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探析
2019-02-02罗新华
【摘 要】本文针对供給侧改革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存在的供给机制有待完善、供给质量不理想、优质培训教育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建立优质发展机制,打造培训服务大平台;塑造培训项目品牌,实现高质量、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优化培训教育资源,协同创新,资源共享。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地方高职院校 培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C-0170-03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提高供给质量、效率和催生创新,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和品质不断提高。供给侧改革对人才需求、人才类型及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倒逼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改革。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完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培养培训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是高职院校的责任。高职院校改革办学模式,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双核驱动发展,提供更加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有效供给高质量人才,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成为聚焦点。
一、地方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的现状—— 以广西为例
近年来,广西积极探索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实施了一系列保障人才发展的战略,加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训力度,多渠道培养培训,广西技术技能人才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大发展。广西现有高职院校39所,其中公办25所,民办14所,以综合类和理工类为主,分布于10个城市,以南宁市为最多有20所,其次柳州市有4所。在近3年广西高职院校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情况调查中,39所高职院校中有5所于2015年以后成立,因此纳入本次数据统计范畴的只有34所。经统计,2015年至2017年广西高职院校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培训,3年年均培训规模在6000余人次/年·校,大规模培训集中在少数高职院校。
2015—2017年广西高职院校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总量占总培训量一半以上,年均培训规模为3000余人次/年·校。主要集中在南宁市和柳州市的高职院校,其中柳州市的高职院校3年年均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规模超10000人次/年·校,南宁市的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技能培训3年总规模超过6万人次,年均培训规模近4000人次/年·校。
广西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但距国家改革发展大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当前,广西全力打造创新发展“九张名片”,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推进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观念、机制体制、办学模式、评价标准等影响,当前广西高职院校培训功能发挥不平衡、不充分,在培训市场的品牌认知度普遍不高,存在“不大也不强”的通病,同质化现象严重,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不足,不能有效解决企业用工荒、人才荒,尤其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够用问题。
(一)供给机制有待完善。培训供给机构宏观层面包括国家级、自治区级的区域布局结构,实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协调,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微观层面主要指高职院校内设培训管理专门机构,定位准确,职责明确,业务清晰。一些高职院校体制僵化,内设培训机构地位边缘化,长期受需求侧改革占主导地位的思路影响,在培训市场开发中主动性不足,大多停留在传统低端培训项目,市场供给与社会对高层次培训需求多元化相脱节的矛盾日渐凸显,直接降低了高职院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力,也导致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陷入令人担忧的困境。
(二)供给质量不理想。高职院校人才培训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短缺,普遍存在全日制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发展不均衡、不同步的现象,重学历教育轻培训;从目前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供给结构看,存在千校一面、结构趋同、同质严重、特色匮乏的困境,存在抓手不足、创新不够、供给内容僵化、供给手段落后、供给质量不高、效益偏颇等问题。一些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建设能力不强,实训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特别是一些民办学校限于自身经济能力投入不足,出现的问题更多,培训甚至被一些人冠上低质、低端代名词。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同产业劳动者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技能培训需求更趋个性化,但由于职业标准滞后,很多培训机构举办培训的目标就是考取资格证书,难以满足劳动者和企业的需要。
(三)优质培训教育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有待健全。地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体制有障碍、力量有限、能力不够等问题,技术技能培训规模偏小,培训机构相互之间处于条块分割状态,不沟通,不协调,不衔接,导致培训分散,呈碎片化状态,培训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对此,亟须健全优质培训教育资源整合共享机制。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的优化策略
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并举。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这是高职院校的职能所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不仅首次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列定位,而且把职业教育重要性提到了“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地位,把职业教育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职院校地位凸显,责任重大。当前,广西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拥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对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保障支撑作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就是要加强技术技能培训。为实现培训优化,本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优质发展机制,打造培训服务大平台。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是培训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最根本的保障,也是其实现功能、提升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的关键。政府层面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的指导和导向作用,构建多主体联动的协同机制,引导建立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协同发展的培训共同体,形成布局优化、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格局,提高整体培训质量,是优化人才结构和质量的重要选择。政府应建立统一的培训信息服务网,整合地方各部门技术技能培训信息资源,形成面向全区乃至全国的统一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各层级信息的有效整合互通。培训信息服务网能有效链接培训项目和各培训机构,学员能快捷找到自己需要的培训项目,培训机构能有效招收有培训需求的学员,实现培训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公开性、透明性及培训供需有效对接。此外,还需围绕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培训需求预测制度、培训质量监测体系、评价体系等,营造良好的供给环境,实现培训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塑造培训项目品牌,实现高质量、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满足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培训需要,提供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手段更加多元的教育培训产品。面对广西区域产业经济加速转型升级的挑战,高职院校要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应正视存在的问题,破解发展瓶颈,建立与学校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培训发展体系,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双核驱动发展的格局,转向高质量发展。面对社会需求侧的变化,高职院校要聚焦内涵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高端培训市场,把握好供给侧改革的市场导向,把握住培训对象的现实需求,主动对接供需,充分利用学校自身优势开展与学校发展战略相适应、相衔接、特色鲜明的技术技能培训。要坚持品牌导向,重点围绕品牌课程、品牌教材和品牌教师,打造具有学校特色、专业特色、行业特色、时代特色和区域特色的培训项目品牌,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训新模式和新体系,优化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设计,提升设计感,实现特色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对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部分高职院校基础薄弱成為最大受限因素,政府层面通过国家级、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等项目在高职院校立项,协同强化落实建设资金,以充足的资金夯实基础建设,为高职院校优质供给技术技能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三)优化培训教育资源,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与创新人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校外资源,校内资源包括课程、师资、实训基地、学校文化、图书馆等学校内所有资源,校外资源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个人等。整合培训资源是高职院校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开放共享的培训教育资源整合机制有待建立健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具有职业导向性,优质教育资源应该是多元的、开放的,政府引导组建区域性培训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为服务经济发展和引领改革搭建平台,创建一种教育新生态,联盟成员资源共享、合作办学、优势互补、共谋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不同培训主体紧密协作,充分开展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多向链接,是培训改革的一个难点。学校层面要广泛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和互联网优势,发挥资源整合能力,加强与政府、区域企业、社会的培训需求对接,以人才发展为核心,树立“课程+”“师资+”理念,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合理配置培训资源,提高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和精准性。“课程+”“师资+”不是简单相加,而是集合联盟成员力量,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以及专业化、开放共享的技术技能培训教育服务大平台,为政府、学校、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满足人才发展的需求。
高职院校是管理、生产、建设和服务等实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服务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高职院校应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高职院校要有超前的眼光和胆识,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以“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精神为人才培养培训的发力点,减少低质量的人才供给,有效扩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地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要调整办学定位,坚持问题导向和倒逼机制,破解学校发展中的难题,加大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力度,激发活力,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保持传统竞争优势,走特色发展道路,持续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9-02-13)[2019-04-1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9-04-15].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7-01-19)[2019-04-1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701/t20170119_295319.html
[4]王克群.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探讨[J].前进,2016(3)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高职院校助力区域行业企业‘走出去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研究”(GXGZJG2017B028)
【作者简介】罗新华(1971— ),女,湖南娄底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校继续教育。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