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真读 指向素养
——中考“名著阅读”考题评析
2019-02-01魏为秋吴正鹏
魏为秋 吴正鹏
安徽省2019 年的中考“名著阅读”考题有了实质性的改变,题目如下: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以下题目。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他了解保尔的悲剧……
“阿基姆,难道你真的认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 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在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行列。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阿基姆沉默不语。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他明白,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1)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是____。
(2)“生龙活虎”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_____。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段中的“悲剧”指什么?②“呐喊”表达了保尔怎样的心声?
很显然,这一名著阅读考查题,旨在走真阅读的考查路径,它要求学生在整本书通读的基础上还需要读懂读透,从而走出较低能力层次(也就是常识性、记忆性的知识点)的考查。
在考查形式上也有所变化,将传统的小语段的语知考查和名著片段阅读相结合,可谓一箭双雕,既体现灵动的创意,变化的题型,也让名著阅读考查有了一个自然落实的点,令人耳目一新。正是有了这样一个支撑点,使得名著阅读的考查深度和广度有了较大的开掘和提升,从设题的方向看,应该说指向核心素养的意向非常明显。
一、从语言的建构与积累角度看
设题者将语用考查有机结合到名著语段阅读中,基于选段将语用知识点和名著的语段理解相结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检测目的。比如本处主要考查了词语运用和句子表达的推敲,无论是对“生龙活虎”的词意揣摩,还是对句式变换的比较,既是对相关语用知识点的考查,也是在真实语境中对语言运用的感悟和理解。具体来说,“生龙活虎”与“悲剧”形成对应,对理解后面的名著阅读设题还有一定的内在关联;而句式变换的设题除了强化感悟理解保尔的思想情感外,还可以通过句式的变化来比较表达效果,从而养成语感,更可以培养对经典作品尤其是外国经典作品的翻译语言质疑辨别能力。如此看来,这种考查方式确实能够指向语言建构与积累的核心素养。
二、从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角度看
除了前面所谈的语言运用的角度,其中无疑蕴含着思维的考查,设题的意图也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名著情节的梳理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探究能力。设题除了第一小题考查了记忆与判断能力,第四小题的第一问:结合原著回答文段中的“悲剧”指什么?显然需要学生除了从选段中筛选有效信息,更需要回顾小说情节以及主人公的人生历程,特别是保尔当下的困境,在整合、归概、推理、研判的基础上才能完整准确回答出“悲剧”的内容。同样第二问:“呐喊”表达了保尔怎样的心声?除了从选段中筛选有效信息抓关键词外,也需要由点及面,窥一斑而见全豹,联系整本书阅读中对主人公的了解,从而提取人物思想性格中的对应点,自然也涵盖了整合、归概、推理、研判的逻辑思维的过程。这道题既考查了整本书的真阅读,同时又对初中生的思维素养进行了非常适切的考查。
三、从审美素养的考查来看
审美素养指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各种因素的总和。审美素养包涵:感受美的敏感力、欣赏美的品悟力、创造美的生命力。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要从主人公的命运交响曲中去感受,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设题点恰恰扣住这两个关键词“悲剧”“呐喊”要求学生回顾保尔的生命历程,对保尔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意义进行深入思考,感受这一形象所折射出的奋斗精神、牺牲精神、乐观精神、坚定信念、坚强意志,理解其中闪耀着理想之美的光辉,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获得激励和启示,引发更深层次的审美感受。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能够产生生命力的激荡与反应,这样的经典阅读考查才是有效的,也才能够体现名著阅读的价值取向。
四、关于文化传承与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是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道题的指向十分鲜明,取材于红色经典,满满的正能量,旨在弘扬革命传统文化,非常切合“立德树人”的教育要义。尤其是由点的切入,让学生品悟“钢铁”“炼”的过程,考查的点不是简单空洞的标语口号式的大道理,而是基于人物的生活成长经历的细节揣悟而感知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如此就将考查与教育的点落到了实处。
总之,今年安徽中考的名著阅读题的改变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应该给以肯定,我们也真诚期待能出现更多的好题,以发挥考查应有的积极的正向引导,让名著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