏》,载《剧艺》第2卷第5期。

《能否把圈子放得更大》,载《新文学》第1卷第4期。

《民众的声音》,载《广西日报》11月1日。

《一个可供参考的故事》,载《广西日报》11月18日。

1945年:

《保障剧作家创作自由的建议》,载《文萃》第9期。本刊特稿。

《第八个年头》,载《广西日报》元旦增刊。

《治标与治本》,载《广西日报》1月21日。

《艺术与民众》、《罗斯福是共和党的领袖?》,载《廣西日报》3月5日。

《“势力范围”作祟》,载《广西日报》3月11日。

《怀旧录(一、母与女)》,载《广西日报》3月23日。

《怀旧录(二、S君的牢骚)》,载《广西日报》3月24日。

《怀旧录(三、英雄与赌博)》,载《广西日报》4月24日。

《怀旧录(四、宁滥无缺月报销主义)》,载《广西日报》4月25日。

《怀旧录(五、P太太的妙语)》,载《广西日报》4月27日。

《怀旧录(六、押宝入伍)》,载《广西日报》4月28日。

《怀旧录(七、九五之尊)》,载《广西日报》4月29日。

《怀旧录(八、小先生争议长)》,载《广西日报》5月4日。

《怀旧录(九、没落期的南通)》,载《广西日报》5月12日。

《怀旧录(十、悲剧的民族资本家)》载《广西日报》5月14日。

《怀旧录(十一、办案子好比作医生)》,载《广西日报》5月15日。

《怀旧录(十二、结婚四十年)》,载《广西日报》5月16日。

《怀旧录(十三、无补时艰的吟咏)》,载《广西日报》5月21日。

《怀旧录(十四、戒严中的晚会)》,载《广西日报》5月25日。

《怀旧录(十五、“五卅”的回忆)》,载《广西日报》5月30日。

《从事大众教育运动的态度》,载《广西日报》6月2日。

《诗人节,端午节》,载《广西日报》6月14日。

《关于旧形式的运用》,载《广西日报》6月16日。

《高尔基剧院》,载《广西日报》6月18日。

《去恶而从善》,载《广西日报》6月30日。

《疏散十个月》,载《广西日报》7月14日。

《灵魂的净化》,载《广西日报》8月1日。

《战后的戏剧运动》,载《广西日报》8月11日。

《民主的胜利》,载《广西日报》8月14日。

《艺术工作者今日的任务》,载《广西日报》8月25日。

《民众教育的电化》,载《广西日报》9月8日。

《农村民众教育的提出》,载《广西日报》9月22日。

《光荣的十一个月》,载《广西日报》9月29日。

《保障剧作家自由的建议》,载《广西日报》11月11日。

1946年:

《一九四四到四六》,载《半月文萃》第3期。

《论“开会”》,载《文选》第2期。

《怀念程砚秋先生》,载《程砚秋图文集》第11月期。

《〈广西画报〉发刊词》,载《广西画报》创刊号。

《推进农村剧运的商讨》,载《广西日报》2月15日。

《音乐节感言》,载《广西日报》4月5日。

《欲哭无泪》,载《群众》第12卷第1期。

《民元以来的戏剧》,载《华商报》10月10日。

《平剧改革座谈会》,载《新闻报·艺月》第4、5、6、7期。

《漫谈平剧改革》,载《新闻报·艺月》第5期。

《话剧复兴运动座谈会》,载《新闻报·艺月》第9、11、13、14期。

《欧阳予倩先生致俞晨先生的公开信》,载《联合晚报》11月9日。

1947年:

《一饭百感》,载《艺声》第2期。

《台游杂拾》,载《人世间》第2期。

《冲破当前剧运难关的商榷》,载《世界新潮》第2卷第3期。

《关于〈郑成功〉的演出》,载《正气月刊》第1卷第4期、《台湾月刊》第3—4期合刊亦刊载。

《欧阳予倩先生题词》,载《中艺》中国歌舞剧艺社马来亚旅行公演特刊。

《三个戏》,载《文艺春秋》第5卷第1期。

《剧运在台湾》,载《大公报·戏剧与电影》第29期。

《欧阳予倩在剧校欢迎席上的演讲》,载《联合晚报》5月10日。

1948年:

