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9-02-01陈羡德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23期
关键词:树种树木园林

陈羡德 陈 珺

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福建漳州 363000

园林树木学是一门针对园林建设的学科,系统地研究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是园林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侧重于树种的特性识别,并需要掌握树种的生态习性,用途和繁殖技术[1]。在识别树种的前提下,根据树种的特点(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观赏特色),根据不同园林树木的知识掌握不同园林树木在园林中的应用[2]。园林树木学是一门实用而全面的应用学科。有很多项目需要记忆,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教学过程非常重要。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了课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探索了园林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希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园林专业人才。

1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由于园林树木的种类多、地域性差别大、生态习性亦有不同,而且大部分树木的寿命长、受季节影响形态差异大,因此仅靠几个月的课堂教学和实习显然是不够的,园林树木学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平时的观察积累。而园林树木种类不同,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繁殖方法及园林用途都不尽相同,需要记忆的内容多且难记,要花大量的时间,此时如果方法不对就会使学习效果变差,会在客观上导致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加之部分学生忽视实践教学的作用,认为只要完成了课堂教学的有关任务,获得满意的成绩就可以了,实践环节往往被忽视。

1.2 实践教学方法单一 效果不佳

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常常采用野外的树种识别结合室内的标本观察等实验,野外的实践活动易受到诸如天气、时间、地点等方面的限制,有时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完成。此外,大多数实验课都安排在教学大纲内,并与理论课程相结合,开展形式是教师的解释和示范,学生在特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虽然这种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它仍然是被动的,其实际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1.3 实践教学的投入不足

由于我校属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着重于普通师范类学生的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因此对园艺、园林等非师范类专业的投入相对不足,特别是对实践教学投入较少,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较少,实践教学场地有限,专业实践设备缺乏。近些年来学校招收的园艺和园林专业的教师多数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他们主要进行基础研究,缺乏实践技能和师范技能,导致实践教学和理论知识有时会出现脱节现象。

1.4 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单调

以往课程的教学考核方式普遍较为单调,即“一张卷子、一个成绩”,容易出现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等情况。

2 改革实践教学的对策

2.1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等多种方法,参照兄弟院校的做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组成3~4人的小组,以组为单位负责一种植物专科或专属树种标本的采集,并利用课余时间拍摄校园周边该专科或专属植物的图片,制作成展板,这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要求,同时也培养了主动学习与协作交流的能力[3],坚持几年下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2 注重学科交叉 拓展知识面

学好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等专业基础学科对于学好园林树木学也是必要的,此外还要注意的是本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如为了识别树种并了解相应树种的资源分布,一定要熟悉植物分类学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了解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生态习性和树木在改善环境中的作用。除了解上述各专业基础学科与园林树木学之间的关系外,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园林树木学作为应用科学的特点,即学习它的主要目的是要学会应用树木来建设园林,并使树木能够长期地发挥其园林功能。因此,必须熟知树木的形态特征,掌握其习性、观赏特点、园林用途以及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4]。

2.3 改革传统的方式 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3.1 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课程实验与课程实习相结合的形式。课程实验时间一般较短,可以结合授课进度灵活安排,主要是进行校园主要树种的识别、树木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等,而课程实习的时间则较长且集中,主要是到专类植物园如厦门园林植物园,还有学校周边的公园如江滨公园、郊野公园、东南花都等进行树种识别与调查,另外课程实习还安排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园林绿化苗木公司进行参观与评价,对校园树种进行调查与规划。集中实习期间,学生会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的树种,短期内能认识不少树种,但时间久了就会遗忘。而采取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则既让学生有一个理解认识的过程,又可有针对性地识别某几个科或某几个类型的植物,因而效果更好。

2.3.2 充分利用实践基地 改革现场教学方式

伴随着我校园林专业的课程建设,利用学校所处良好的地理位置,目前已建立校内实践基地1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15个,除此之外,校园本身也是个良好的教学实践场所,学校周边的各类公园、广场、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等都是很好的学生实习基地。在实践教学中,适时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现场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3 实践教学与科研活动相结合

近年来,中国提高了园林植物资源的利用率和开放范围,身边出现了大量新树种。由于教材的更新一般需要3~5年的时间,有些新树种在现行教材中无法找到。因此,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考园林学术期刊,如《中国园林》《花园》《花卉盆景》《园林花卉》等,因为大多数的学术期刊内容与园林植物资源信息有关,内容更新快且时效性强,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益处。另一方面,教师应及时把这些新知识补充到教学中。如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园林中的黄金香柳、黄花风铃木、藤本月季、北美红枫、红叶石楠等。可以制作一些相关图片,先让学生初步了解,然后带学生到公园参观考察,对树木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栽培等做系统介绍。对于生产与工程上应用较多的树种应该重点介绍。

2.3.4 依据季节变化规律 灵活安排授课地点和顺序

针对园林树木学描述性强、涉及的树木种类多、名词术语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多、树种的拉丁文学名难记等特点,在实践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由于树木的生活周期长,树木的形态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园林树木种类多,分布广,各有其主要观赏时期和观赏部位,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打破通用教材的“先绪论、然后总论、最后个论”“先裸子植物、后被子植物”“先原始类群、后进化类群”的编排顺序,在不同季节进行反复识别,如春季时重点识别春季开花的树种,如木棉、桃、李、杏、樱、玉兰等,而在后期可结合现代化的手段讲授秋色叶树种、观果类树种;此外也要注意在不同的地点进行反复识别,除了校园,也要经常安排学生到周边的公园和植物园进行树种识别,通过多观察生长中的树木,观察时做重点笔记,对相近种类进行对比[5,6]。要根据学校所处的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书。经过几年的摸索,我校选用了《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华南地区)》和《树木学实验实习教程(南方本)》作为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材。此外,还准备自编实验教材,更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校图书馆馆藏《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福建植物志》等工具书,学会正确鉴别,在理解中记忆。实践证明,这样的灵活安排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掌握。

2.3.5 充分利用新媒体 灵活教学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各种植物应用App和公众号都成为学习的辅助工具,如何选择合适的软件尤为重要。专业教师应该进行积极引导,订阅一些如“中国植物志”“植物前沿”等微信公众号,安装“花伴侣”等App,利用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4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改善实践教学的软硬件

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完善的硬件设备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也是制约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我校也认识到了这点并实施改善,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从中央、省、市等方面争取到资金,添置一大批仪器设备。此外,积极引进专业人才,除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外,还聘请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职称人员,到校为园林、园艺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环节的授课。

2.5 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实践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考试课程。期末对植物认知的考查只占最终成绩的40%。具体做法是从校园及周边地区选取代表性园林树种的树枝、树叶和花朵大约100种,分别进行编号。每个题签随机写入20种树的编号。每次随机抽取,根据抽取的题签对照实物回答出它们的科名、中文名。每个学生需要掌握100种园林树种并正确识别它们。相比之下,平时成绩的比例占60%,包括教学展板制作占10%、标本制作占20%、实习报告占20%、实习表现占10%。每个教学过程结束后及时进行评估。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对综合评分进行评估。结合理论考核成绩和实习成绩,综合评定出每位学生的成绩。

3 结语

园林树木学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较高,在实践中要采取多样而又灵活的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式和完善成绩评价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自信心,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项知识和技能,为培养更加优秀的园林和园艺专业人才而努力。

猜你喜欢

树种树木园林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木之最
清代园林初探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辨认树木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