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文写作与“课程思政”融合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2019-02-02肖亚楠谭茜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肖亚楠 谭茜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到各门专业课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发挥育人合力,形成协同效应”。本文尝试从高校公文写作课程现状介绍、“课程思政”的内涵梳理、公文写作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和功能挖掘、教学环节中的实例介绍与展示等方面探索公文写作课程与“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合。

关键词:公文写作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030-02

1高校公文写作课程的现状

我国高校的文公写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国内公文写作有专门的条例来规范,例如,公文的种类有决议、决定、命令、通知、通告、报告、请示等15类。条例还规了公文的具体模式和语言使用。但长期以来,教学却沿袭着“概念输入+格式介绍+范文展示+写作训练”这样的固有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提高教学兴趣点的培养,照本宣科和过分追求技术层面的讲授。造成了公文写作教学方法老旧、課堂内容单一、教学模式固定、使得学生学习的公文程式化、套路化,写作能力不能提高的同时,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另外,研究者在对公文写作的研究也存在单一、老化、无新意的问题。例如,输入“公文写作”这一关键词,有近万篇研究文章,但基本都是在“提升法”、“方法探究”、“模式探索”、“提高途径”等问题上徘徊,很少有关于在教学中实现全面育人的研究成果。对于如何在公文写作课程中培养学生在学习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行,实现“授业”与“传道”的结合这一问题,至今研究成果屈指可数。

教师只注重在贪图快速、速成的教学目标中寻求出路,而忽视了学生对写作课的全方位了解,不注意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的提高,甚至在挖掘写作课中的德育元素和功能方面更是缺失。这些都是目前高校写作课存在的问题。

2“课程思政”的内涵梳理

“课程思政”是2014年之后出现的概念,最早是上海市一些高校有感于一些专业理论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严重“脱钩”的现象,广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存在“孤岛”困境。这些高校尝试开发所有课程中的“思政”要素,发挥教师的专业特性,使专业课与思政课达到新的结合。上海的做法很快在全国其他高校得到了认同,引发了教育部和中央领导的关注。接下来的一系列通知、文件中开始出现“课程思政”这一名词。随后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几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及或直接出现了“课程思政”这一名词。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课程思政”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和集中的阐释。讲话中强调“要实现全程教育和全方位育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发挥育人合力,形成协同效应”。“可以说课程思政就是立足专业课程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地位,从育人角度来关注课程价值,实现思政寓于课程,课程融入思政,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

习总书记的讲话引起了热烈反响,“课程思政”的理念在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中成为热门话题,众多研究者结合自身的课程特性,将“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贯穿于课程改革之中。自2016年以来,各类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学界认为“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符合我国高等院校的育人背景,为培养社会主义的新型人才提供了新的路径。为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做出了回应。周率在《“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与实施策略》一文中指出“思想教育所影响的主要是学生的情感、价值、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等,关键在于与他们心灵的沟通,在于与他们生活经验和现实境遇的契合”。“课程思政”的研究价值得到了各门学科研究者的青睐,各类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课程思索、课程改革文章有近2000篇。但是以“课程思政、写作”为关键词的文章大概只有10篇左右,这其中与应用文写作或公文写作相关的也只有二篇而己,分别是牛浩昌、王聪的《高职课程思政特色教学改革初探——以应用文写作为例》、王祥的《“课程思政”视域中的高校公文写作教育教学改革》。

3公文写作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和功能

“深入挖掘提炼各门专业课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德育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工作同乡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公文写作课中的德育元素非常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注重从如下四个方面去挖掘:(1)概念讲解过程中加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熟知度与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德育功能。(2)材料范文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关注主流媒体上有关国家的大政方针、领导人讲话、精彩的社评文章以及时代感强传播正能量的精彩文章,学生们可以发挥网络的作用,主动在课前、课中、课后自己或以小组的形式加深对各个公文种类的学习。以此达到学习知识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作用。(3)在学生练习写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谈论、多思考,在实际的写作内容中创作一些真实的想法,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之后参与讨论,加强交流,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协作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4)公文写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理论用于实践,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技能之后,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性服务社会,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自信心,以达到提高学生服务社会、感恩国家的德育目标。

4教学中的实例介绍与展示

高校公文写作内容主要包括应用文的常识问题、党政公文写作、商务文书写作、职场文书写作、礼仪文书写作、传播文书写作、日常事务文书写作等。如在介绍应用文缘起时,可以向同学们展示中国历朝历代的文书样貌、优秀的文物资料等包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材料,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应用文缘起的书籍,如《尚书》《文心雕龙》等其中介绍我国应用文种类的章节,用图片介绍相关的章、奏、表、议等,生动的图片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也可以结合以往学习的知识,比如提及《出师表》让学生思考古代应用文的特点,学习古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在介绍礼仪文书时,可以让学生自行收集一些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物件,让他们去调查一下自己所在家乡的民风民俗等。鼓励学生可根据同一主题展示自己家乡的图片,例如,拍摄一些自己家乡的婚俗传统供其他地方同学欣赏,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介绍党政公文写作时,让学生登录国家政府机关的网站去搜索国家的重大政策文件或领导人的讲话稿,不仅可以学习到格式,还可以了解国家大事。例如,可以播放一些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视频,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格式,更可以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体会公文写作需要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学习计划、总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建立一个自我管理的框架,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出设想。在介绍职场文书的知识时,可以设置一些求职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公文学习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性。甚至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亲临招聘会现场体会语言、文字、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反馈学习成果时,每个学期结束时可以举行相应的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用图片、照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特别是学生在学习公文写作过程中或结束后所受到的德育教育成果。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社团活动,为学校或社会拟写一些文章,提升他们参与社会、参与服务的意识。

培养什么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始终是高校教育要回答的问题。公文写作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们教师更应该在本门课程中挖掘出它的德育元素并发挥它的德育功能,真正实现素养、道德、精神、规范的全方位的结合。在实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发展,是高校公文写作课程教学水平提高的必走之路。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