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戏剧鉴赏公共选修课教学策略探究
2019-02-02宋振旺卢芝艳
宋振旺 卢芝艳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但是对高校戏剧鉴赏公共选修课教学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教学目标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价值追求。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需要讲授戏剧理论,解读戏剧文本、戏剧影像,指导学生进行戏剧创作实践和戏剧批评。
关键词:戏剧鉴赏;教学策略
传统戏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有独特的表现形式。一方面对戏剧艺术家有很高的要求,包括坐念唱打,以及文学素养等;另一方面对观众也有很高的要求,要看懂戏剧、领略戏剧的美,就要具备一定的戏剧知识和审美能力。这就对传统戏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其他艺术迅速发展,如电视、电影,这些新兴艺术的出现,极大的冲击了传统戏剧艺术的市场发展空间。最明显的标志是电影院崛起和剧院的消亡。这个时代可能是电影的黄金时代,可能是传统戏剧的白银时代。
艺术源于生活,传统戏剧艺术中蕴含着大量的民族艺术、文化、历史、社会知识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因此,需要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也是我们今天所大力提倡发展民族传统艺术的要求。
国家把戏剧鉴赏课程纳入高等教育通史课程体系,作为通史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戏剧知识和审美能力。因此,高校开设戏剧鉴赏公共选修课,以此传承传统戏剧艺术和提高学生的戏剧审美能力,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没有现成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一、教学存在的问题
戏剧鉴赏作为公共选修课教学目标相对模糊,学校没有规范的教学目标,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专业制定教学目标、考核方式。此外,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与否,很难进行测量,那么,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就难以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导致教学目标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一)内部问题
当前,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是在电视、电影或互联网的陪伴下成长的一代,对传统戏剧知之甚少,很少有学生进入戏院观看戏剧,在看电视时,遇到戏剧节目,也不会停留,直接换台。社会生活中没有戏剧观赏氛围,没有戏剧基本知识,看不懂,这就造成很多学生没有观看戏剧的兴趣。高校要求学生必须选修戏剧鉴赏课,学生自己可能不喜欢,但有必须选,这样学生被迫选修戏剧鉴赏课,既不想学,也学不会,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分而学习这门课。
(二)外部问题
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始戏剧鉴赏课,就对教学带来很大的束缚。一是教学条件有限。戏剧是舞台表演艺术,讲究真实。亚里士多德将古希腊戏剧的特点归纳于三一律:“即时间一律、地点一律和情节一律。”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观看戏剧首要的是在场,即在现场观看演员的表演。把剧团请到学校,让演员现场表演,学生现场观看,这对很多高校而言,是很难做到的。學生仅仅是听老师在课堂讲戏剧,再通过幻灯看看银幕上的戏剧,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是教学时间短。戏剧鉴赏公共选修课开始一学期,每周两节课,这就限制了学生学习的时间,时间太短,放映一部戏的时间都不够。而戏剧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要建立在足够的戏剧观看量的基础之上,不看戏剧何谈鉴赏戏剧呢?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完成戏剧观看。
二、教学策略
(一)讲授戏剧基本理论
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的科学归纳和总结,有了理论才能更好的认识实践、指导实践。在戏剧鉴赏教学实践过程中,首先要讲授戏剧基本理论,让学生掌握戏剧基本知识,包括戏剧历史、戏剧要素、戏剧分类、戏剧批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是学生进行戏剧鉴赏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阅读戏剧文本
剧本乃一剧之本,是作家创作的第二阶段,即将自己第一阶段(头脑中的创意、构思)创作构想进行文字化的表述和创作。戏剧文本是一部戏的母本,真实、详尽的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思路和意图,也是读者了解故事的核心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戏剧文本。学生通过阅读戏剧文本可以全面的了解剧作的故事情结、人物命运、人物性格、戏剧冲突等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对文本进行解读和分析,对故事结构、情节设计进行分析,尽可能理解故事传达的思想,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阅读过程中,要对哈姆雷特的性格进行分析,以及造成哈姆雷特悲剧的原因。当然,每个人对哈姆雷特的理解是不同的,关键是读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三)观看经典戏剧作品
在阅读戏剧文本的基础上,可以观看戏剧作品(舞台戏剧或电影戏剧)。戏剧文本是戏剧的文字表述方式,而舞台或电影则是戏剧现场或影像表现形式。这样就更加直观、真实,让戏剧动起来、活起来。把人物、对话、音乐、色彩、场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增加戏剧的观赏性、真实性和趣味性。