《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载《电影话剧》第3期。欧阳予倩为该电影编剧。

《关不住的春光》,载《电影话剧》第18期。欧阳予倩为该电影编剧。

《岁末杂感》,载《文艺生活》(海外版)第9期。

《留港艺术工作者发表反美扶日宣言》,载《华商报》7月2日。

《旅港戏剧界人士电贺莫斯科艺术剧院》,载《华商报》10月27日。

1949年:

《送旧迎新》,载《影剧新地》第4期。

《野火春风》,载《电影话剧》第27期。欧阳予倩为该电影的编导。

《随想所及》,载《华北文艺》第5期。

《略论影剧批评》,载《影剧新地》第5期。

《略谈唱工》,载《文艺报》第1卷第5期。

1950年:

《再谈唱工》,载《文艺报》第2卷第3期。

《集体力量完成集体的艺术》,载《人民戏剧》第1卷第6期。

《我对一年来戏剧创作的感想》,载《人民戏剧》第2卷第1期。

《反美必须援朝》,载《人民戏剧》第1卷第5期。

《漫谈京戏改进的一、二事》,载《文艺报》第3卷第4期。

1951年:

《观剧琐谈》,载《文艺报》第4卷第11、12合期。

《拥护文艺界整风学习》,载《文艺报》第5卷第4期。

《莫斯科“五一”观礼见闻记》,载《人民戏剧》第34卷第4期。

1952年:

《学习增加了我的勇气和信心》,载《人民日报》1月5日、《文艺报》第1期亦刊载。

《毛主席的文艺思想引导我们向前》,载《文艺报》第10期。

《珍爱部队文艺的每一成就》,载《解放军文艺》第9期。

《欢迎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队歌舞团》,载《人民日报》9月3日。

1954年:

《人民宪法——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石》,载《戏剧报》第7期。

《希望不负人民的委托》,载《戏剧报》第9期。

1955年:

《抗议胡风对中央戏剧学院的诬蔑》,载《文艺报》第6期。

《对反革命分子决不姑息》《全国戏剧界展开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载《戏剧报》第6期。

《为完成五年计划站在斗争的前线》,载《戏剧报》第8期。

《追念洪深同志》,载《文艺报》第17期。

《日本歌舞伎观后》,载《人民日报》10月7日。

《欢欣鼓舞迎接农业合作化的高潮》,载《北京文艺》第11期。

《我要为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贡献一切》,载《人民日报》12月12日。

1956年:

《略谈青年话剧演员的修养——为全国话剧汇演而作》,载《中国青年报》3月28日。

《谈广东粤剧团演出的〈搜书院〉》,载《人民日报》5月14日。

《戏剧艺术的斗士盖叫天》,载《戏剧报》第12期。

《祝“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彩色影片上映》,载《大众电影》第5期。

《访日归来》,载《人民日报》8月28日。

1957年:

《话剧史料集的建设》,载《戏剧报》第7期。

《关于台词教学与训练的一些问题——在台词教学研究会议上的发言摘录》,载《戏剧学习》第1期。

《粉碎右派分子对社会主义戏曲事业的进攻》,载《戏剧报》第18期。

《旧话重提》,载《剧本》第11期。

《谈幕表戏》,载《戏剧论丛》第4辑。

《听了毛主席的报告的几点体会》,《人民日报》3月19日。

《让吴祖光在太阳照耀下现出原形》,载《文艺报》总第189期。

《无私的帮助,伟大的友谊——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为苏联专家歌唱》,载《文艺报》总第201期。

《歌唱红十月》,载《文汇报》第11卷第7期。

《葵向吟》,《人民日报》11月29日。

1958年:

