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伍尔夫《到灯塔去》中女性主义思想的突破

2019-02-02苏中美

北方文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到灯塔去伍尔夫莉莉

苏中美

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锋代表,同时也是女性主义的前卫开拓者。小说《到灯塔去》是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向现代主义小说的转型代表作,带有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伍尔夫通过对莉丽和拉姆齐夫妇关系的描写,分析了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现象,透露了生活在维多利亚男权社会中女性生活的种种不平等现象。通过对女性问题的关心,伍尔夫在作品中向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突破了传统的女性主义思想,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审美态度。

关键词:到灯塔去;女性主义;伍尔夫;拉姆齐夫人;莉莉·布里斯科

弗吉尼亚·伍尔芙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是英国文坛的前卫开拓者之一,现代主义文学与女性主义潮流的先锋。她密切关注女性在现代社會中的地位,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在关注女性问题,她影响力最大最成功的作品《到灯塔去》带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男性往往代表正面价值,女性通常是作为男性价值的“他者”的存在。男人无所不能,女人专属家庭,男人被赋予智慧和力量,女人则被认为是温柔贤淑,这无疑是男权社会下男权对女权主义的限制。伍尔夫曾在她的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写道:“真是让人奇怪,在简·奥斯丁之前的小说中,所有伟大女性都是由异性的眼睛看到的,而且只能从与异性的眼中才能被看到,从这种角度看到的关于女性的一切,在女性的全部生活中是微乎其微的,而男性带着性别歧视看女性的生活,又能对女性了解多少呢。”小说《到灯塔去》就描写了这样的一个二元等级对立的现状。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写了拉姆齐一家人和几位客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生活经历。伍尔夫在作品中将女性话语、女性角色以及女性的价值观融入到作品中。本文将针对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以文学文本和女性文学为研究对象,探索伍尔夫对传统女性主义思想的突破。

一、“家中的天使”

“家中的天使”是维多利亚时期一个理想化的女性形象,她温柔贤惠、相夫教子,无限顺从于家庭与丈夫,而故事中的拉姆齐夫人就是这位“天使”的化身。拉姆齐夫人是《到灯塔去》的主角之一,也是贯穿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她以伍尔夫的母亲为原型,代表了男权社会统治下普遍的女性生活。

在女性主义的探索上,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个先驱性的人物。她对当时社会中女性的生活状态十分地关心和同情,因而在许多作品中都强烈抨击了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在欧洲的传统社会中,女性长期受到性别歧视,无法像男性一样拥有社会职业,在交际圈上也有很大的限制。当男性为生计而奔忙时,女性只能在家中操持家务,还要受到男性的压迫和嘲讽。女性甚至还被当做是男性的财产和附属品,她们没有自己的财产,因而也就丧失了挣钱的欲望。

拉姆齐夫人的形象符合男权社会下男人对女人的要求,谈吐风雅,温柔贤淑,以家庭丈夫为中心,在家相夫教子,在塔斯莱眼中她是“生平见过的最美的女人”,在班克斯心里她是由三位希腊女神共同塑造出来的体态优美、身材挺直、眼珠碧蓝的天使。

作为“家中的天使”的传统女性,拉姆齐夫人首先是以丈夫为中心,对丈夫表现出绝对的顺从与支持。拉姆齐先生是一名哲学教授,过度理性化的精神气质和思维,在他的心理构架中,整个世界被简化为一个很明确的事实,但是在知识界德高望重的同时,却常常因梦想的无法实现充满了挫败感。这就要求此时的拉姆齐先生需要妻子的同情崇拜以及抚慰。拉姆齐夫人每天的生活以丈夫为主,丈夫的情绪左右了她一天的心情好坏。如果拉姆齐先生表现出心情愉悦,拉姆齐夫人也会心情愉悦,如果拉姆齐先生遇到困难,心情沉重,拉姆齐夫人的职责就是想办法让丈夫打起精神继续努力。曾有一次拉姆齐夫人在开导拉姆齐先生的过程中产生了违和感,“她理解到了她产生不满之感的原因,但她也绝不会允许自己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她不喜欢感到她自己比她的丈夫优越,即使是在一刹那间也不行。”拉姆齐夫人所在的男权社会不允许传统女性有超越丈夫的可能性,女性没有过多的话语权,关心丈夫支持丈夫,随时准备为丈夫奉献自己的温柔与爱,便是传统女性生活追求的目标。

