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爱丽丝·门罗笔下人物的“空想性”

2019-02-02徐楠

北方文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门罗爱丽丝思考

徐楠

摘要:爱丽丝·门罗的诸多作品描绘的都是平凡生活中的千姿百态,她大胆突破,用一种格外细腻的眼光审视生活,描写平凡。本文从爱情和亲情方面来阐释爱丽丝·门罗笔下人物的“空想性”,体现作者对现实人生的另类思考。

关键词:爱丽丝·门罗;“空想性”;人生;思考

一、爱丽丝·门罗简介

爱丽丝·门罗,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作家,从1968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开始,总共创作了14部小说集并多次获奖。2013年,爱丽丝·门罗以无可置疑的票数斩获诺贝尔文学奖。自此,门罗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作品影响度,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史上的第13位女性作家。

本文另辟新意,基于爱丽丝·门罗的一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人物的“空想性”。

二、爱丽丝·门罗笔下人物的“空想性”

一般来讲,“空想性”或许是个贬义词,有人解释为不切实际的想法,也有人说是凭空設想。然而,当人们对于“空想性”唯恐避之不及的时候,爱丽丝·门罗却在其作品中踊跃表现,正如在《逃离》中所写:“她便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了”。那些敢于追求“空想”的人,才是真正有梦想的人,他们的生命变得如此有意义而又与众不同,他们的生命闪出了光芒。“空想”促使人超越生命的陈腐,改头换面。

(一)爱情的“空想性”

爱丽丝·门罗本人经历过两次婚姻的洗礼,对爱情的感悟甚是深刻,其在小说《逃离》中塑造的人物卡拉可以作为典型代表。

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十八岁时的理想主义者,由于厌倦父母一成不变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为了追求“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她从父母的家出走,这是第一次成功意义上的“逃离”,也是唯一的一次。父母认定克拉克会伤卡拉的心,并且认定克拉克毫无能耐,是一盲流游民。卡拉怀着对爱情的幻想逃离生活了十八年的地方,为了克拉克而义无返顾的选择休学。其实这一切仅仅源自一个恋爱中的女人的“空想”,她相信这个男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无条件无理由地相信,仅仅只是因为爱情,而失去了应有的理性。不出所料,婚后的生活很快浇息了两人的罗曼蒂克情怀。曾经浓情蜜意的克拉克,不仅脾气愈发火爆,对卡拉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冷漠和专横。

卡拉厌倦这样的生活,想要逃离,于是一种类似《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出走”的场景再次上演。卡拉策划逃离,可是,当年离家的勇气也一如青春年华一去不返了。卡拉坐在大巴上对逃离后的生活做出了痛苦的设想,结论是:离开克拉克,她无法去面对这个世界。当她决定走下大巴回去的一瞬间,就注定了悲剧人生。她将永远生活在克拉克的身边,重复曾经鄙夷的日子。这是对所有感同身受的女性的警示,不要仅仅抱着对爱情的“空想”木讷的生活......

(二)亲情的“空想性”

门罗笔下的亲情,定笔在父母与子女的相处之道上,这一点,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为之头疼。对于孩子,父母都尽职尽责,给予孩子想要的一切。但却忽视了最重要的问题——沟通。这是一切症结的所在,就如《沉寂》中朱丽叶与女儿佩内洛普的故事,朱丽叶从未和女儿分开过,哪怕是旅行,她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女儿塑造的优秀完美,可是忽然有一天,一个修女告诉她,她的女儿佩内洛普走了!理由是,作为一个母亲在某些领域会有缺失,特别是在孩子长大后会更加深深地感觉到。朱丽叶瞬间感到晕眩,她一直以为女儿很幸福,特别是在自己的身边。事到如今,不仅女儿出走,就连一个外人都能来指责自己作为母亲的失职。这在很长一段时间,令朱丽叶的心情无法平复。她一直在等着女儿的来信,可是什么都没有……

很多父母常常会有“盼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他们常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不去问孩子是否喜欢,不认真聆听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以至于慢慢产生隔阂。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其实也是种“空想”。这样的“空想”如果不加节制,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门罗意在警示父母,请尊重自己孩子的意愿,给他们自由选择的空间,有效的沟通理解,会让亲情更加稳固。

人们经常会说,“空想”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是无能的表现,可看到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空想”奋不顾身,突然觉得“空想”这个词变得无比崇高。门罗极尽笔墨所写的,看似是普通的生活,实则是对“空想”的赞歌,赞颂那些有勇气的人们。

参考文献:

[1]爱丽丝·门罗.百度百科 http://baike.haosou.com/doc/2365105-2500877.html.

[2]华建光.文学与乌托邦[J].青海社会科学,2009 (6):5-7.

[3]爱丽丝·门罗.逃离[M].李文俊,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2-8.

[4]爱丽丝·门罗.亲爱的生活[M].李文俊,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7-19.

[5]爱丽丝·门罗.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M].李文俊,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67-79.

[6]范玉刚.文学:乌托邦的守护神[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学版),2003 (1):7-8.

[7]张璐.全球女权主义:关于女权主义的全球想象[J].妇女研究论丛,2010 (2):8-9.

[8]杨鸿雁.女人自我发现与自我实现的乌托邦[J].国外文学,2005.98 (2):3-5.

[9]罗伟章.文学空想主义[N].黄河文学,2009-4-7 (B1).

[10]宫萍.身份问题对爱丽丝·门罗文学创作的影响[D].吉林:吉林大学,2009.10-12.

猜你喜欢

门罗爱丽丝思考
爱丽丝的疯狂茶话会
变大变大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艾丽丝·门罗小说《忘情》中的图书馆意象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门罗,一个家庭主妇的完美逆袭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