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慧+教育”模式的跨文化交际课程研究

2019-02-02孔维斌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孔维斌

摘要:跨文化交际课程是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重要的途径之一,本文探索利用“智慧+教育”的教学模式对跨文化交际课程进行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智慧+教育慕课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007-01

今年4月底,教育部在天津启动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积极探索“智能+教育”的新尝试,计划推出“双万计划”,鼓励利用新技术开设一流课程,推动课堂教学的全面改革,不断推出符合广大学生需求的课程,进一步打造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促进高校课程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1跨文化交际课程“智慧+教育”模式建设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在高等教育领域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跨文化交际课程是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重要的途径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文化传播能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与发展。课程体系涉及语言学、传播学、修辞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依据指南要求,跨文化交际课程主要隶属于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体系,除大学英语基础课程设置方面要体现其人文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外,跨文化交流也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传统的跨文化交流类课程教学受制于课时、体系、师资等多方面的限制,主要以教师的理论讲解为主,多偏重于语言层面,缺乏生动的案例教学和文化间的实践比较,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成效不明显。随着慕课建设的迅猛发展,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逐渐渗透到英语教学领域,跨文化交流课程可以利用“智慧+教育”模式,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提供新的途径。

2跨文化交际课程“智慧+教育”模式建设的思路

2.1丰富教学内涵,拓展教学内容

利用网络慕课的丰富學习资源,可以有效破解跨文化交流类课程理论繁杂,内容枯燥的问题。目前,大学慕课平台有十几门此类课程,包括中国大学mooe、清华学堂在线、Futurelearn、coursera、edX等国内外著名网络学习平台都相继推出世界跨文化交流、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Introduction toIntercultural Studies等交际类课程,或传播学原理、修辞学、英语演讲等相关领域的辅助性课程,以及英语畅谈中国、英语漫谈海上新丝路等案例类课程。这些课程体系庞大,音视频资料丰富,为跨文化交流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无限”资源。Jain也指出通过观看跨文化影片、进行专题讨论等方式对跨文化教学有积极效果。

传统的跨文化交流课程限于课时和师资的原因,课程教学相对重视概念阐述和相关理论介绍。跨文化交流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通过网络慕课学习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跨文化交际理论和相关概念,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修传播学、修辞学等相关理论或社会研究方法、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丰富并完善跨文化理论知识体系,以利于线下课堂教学讨论活动的展开,减轻课堂教学压力。

2.2改进教学手段,保障教学效果

“智慧+教育”模式就是将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开放共享的资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翻转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具体而言,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寻找相关慕课课程,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讲义、发表评论、撰写学习笔记等方式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完成教学目标中有关认知、记忆的教学任务,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线下课堂教学则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展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可结合慕课内容与学生进行探讨学习,帮助学生厘清相关教学重点和难点。

2.3完善评价体系,加强过程管理

利用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不同于传统的结果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真实有效地测试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过程管理,将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和“在线”的慕课学习过程统一纳入评价体系,慕课学习过程及与同时学习此门课程的全球同学的互动讨论都将纳入到此过程性评价指标之中,鼓励学生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人群进行交流和沟通,促进理论与概念的实际运用。

2.4提升教师的文化和信息化素养

“智慧+教育”混合教学方式和跨文化类课程本身兼具的多学科特点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带来重大冲击,网络时代教育资源传播的多样性、便捷性也使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混合式教学重点“线上”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同时也要求教师深入学习,了解教学内容,甚至要根据自身教学状况,制作微课、建设自己的慕课平台。其次,“线下”教学活动中的讨论环节更对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真正学会、学好、学透相关理论知识成为教师首要考虑的难题。最后,传统教学方式更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混合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则在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处于平等关系,是教学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