《鼓起干劲,多写剧本》,载《文艺报》第4期。

《欢迎松山树子芭蕾团来我国访问演出》,载《舞蹈》第2期。

《为〈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大声喝彩》,载《人民日报》7月16日。

《全力支持阿拉伯兄弟的正义斗争》,载《文汇报》第8卷第3期。

《我们懂得如何对付豺狼》,载《人民日报》9月9日。

《坚决打走美国狼》,载《新文化报》9月11日。

《〈桃花扇〉排演札记——中央戏剧学院实验话剧院演出》,载《戏剧学习》第5期。

《为共产主义的戏剧艺术而奋斗》,载《剧本》第10期。

《秦腔〈三滴血〉和碗碗腔〈金琬钗〉》,载《人民日报》11月19日。

《今天的艺术科学研究工作》,载《新文化报》第11卷第21期。

《争取艺术科学研究的大跃进——在文化部召开的艺术科学研究座谈会上的报告》,载《音乐研究》第2期。

《美国强盗滚出东方!》,载《文汇报》第9卷第11期。

1959年:

《写剧本的一把钥匙》,载《中国电影》第2期。

《试谈唐代舞蹈》,载《舞蹈》第3、5期。

《提高话剧艺术的几点感想》,载《戏剧报》第8期。

《提高戏剧创作的水平》,载《剧本》第6期。

《舞剧〈蝶恋花〉座谈会》,载《舞蹈》第7期。

《令人喜悦的〈槐树庄〉》,载《光明日报》第7卷第26期。

《新剧、新歌剧与中国戏剧艺术传统》,载《文艺报》第15、16期。

《意永情高——评〈蝶恋花〉》,载《解放军报》第9卷第23期。

《话剧的今天》,载《戏剧报》第18期。

《苏联芭蕾世界第一——看〈宝石花〉、〈雷电的道路〉的感想》,载《人民日报》10月13日

1960年:

《高举红旗、坚持不懈——欢迎日本“前进座”》,载《北京日报》第2卷第16期。

《一个好戏——天津市越剧团的〈文成公主〉观后》,载《文汇报》第2卷第20期。

《欢迎日本“前进座”诸友》,载《光明日报》第2卷第20期。

《精彩的演出,深厚的友谊——日本前进座剧团演出观后》,载《人民日报》2月22日。

《你们是幸福的一代》,载《北京日报》第2卷第24期。

《中央戏剧学院十年》,载《戏剧学习》第9期。

《回顾与展望——庆祝中央戏剧学院建院十周年》,载《光明日报》第4卷第3期。

《〈赤胆红心〉观后》,载《光明日报》第6卷第18期。

《继承传统并发扬传统》,载《光明日报》第8卷第13期。

《戏剧表演导演艺术的三个问题——〈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戏剧表导演艺术〉的第二、三部分》,载《戏剧报》第16期。

《又新又美的歌舞剧〈刘三姐〉》,载《人民日报》9月8日。

《欢迎日本话剧团》,载《光明日报》第9卷第17期。

《中日文艺战士心连心》,载《文艺报》第12期。

《旧谊新情——为欢迎日本话剧团而作》,载《大公报》第9卷第24期。

《日本话剧团访华演出的巨大成功》,載《文汇报》第10卷第21期。

1961年:

《谈戏曲表演》,载《舞蹈》第1期。

《中国共产党建党四十周年颂》,载《人民日报》7月1日。

《1961年新年展望》,载《戏剧报》第1、2期合刊。

《坚决支持刚果人民的英勇斗争》,载《戏剧报》第4期。

《幕前的话——写在话剧〈黑奴恨〉上演的时候》,载《北京晚报》6月9日。

《欧阳予倩给周信芳的贺信》,载《戏剧报》第23、24期合刊。

1962年:

《追念梅兰芳同志》,载《人民日报》8月7日。

《漫谈工人戏剧创作》,载《工人时报》第3卷第25期。

《东亚乐器考·叙言》,载《东亚乐器考》(音乐出版社)。

作者简介:汤志辉,湖南大学文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