其次,“家中的天使”即应为家庭无私奉献。拉姆齐夫人没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人生的目标就只是支持丈夫的工作以及孩子的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家庭成为了她生活的全部。拉姆齐夫人从一开始就定位了自己的人生,女性就应该为男人为家庭付出,所以在想到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离开他们的身边时,拉姆齐夫人与丈夫在思想上产生了明显的区别,“他永远有他的工作可以作为他的精神支柱。她自己并非象他所指责的那样“悲观主义”。她只是想到了生活——而且是想到呈现在她眼前的短暂的一段时间——她五十年的生涯。”

在以家庭为主的同时,拉姆齐夫人作为传统女性的代表,还具有强烈的爱心和耐心,充当着男性生活中的保护者,不仅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家庭中,更是把所有的异性都笼罩在她的庇护之下。遇到有困难的客人,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家里已经没有地方为客人提供,也要把客人安置到城里。饭桌上,面对气氛严肃尴尬,拉姆齐夫人永远充当其中的调节者,不忽视任何男性的需求,照顾每一个人的情绪。他不仅保护着自己丈夫的自尊,同时又使身边的客人,以致所有男性都处于她的保护之中。因为她相信男人虽然事业辛苦,但是缺乏能力,需要人照顾。

作品中伍尔夫赋予了拉姆齐夫人以神圣、静默、睿智之美。拉姆齐夫人具有女神圣母玛利亚般的内在品质,有敏锐的直觉和智慧。但是,拉姆齐夫人的整个人生是由男权制主导,所有的权威的位置都保留给男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被压迫成为“第二性”。所以,作品中伍尔夫通过拉姆齐夫人的描写,彻底的否定了以男性为主的价值观,同时也批判了以拉姆齐夫人为代表的“家中的天使”的生存方式与目标,以此来阐释自己的女性主义思想,明确了自己的立场。

二、突破自我的新型女性

在小说《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是与拉姆齐夫人完全相反的新型女性代表。从形象来看,“她有中国人一般的小眼睛,而且满脸皱纹,她是永远嫁不出去的”,不仅长相不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莉丽还是一位画家,有着自己追求的事业,这在拉姆齐夫人以及大部分男性心中是无法接受与理解的,甚至被人蔑视“她的画不会有人重视,她是一个有独立精神的小人物。”

小说中莉丽是位画家,置身于拉姆齐家的庞大客人体系中,她总是被其他客人所忽略。莉丽相貌平庸,孑然一身,她渴望独立,希望能拥有与男性一样的绘画事业,一样的社会地位,与拉姆齐夫人相比,莉丽·布里斯科是矛盾与艺术之美,她有女性的敏锐、直觉、矜持,同时,又展现了她男性原则突兀的一面,生活在男权压制下的莉莉扮演的是一位反抗男权专制的女性角色。

莉丽·布里斯科的反抗精神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独立思想,对自己事业的追求,二是拒绝传统婚姻的束缚,认为组建家庭并不是每个女人唯一的出路。莉丽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言人,她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实际上是伍尔夫女性主义的独特体现。莉丽不贬低自己的才华,她的行为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她的言论也不为迎合任何男性,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好和职业,敢于坚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莉丽的思想观念始终代表着社会前进的方向,那就是独立、平等。她认为女人不应成为男人索取同情的对象。

