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职业教育与现代物流业互动发展研究

2019-02-02刘雪梅李卫东李建春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互动发展成果转化职业教育

刘雪梅 李卫东 李建春

【摘 要】本文分析新时代职业教育与物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形势,论述现代职业教育与现代物流业间的互动关系,认为物流业发展对物流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区域布局、专业设置、技能培训、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职业教育服务物流产业转型升级表现在人才支撑物流产业发展、技术服务优化产业结构、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创新等方面。

【关键词】职业教育  现代物流业  互动发展  技术技能人才  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C-0035-04

物流业是兼具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货代、信息技术等多产业多链条的复合型现代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国民综合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理想状态下,物流业与职业教育之间是协调互动发展关系。通过政府、企业、职业院校等主体的主动行为,构建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互动发展机制,促进经济产业的升级与转型,物流产业经济增长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物流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更加离不开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技能、新科技,而这正是职业教育的功能所在,输送这些人才和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渠道就是职业教育。同时,职业教育也是扩大就业再就业,提升在职在岗人员技术技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各地精准扶贫脱贫,增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后劲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对接着现代化企业转型发展,因此职业教育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有着密切关联。

一、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一)经济新常态。“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进入全面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新常态,经济发展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转向新的增长点。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重新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尤其是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深化,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准确判断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判断,要求必须更加关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注重提升人力资本素质,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进步的全面创新,继而进一步要求现代职业教育准确认识经济新常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全面服务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新时代的中国经济需要新时代的职业技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新时代的现代职业教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动融入新时代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態文明发展逻辑,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着力整合办学资源,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服务发展功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由办学粗放化、专业同质化、教学程式化、生源萎缩化向集约化、大众化、差异化、融合化、特色化方向创新发展转变,为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我国人力资本素质。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是我国职业教育因经济发展的大势而兴,必因经济转型的大势而升级服务经济产业功能的有力保障。

(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数字化、智能化等重大技术突破正在重构制造业和服务业体系;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正在引领制造业和服务业方式向智能化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电子商务等网络系统制造模式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产业进一步升级和生产要素转移步伐加快,深刻影响了现有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特别是随着“物联网+”战略的全面深入实施,人工智能与各领域各行业的高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刺激了市场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消费与需求规模,岗位专业技能逐步为岗位综合能力所取代,通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备受关注,复合型专业人才紧缺。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创新进步将成为提升产业层次、驱动企业发展的“新动力”。新科技的诞生对我国职业教育甚至是全球职业教育提出了变革的要求,要求职业教育要适应科技发展,准确把握企业转型发展趋势,在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教师交流、技术研发、资源共享等方面有效作为,形成多元合作发展新机制,从而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抢占产教融合的先机,赢得校企合作发展新优势。

(三)“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优化的人力资源结构是经济社会高效发展的先决条件,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显得越发重要和迫切。中国经济增长已面临“人口红利”衰减约束,经济发展正在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特别是近几年来,生源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生源严重危机。2010年以后,我国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同比下降,随之我国职业院校的数量也有所减少,这种减少也在逐渐改变我国职业教育的生存模式,将会淘汰一批不创新、不变革,落后于科技发展的职业院校。同时,这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时代“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新情况,职业教育担负起破解就业难题、改善民生、精准扶贫,提升生活质量的重大责任,这为加速普通劳动者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向高层次社会层级的流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因此,职业教育要抢占意识空间制高点,调整国家、市场与职教的关系;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大企业参与力度,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走出内涵、品牌、特色发展之路,凸显优质教育资源魅力,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到2020年建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抓好中高职衔接、职普融通、本科高校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等建设,在办学体制机制、招生考试制度、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等关键领域改革上加大力度、取得突破。“十三五”期间,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成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条主线。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新定位、新判断、新部署、新要求上来,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宏观政策和国家制度着眼,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联系各地、各校实际,系统谋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积极推进关键领域、重点方面和核心工作改革试点,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努力在解决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上取得重要突破,走出一条办学优势明显、专业结构突出、教育质量高效、办学效益良好的发展新道路。

