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重要性
2019-02-02田维洪伟
田维 洪伟
【摘要】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现状基础上,重点论述社会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的重要意义。从国家信息资源整体规划开发利用、信息化和标准化推进实施、发展战略三个方面对社会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提出建议。
【关键词】 社会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标准化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19.03.001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status of public credit information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social public credit information resource identification,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social public credit information resources from three aspects: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planning,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plann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 social public credit information resource;marking;standardization
公共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公共信用体系建设。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共信用信息资源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尤其在政务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整个信息化体系的核心内容。如何对公共信用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标识,已成为影响开发和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的关键因素。本文重点对社会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同时,从国家信息资源整体规划开发利用、信息化和标准化推进实施以及发展战略三个方面对社会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提出相关建议。
1 国际公共信用信息资源体系现状
世界各国在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的建设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也加强了研究力度,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球公用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
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开发和应用比较早,社会信息体系建设比较完善。信用信息渗透面大、应用广泛,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在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基础上,依法以不同形式公开其在行政管理和业务活动中掌握的信用信息,并加以应用。
目前,信用经济发达国家基本上广泛采取国际上主流的信息技术标准、信息分类标准、企业标识标准(如邓白氏公司的企业标识编码)、信息交换格式标准等,都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通信领域的几个方向。国外一些先进国家上世纪90年代的信息资源标识技术方案至今还在发挥作用,为本国的信息资源加速开发利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社会需求。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之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信息代码。世界各国依靠这套信息代码来进行国与国之间信用信息的彼此交往,加快建立和完善与国际通用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势在必行。
我国应加紧建立社会公共信用信息体系,亟需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技术上首要解决制定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统一标准的问题。通过研制公共信用信息重要标准框架以及相关标准规范,规范公共信用信息采集、分类、共享和交换等过程。
2 我国公共信用信息资源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推动下,我国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工作已取得了初步进展。在中央层面,国家发改委一直在积极推进“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中国”网站的建设;各部委也开始建立本部门的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质量信用档案和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商务部门的商务诚信平台等,多个省也建立和升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但我国公共信用信息开发和应用还比较滞后,国家的信用信息渗透面存在局限性、应用不广泛,没有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融合。政府部门重管理轻服务,重技术轻规范,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职能重置,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此外,在公共信用信息采集中也存在信息质量不高,信息种类、数量、内容覆盖不全,被动采集、采集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极大的影响公共信用信息的供给质量。尤其政务部门公共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还不规范,对信息资源的标识、加工、处理、应用和共享技术还不很成熟,涉及公共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标识的相关技术标准还存在不统一的问题。
在地方上也有一些省(市)进行了局部的先期探索,如浙江、上海等省(市)分别编制了本地区的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广东编制了本省的公共信用信息分类规范等。总体来看,各地方发展情况不同,对数据格式、标准质量、数据可读性、互操作性等规范各自理解不一,并没有形成主流的意见,大部分是自己定标准、自己建平台。这些严重阻碍了对现有的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无法实现在各级政务领域、各单位之间实现自由交换和共享。
3 启示和建议
3.1 列入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整体规划
为切实有效地解决社会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所面对的资源采集、分类、交换、编制、检索、共享等问题,应将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计划列入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整体规划的过程中,制定切实可行的社会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的研究和实施方案。
社会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是一项涉及社会政务信用信息长期、整体、全局规划的系统工程。加强整体规划和实施国家层面的资源标识设计是方案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社会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的规划与实施要有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能切合实际的推动公共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因此,我国应重点加大对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开发与应用,将公共信用信息的研究和实施纳入到整个国家的信息资源规划之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3.2 利用信息化和标准化手段推进实施
目前,国内社会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在政务信息开发与应用领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阶段任务是继续在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标准基础上,结合我国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特点,梳理和整合国内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现有技术,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国内标准。因此,提炼和总结国内外相关的经验和成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当前主要任务。
同时,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方案也应放在信息化建设中统筹考虑,依靠信息化建设来实现,最终服务于整个信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公共信息资源标识标准必须借助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如信用信息数据库、信用网络平台信息系统等提供数据和应用测试。例如,哪些公共信用信息资源为当今最为紧要的信息资源?用什么样的技术加以标识?国内外相关公共信息资源标识标准有哪些?公共信息资源标识在什么政务信用机制环境下能有效实施并发挥积极作用?若要实现和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依靠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3.3 制定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发展战略
我国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发展战略的重点在于规划发展目标,制定开发和建设的实施方案以及确定标识技术。
由于公共信用信息内容类型多,数量庞大,国内多个省份早已对其进行研究,但是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化,导致了公共信用信息资源在各个政务部门间共享和交换不畅,资源重复采集和资源系统重复建设问题突出,不但阻碍行业、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也严重阻碍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检索、查阅、使用。这些都为统一国家信息资源标识方案带来一定的难度。
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难题。首先,信用信息资源持有方和使用方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的成熟经验和运行模式,总结和提炼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的共性特征;其次,分析和总结国内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特点,提出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共信用资源标识發展目标;最后,建立统一管理和实施的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系统和标识技术。
4 结语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部门对社会公共信用信息资源共享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公共信用信息质量也有更高要求,建立国家顶层社会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技术方案势在必行,尽快制定统一社会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的国家标准。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标准化和信息化体系建设、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对社会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标识进行综合施策才是保障社会公共信用信息资源高效开发、合理利用、持续共享的重要源泉。
参考文献
[1] 周荣华,等.社会诚信的系统构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2] 刘梦琴,刘智勇.社会诚信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J].理论与改革,2012(5):94-97.
[3] 叶湘榕.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的地方规则比较研究[J].征信,2014(11):28-33.
[4] 冯海平.张家港市公共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9):110-111.
[5] 乐甲.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征集长效机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4(12):58-59.
[6] 周汉华.我国信用信息管理的立法现状与未来[J].中国发展观察,2007(10):55-57.
[7] 蒋永福.国际社会关于公共信息开放获取的认识与行动[J].国外社会科学,2007(2):68-72.
[8] 周毅,吉顺权.公共信息服务社会共治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5):111-124.
[9] 陈怀平,金栋昌.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公共信息服务政企合作路径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8):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