戏剧的影像化表达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习惯,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感知。加深对 戏剧的理解,以及对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认识。在鉴赏经典戏剧作品《哈姆雷特》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哈姆雷特》舞台剧或者《哈姆雷特》电影等。
(四)指导学生进行戏剧创作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戏剧鉴赏能力的提高是一下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戏剧理论,也要加强戏剧实践,即指导学生进行戏剧创作实践。
学生在阅读戏剧文本和观赏戏剧作品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当的戏剧创作。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经典戏剧,将整部戏或其中一部分拿出来,让学生排练、表演。比如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可以分别让学生们饰演哈姆雷特、国王、王后、波洛涅斯、奥菲利娅,用表演的方式再现故事,亲身体验故事的深刻内涵和人物的命运选择,感悟哈姆莱特最著名的独白“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的价值追求。
学生通过创作实践,可以更好的理解故事、台词、人物、戏剧冲突、舞台、表演等。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求知、探索、实践,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更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创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五)指导学生撰写戏剧批评
1.了解批评对象
戏剧批评是批评理论在批评对象上的运用,了解批评对象是批评实践的前提。“了解作品,就是要了解作品的成败得失,了解作品的价值意义。”[1]这里的了解首先是对戏剧文本的阅读或戏剧作品的观看。要想全面了解一部戏剧作品,首先,要精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其次,还要了解戏剧创作者、时代背景、文艺思潮等相关内容。
2.选点切入
对戏剧作品的批评,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便会有不同感触或收获。可以从叙事层面,对作品的故事框架、情节设计、叙事策略等进行分析;可以从剧中人物的命运遭际、心理过程、心理冲突,探讨作者深层的创作心理、价值取向等等,不一而足。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部戏剧作品,有不同的批评,仁智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所选的切入点不同。以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批评的切入点为例,“传统的批评选取了性格弱点或缺陷来评价这部悲剧,而现代心理学的批评,则选择哈姆雷特潜意识‘情结为切入点。”[2]
(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国家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高校戏剧鉴赏公共选修课教学中,应充分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在校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能力,可以自主学习,而且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每周2-3节课,而中外戏剧作品的数量很多,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上逐一讲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讲授戏剧鉴赏的方法,通过精讲一部戏剧,让学生掌握戏剧基本理论和鉴赏方法。這样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阅读更多的中外戏剧。“三尺讲台之上,要让学生们知道历史中的戏曲,了解戏曲的历史,知道它怎样演变、如何传承,但比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体认到戏曲的美,领悟到戏曲的艺术精魂,这是它穿越历史、传承至今的依据,也是它吸引年轻一代、培育未来观众的关键。”[3]
三、结语
“现代教育体系就像工业流水线,有它的优势——生产效率高,但也有致命的问题——太过标准化,每件产品都整齐划一。同样,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培养模式虽然存在不规范且低效的弊端,却给真正有个性和潜能的人提供了脱颖而出的平台。因此,遵循艺术本体和人才的发展规律,兼顾现代教育体制规范和艺术院校的特殊性,同时不回避时代的审美需求、人才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百年树人,才是戏曲人才培养最大的平衡之道。”[4]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但是对高校戏剧鉴赏公共选修课教学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教学目标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价值追求。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需要讲授戏剧理论,解读戏剧文本、戏剧影像,指导学生进行戏剧创作实践和戏剧批评。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67.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69.
[3]朱恒夫.把舞台搬上讲台(文艺观察·关注当下戏曲创作?).人民日报[OL\N].2015-07-21,14版.http://paper.people.com.cn/ rmrb/html/2015-07/21/nw.D110000renmrb_20150721_2-14.htm
[4]迦山.人才培养从平衡计(文艺观察·关注当下戏曲创作?).人民日报[OL\N].2015-07-10,24版.http://paper.people.com.cn/ rmrb/html/2015-07/10/nw.D110000renmrb_20150710_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