二、物流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

物流业是集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货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国物流业保持中高速增长,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提升,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经济全球化。伴随着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越来越快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俨然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稳定器,“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发展的经济模式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物联网+”和“双创”等的实施与蓬勃发展,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物流业从幕后走到前台,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物流人才培养也面临新课题、新挑战,需要创新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伴随我国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国际贸易体系逐步完善,大批交通、通信、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一带一路”沿线物流产业加速走向供应链化、国际化、智能化,对商贸物流、国际物流、跨境电商物流、工程物流等多样化物流人才的需求则会相应地增加。“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物流业+展贸业+电商业”综合业态的全新发展,涉及多个国家贸易和物流业务运作,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应重视跨境电商、国际贸易、国际物流、信息技术、语言能力等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此外,“一带一路”建设有大量的跨国基础工程需要先行建设,为工程物流管理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应加强在沿线国家有序布局物流资源,加大全球供应链掌控能力。“十三五”时期,更高层次的开放型推动物流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对接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国际物流,为我国优质产能“走出去”提供坚实、快捷、智能的服务保障。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外部环境来看,发达经济体艰难复苏,全球经济由于产能叠加,劳动力市场紧张和贸易摩擦等,以低利率、低通胀为特点的全球经济回暖时代将维持一段时间,在全球缺乏强劲增长点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着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促使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核心是提高供給体系质量和效率,把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到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上来。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向工业化后期过渡,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其产业突出特点是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向中高端延伸。物流业作为支撑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正处于以转型升级为特点的发展新阶段,物流行业发展也正在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变革创新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成本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单纯降低物流成本向降本与增效协同发展转变,在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新机制的同时,智慧物流引领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扩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加快释放现代物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构建绿色生态、开放发展的智慧物流,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的总基调和总目标。

(三)创新产业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已蔚然成势,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实质性建设关键节点,区域经济开放发展新格局已经形成。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与传统物流业深度融合,引领新一轮物流技术革命急速加快了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联动发展,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带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培育物流新增长点、形成物流新动能,并且正在带来物流领域的颠覆性变革。物流各流程全面全程接入互联网,逐步构建起全覆盖、广连接的物流互联网络体系,共享、众筹等创新模式实现物流数据实时更新与共享升级;信息化和智能化广泛应用在物流各要素和各环节,物流业逐步由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向引领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转变。智慧物流促进线上线下资源优化配置,对物流设备、运输方式交通网络布局的互联互通提出更高的新要求。重庆“一江两翼”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广西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等区域物流大通道建设促进区域性物流枢纽布局和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多联运输服务体系构建,进一步促进战略性区域物流协调发展。“十三五”时期,创新驱动将成为我国深化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动力源,也是物流业全局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核心要素。

(四)现代化建设。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推进,我国城乡融合快速发展释放出了巨大的乡村消费潜力和市场,激发了城乡、区域和各产业链之间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物流服务网络加速建成,支撑、服务、引领物流行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镇化带来的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力不断攀升,也对物流服务的精细化、个性化、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三五”时期,对一体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城乡物流需求将保持继续猛增势头,成为新时代物流业竞争的焦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快车道,物流业作为第三大能耗产业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行业,加强物流业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对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三五”时期,物流新业态必将取代以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物流发展模式,以绿色环保与节能减排为特点的现代物流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物流业导向职业教育发展

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组织方式、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要求职业教育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确定其办学规模、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及水平。现代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发展必须紧密对接市场对人才规模、规格、层次、质量等要素的培养需求,坚持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其发展对物流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区域布局、专业设置、技能培训、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职业分化程度,直接影响劳动力的需求量和提供的就业机会,从而影响职业教育发展。

(一)办学规模。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共生共融,产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职业教育输出人才的规模、层次和质量,因此,物流行业、产业和企业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速度与规模,决定着职业教育培养物流人才的规模、定位、质量和层次等。区域经济的经济基础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物质保障,物流市场需求与投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根本动力是区域物流产业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物流产业的结构及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制约职业教育对物流人才培养的规模与质量。随着“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互联网+”等的深入实施,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亟须大批具备国际视野、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的国际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人才层次。物流产业经济体制决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层次。职业院校走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主体运行机制只有与物流产业经济结构发展趋势相适应,对接物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物流人才培养的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从供给侧结构改革入手,有序推进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制订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推进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合理规划物流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完善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畅通物流人才成长通道,提高物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确保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