莉丽·布里斯科是与拉姆齐夫人相反的存在,在拉姆齐夫人把所有男人都庇护在自己的保护之下的同时,莉丽认为男人和女人都是独立的存在,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追求,没有必要对此表现出相应的同情。在拉姆齐先生对莉丽表现出软弱,试图博取同情时,莉丽表示“那个男人只想攫取别人对他的同情,他自己从来就不给别人一点儿同情。另一方面,她就会被迫给他以同情。拉姆齐夫人就曾给予他同情,她慷慨地把自己的感情施舍,施舍,施舍,现在她已死去——留下了这一切后果。真的,她对拉姆齐夫人感到不满。”

在坚持自己事业追求上,莉丽从事的职业是当时只属于男性特权的绘画艺术,所以莉丽在坚持绘画过程中,受到了来自男性和传统女性的贬低和排斥。拉姆齐夫人对莉丽从事绘画事业不屑一顾,认为这只能当做娱乐消遣的一种手段,不应该太认真。男权代表人物塔斯莱先生更是认为“女人不能绘画,女人不能写作”,这样的言论一直萦绕在莉丽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她。

莉莉一直追求着自己喜欢的绘画事业,承受着来自作为艺术家的压力,坚守自己的信念,排除种种困难,将自己升华到忘我的境界,去感悟艺术的真谛,莉丽的思想体现出了女作家独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观点。女性要克服这种逐渐内在化了的根深蒂固的男性价值观念对她们产生的严重的精神干扰,勇敢地追求自己的事业,彰显女性的自我价值。纵观小说中莉丽的绘画创作,可以看到女性创作艺术在本质上是为了反抗社会压力与社会习俗。

其次,莉丽表现出的反传統女性主要是拒绝婚姻的束缚。结婚是传统社会赋予女人的命运。对于女人来说,婚姻是与社会结合的唯一手段,如果嫁不出去,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她们就会失去生存的意义。女人命中注定要去料理家庭和延续物种,保证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与家庭的繁衍生息,她们只有以丈夫为中介才可能影响未来或接触外部世界,延伸到社会群体。但是《到灯塔去》中的莉丽却反其道而行,她是“家中的天使”的形象叛逆。她44岁,相貌平庸,单身,拒绝走进婚姻,因为在她眼里,妻子只是丈夫的佣人而已,结婚会降低人格,削弱自我。拉姆齐夫人曾多次劝说“莉丽必须结婚,敏泰也必须结婚,她们都必须结婚,无论她在世界上得到什么荣誉,或者获得什么胜利”,但是莉丽坚持以追求事业为主,“她还有她的父亲;她的家庭;如果她有勇气说出来的话,甚至还有她的绘画呢。然而,这一切和婚姻大事相比,似乎如此微不足道,如此女孩子气。她拼命鼓足勇气,竭力主张她本人应该排除在这普遍的规律之外;这是她所祈求的命运;她喜欢独身;她喜欢保持自己的本色;她生来就是要做老处女的。”

莉丽对传统婚姻的抵制态度是作者对女性主义思考的体现,作者认为要实现女性的价值,发展女性的创造力,就必须拒绝做一个传统的墨守成规的女人。莉丽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希望女性走出传统社会为女性量身定做的生活轨道,否定婚姻是女性的唯一出路,家庭是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场所,解构男权社会否定女性生存价值,从而提升女性的自我意识。

三、结语

总体来说,伍尔夫的《到灯塔去》是一部女性主义色彩非常浓重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以及文学突破。作品被普遍认为是伍尔夫以父母生活为参照而创造出来的。作为一本自传体小说,深受读者的喜爱,同时伍尔夫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女性主义思想为之后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伍尔夫承认个体的差异,也不否认两性各自的特色。莉丽在男权社会中找到了自我的认知,通过创作出多年的绘画找到了实现两性和谐的道路,最终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实践证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观点更合乎我们的理想,这一质朴的女性思想无疑对后世女权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M].瞿世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弗吉尼亚·伍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M].瞿世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3]吕洪灵.走进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创作空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赵一凡,张中载.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到灯塔去伍尔夫莉莉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不倒自行车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Look from the Anglo—American jury system of jury system in our country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