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道2018年的中考数学压轴题谈起
2019-01-31叶梦玲
摘 要:压轴题一般是指试卷最后面出现的大题,它以难度大,分数高,综合性强为特点,学生要想在中考数学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将压轴题拿下。笔者认为初中生平时除了积累数学知识外,还应该认真分析以往中考生答错压轴题的原因,为今后的中考数学探路。
关键词:中考数学;压轴题;分析原因;探路
前段时间,本省各市进行了2018年的中考,因笔者素来就对中考数学压轴题颇感兴趣,便向多方询问了解了许多数学压轴题以及考生的解答情况,其中某市的一道数学压轴题令笔者印象深刻,原因是该压轴题的难度系数不算大,但学生的答题情况却比预期要差许多,笔者想通过此题来认清学生的思维世界,分析学生做错的原因,希望能对学生今后的答题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为初中生今后的中考数学探出一条光明大道。
一、 题目呈现
题目: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交x轴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且OA=3,OB=1,与y轴交于C(0,3),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4)。
(1) 求A、B两点的坐标;
(2)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 过点D作直线DE∥y轴,交x轴于点E,点P是抛物线上B、D两点间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B、D两点重合),PA、PB与直线DE分别交于点F、G,当点P运动时,EF+EG是否为定值?若是,试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二、 分析答情
下面是学生的解答情况:
第(1)问求A、B两点的坐标,学生甲和学生乙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学生甲:∵抛物线y=ax2+bx+c交x轴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且OA=3,OB=1,∴A点坐标为(-3,0),B点的坐标为(1,0)。
学生乙:A(1,0),B(-3,0)。
点评:第(1)问真的算得上是送分题,很多学生的解题过程跟学生甲是一样的,因为什么条件得出了什么结论,这样的用法很恰当,思路也非常清晰。令人费解的是到了中考居然还有乙给出的这种答案,原因是学生乙审题过于粗心,没注意题目里已经明确给出条件“A在B的左侧”。每次讲评作业或试卷时,总能听到学生大呼看错题了,错就是错,数学不接受“我本可以”的解释,所以笔者认为细心也是解题能力的一种,学生们应该认真对待每一道题,从“我本可以”转化到“我做到了”的状态。
第(2)问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学生丙和学生丁给出了不同的思路。
学生丙:将(1,0),(-3,0),(0,3)代入解析式y=ax2+bx+c,得:
0=a+b+c,0=9a-3b+c,3=0+0+c, 解得
a=-1,b=-2,c=3,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
学生丁: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3)(x-1),把点C(0,3)代入该解析式得到3=a×3×(-1),解得a=1,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3)(x-1)=-x2-2x+3。
点评:学生丙的解题一般是考生看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方法,直接将抛物线上的三点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再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即可。如果学生的运算能力不強,对方程组的解法不熟悉,也不够细心的话就会容易出现错误。如果能像学生丁那样采用设交点式的解析式的方法,这样就减少了计算量,成功率会高许多。这就要求学生在看完题目后耐心思考解题的多种策略,然后认真地选取符合自己能力的解题策略,进而提高做题的成功率。
第(3)问是当点P运动时,EF+EG是否为定值?若是,试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学生戊和学生己解题的突破口不同。
学生戊:EF+EG是定值,且EF+EG=8,理由如下:如图,过点P作PQ∥y轴,交x轴于点Q,设P(t,-t2-2t+3)则PQ=-t2-2t+3,AQ=3+t,QB=1-t,AE=2,∵PQ∥EF,∴△AEF∽△AQP,
则EFPQ=AEAQ,∴EF=PQ·AEAQ=(-t2-2t+3)×23+t=23+t×(3+t)(1-t)=2(1-t),同理,
∵PQ∥EG,∴△BEG∽△BQP,∴有EGQP=BEBQ,
∴EG=PQ·BEBQ=(-t2-2t+3)×21-t=21-t×(-t2-2t+3)=2(t+3),∴EF+EG=2(1-t)+2(t+3)=8。
学生己:EF+EG是定值,且EF+EG=8,理由如下:已知点P是抛物线上B、D两点间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B、D两点重合),当点P与点C重合时,有P(0,3),设直线AP的解析式为y=kx+b,将A(-3,0),P(0,3)代入解析式得:
0=-3k+b,3=0×k+b,解得k=1,b=3,∴直线AP的解析式为y=x+3。
∵直线AP与直线DE交于点F,则点F的横坐标为-1,则有y=-1+3=2,F(-1,2),∴EF=2。
设直线BP的解析式为y=kx+b,将B(1,0),P(0,3)代入解析式得:0=1×k+b,3=0×k+b,解得k=-3,b=3∴直线BP的解析式为y=-3x+3。
∵直线BP与直线DE交于点G,则点G的横坐标为-1,则有y=-3×(-1)+3=6,G(-1,6),∴EG=6。
∴EF+EG=2+6=8,则当点P是抛物线上除点C外的B、D两点间的一个动点时,也会有EF+EG=2+6=8。
点评:学生戊的思路极其清晰,在找不到其他解题方法的情况下画了一条关键的辅助线PQ,以至于能顺利地找到了两组相似三角形,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的关系算出了EF和EG的值,最后得到EF+EG=2(1-t)+2(t+3)=8。每一步骤都能以数学知识为依据,层层递进,加上自身运算能力强,最后得到正确答案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而学生己一开始想以特殊点为突破口——当点P与点C重合时,顺利算出F(-1,2),G(-1,6)得到EF=2,EG=6,EF+EG=2+6=8,最后的解释“则当点P是抛物线上除点C外的B、D两点间的一个动点时,也会有EF+EG=2+6=8。”在这里,学生己太想当然了,在没有任何数学知识为依据的前提下,将特殊情况错误地过渡到一般情况,这点在数学领域是说不通的。如果学生写到这里后认真地寻找数学依据,经分析后一定会发现思路出现了严重的漏洞,此时再寻求另一种解题思路也还来得及。所以解题时要有耐心和细心,这两样缺一不可。
三、 深入反思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联系性和严谨的科学性。严密的联系性指的是数学知识是结成网状的知识体系,知识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依托,没有哪些数学知识能独立出来,因为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严谨的科学性说明数学知识有极强的逻辑性,它是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并以原来的数学知识为依据而科学地增加。数学压轴题更是很好地印证了这两点。当学生做题时,如果不能找到相关的数学知识为依据,说明学生此时的解题思路很可能存在漏洞,因为正确的解题思路应该是让人感到豁然开朗的,而不是含含糊糊、模糊不清的。当然,在做题时,学生除了要有清晰且严谨的解题思路之外,还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细心和经验,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慢慢地去尝试和积累,那么积极分析往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的答题情况并总结出原因,这毋庸置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作者简介:
叶梦玲,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