(三)区域布局。“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新时代,物流业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之一,对于促进产业流通现代化,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这种形势下,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物流职业教育的合理化、科学化的区域布局提出了迫切要求和重要依据。物流职业教育发展应主动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东盟自贸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等区域性经济贸易区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适应国家“十三五”物流产业布局,调整现有物流职业教育区域布局。根据物流市场需求,对接传统性物流产业结构性变革,新兴物流产业加速发展,设置调整物流职业教育布局,在继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不断加大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力度,紧跟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源源不断地为新时代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四)专业设置。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对接的直接关系在于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物流产业经济体制决定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和结构与人才培养层次及层次。区域物流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着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因为产业是通过行业和企业的具体经济行为来体现其状态与趋势,进而细分为企业专业和岗位需求,而在职业教育体系内,这种结构就具体表现为专业。可以说,衡量职业教育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是否具有科学性、规划性、前瞻性和先进性。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物流产业在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规模和特点,因此,区域物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必然诱导增加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必定会促进区域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的优化,职业院校在对物流市场需求进行充分、深入、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格、数量、层次和水平的需求规律,有针对性地设置物流专业、专业方向,预测就业情况,以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同时,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变化,职业院校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对接区域物流产业结构布局特点、就业岗位可持续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布局,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优化实习实训内容,从而推进深化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升人才培养与现代物流业契合度,提高物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职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源支撑体系生产的人才产品和智力产品对接、服务甚至引领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物流行指委联合调研结果,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冷链物流、国际物流、工程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等专业人才缺口较大,职业院校应结合各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因地制宜,并结合职业院校学校办学优势、明确物流人才培养定位,调整优化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办学方向,主动对接现代物流产业及职业岗位,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继而基于区域物流产业布局调整后的物流职业教育布局再细化地对接区域产业特色,优化物流管理专业类型,完善专业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层次的多样化和差异化。

四、职业教育服务物流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是“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条主线,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也越发明显。物流业是支撑各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产业的重要环节,是各个产业本身、产业与产业之间、产品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的支撑和纽带。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亟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支撐。现代职业教育对物流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质量的智力和技术支撑,是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及结构优化的推动力。

(一)人才支撑物流产业发展。产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现代产业经济也是人力资本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丰富且优质的人力资源和科学且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是发展区域物流产业经济最基本的、核心的要素与条件。实践证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就是人力资源形成和积累的主要途径及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方法。职业教育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本。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职业教育是紧密对接市场、以就业为导向、面向普通大众的一种类型教育,其通过专业的、职业的教育与培训,开发受教育者的体力和智力,最大效益的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的方法。当今中国,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成为创新启动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力,产业升级加速,技术创新正在推动物流管理、运营和人员组织方式变革,物流业人才培养需求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受教育者掌握职业知识和技能,开发和提高人的劳动潜能,培养大批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投身物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产业一线,进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本保障。因此,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结构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要的先决条件。实现区域产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发展职业教育也是扩大就业、再就业及创业的重要手段,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后劲的有效途径。

(二)技术服务优化产业结构。职业教育是促进物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有效教育形式。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存在着互补与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各类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物流产业向现代物流业发展,现代物流体系逐渐完善,劳动密集型生产劳动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化加剧了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需要现代科技注入物流产业,提升产品质量,激发产业内生动力。职业教育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物流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先进技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物流组织方式与运营模式,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物流产业的新要求。

(三)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创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实现了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发展新阶段。为应对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增强我国物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关键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职业教育不仅对接物流产业发展,还要服务产业发展,甚至是引领产业发展。职业教育通过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并引领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变革,创新驱动实现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成果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快转化,转向集约型、生态型、开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资源的消耗,从另一方面来说又实现了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物流产业的内涵和附加值。

【参考文献】

[1]何黎明.我国物流业“十二五”发展回顾与“十三五”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6(3)

[2]职业教育“五个对接”[EB/OL].(2012-09-03)[2019-05-22].http://www.moe.edu.cn/jyb_xwfb/moe_2082/s6236/s6811/201209/t20120903_141507.html

【基金項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广西边境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2016ZZC006);广西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项目

【作者简介】刘雪梅(1983— ),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李卫东,博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政策;李建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互动发展成果转化职业教育
商贸流通业与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机制探析
适应新常态,推动军队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策略研究
我国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互动发展对策分析
文化创意与街区营造的互动发展研究
我国电力专利成果转化因素分析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