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驭泛以细定目标 多元实训促达成

2019-01-31郑艺敏

考试周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

摘 要:以自信为基础,以兴趣为导师,让想象作翅膀。本文就在课标基础之上对习作教学进行的探索实践做分析与总结:驭泛以细,将泛而大的目标精细调整,多元实训,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习作教学、训练,以期提升习作教学效率,达成学段目标。

关键词:习作教学;精细目标;多元实训;目标达成

习作,既是一种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训练,也是学生语文学习成果的输出与体现,因而在语文教学中,习作的地位毋庸置疑。

然而,学生中却不乏谈“习作”色变的,仿佛习作带有与生俱来的“恐怖”气场。从二年级的写话开始,直至绘景状物写人叙事,在习作的容量增加、要求提高的同时,许多学生的抵触情绪与之俱增。教师面临这样的境况,如何“周旋”于学生与习作之间,如何更好地做学生的引导者,便成为一项非常值得探索研究的课题。

就目前的小學语文教育环境而言,在平均十几个课时为单元的组合中,仅有两三课时是习作的“训练场”。当急切地将学段目标加之于学生身上并力求得到成果时,往往会操之过急而陷入误区,给予了学生们巨大的压力,并客观上不自主地在学生与习作间架设了一系列框架和门槛。但是,应当意识到,学生的成长过程是螺旋上升的,要有效地提升习作课堂的效率,需从课程标准出发,在具体环境下,自目标的确定开始,令习作教学向“多元化”发展。

在如上背景之下,笔者在习作教学中进行探索实践,力求驭泛以细,将泛而大的目标精细调整,探索多元实训,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习作教学、训练,以期提升习作教学效率,达到学段目标。

一、 分层达“标”树自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标”)在写作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是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写作的兴趣、自信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上。对小学各学段的表述是这样的:第一学段对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的写作意识,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课标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习作的教学过程中目标是由浅入深、分层递进的,这无疑给了我们在习作教学方法上的指向——分层达“标”。

基于以上的课标要求,在对二年级《我最喜欢的玩具》习作教学时,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第一次写话的实际,从树立自信角度,对目标进行了细化:

习作题目要求: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可以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也可以说说怎么玩。先和同学交流,再写下来。

习作教学时制定了如下分层目标:

1. 写几句话,能用上“ 的 ”句式。

2. 通过指导,让学生乐于表达,培养写话兴趣。

依据习作教学目标,教师创设“学校将举办玩具评选大赛”的情境,让学生用上“ 的 ”的句式,形容自己最喜爱的玩具,让词语、句子“长大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目的地进行句式训练。接着出示老师自己的推荐“我最喜欢的玩具是小老鼠米妮。它头上有蝴蝶结。它有耳朵、眼睛、睫毛、鼻子、手、脚,身上穿着裙子。”请学生点评玩具能否被选上及其原因。学生观察小老鼠米妮,教师相机指导,说出了这样的句子:“我最喜欢的玩具是小老鼠米妮。它头上系着粉红色的、带有白色圆点的蝴蝶结。它有圆圆的脑袋,两只半圆形的、棕褐色的耳朵。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对长长的睫毛,看上去十分机灵。小小的鼻子往上翘,好像在寻找好吃的东西。米妮穿着粉红色的连衣裙,十分漂亮!”最后学生写话前出示“写话评分表”再次回扣目标。

因课标中对该学段有格式要求,所以评价表设置了“每段开头空两格、字和标点各占一格”的评价内容。学生在明白了介绍玩具特点要详细,才能让玩具更吸引人的同时也注意了格式标点的要求。这样一来,不仅文字具有了形象美,也规范了格式与标点,还落实了“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和“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学段目标。通过有特色的“小红旗”评价表,对学生习作进行点评,更进一步落实课程目标,激发了孩子们初次写话的习作热情。

这是二年级孩子的第一次写话,由于意在鼓励学生大胆写话,对写话感兴趣,只要符合分层小要求,就给小红旗,在达成小目标的同时,学生获得了成就感,由此增强孩子的习作信心。

细化了大的目标后,分层达标并及时给予鼓励,一步步达成目标的过程,也是孩子们一步步树立习作自信的过程。当然,这样的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刚刚踏入习作之门的孩子,也适用于其他学段的习作课堂。

二、 游戏实训激兴趣

爱玩是小孩的天性,在习作教学时,特别是叙事性习作指导时,如能以游戏这一集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形式贯穿指导全过程,定会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达成习作目标。以下例子就是“故事接龙”游戏在叙事性习作指导与训练中的运用实践。

(一) 制定精细目标,明确训练目的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采取理论讲解、评析示例、自评互评的模式。从一定程度上说,可以检测这一堂点评课成效优劣。但修改稿毕竟只是一份“修改后的习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原作内容,然而在一稿的写作中却并不一定能够得到训练。

因此,笔者尝试从习作之中总结缺陷,并结合习作检测需求,以“丰富内容”为总目标,分析、制定精细化的三个小目标,即“扩展情节”“动作运用”“运用烘托”,在此基础上进行“故事接龙”游戏,从而实现一次创作的强化训练。

精细而明确的目标,是一堂高效的习作指导与训练课必不可少的指向标。

(二) 压缩讲解时间,提高训练效率

讲解,是服务于实践的。课堂高效与否,最终的评定应以能否经受实践的考验为标准。学生只有在自主的尝试之后,才能真正领悟要点。因而,在课堂上应压缩讲解的时间。如何压缩时间?从精细而明确的目标出发。因此,在讲解三个小目标时,我进行了方式的区分,以及详略的安排:

首先,“扩展情节”这一部分,是内容具体所必要的建构框架,以方法论而言,可以简单提示两点,一是“构设问题”,即让直线型的故事产生波折。讲解中以对比的形式,阐释这一点。二是“回答问题”——“怎么样”。在这部分的讲解,以“挤”这一简单的情节为例,开放并鼓励学生质疑。学生在“十万个怎么样”中,实践了扩展方法。

其次,也是最为欠缺和重要的“动作描写”,这一部分的讲解中,以详细的“分解动作”“补充修饰”“串联叙述”进行方法的指点,并出示由简至繁的过程示范,让学生切实明确动作描写如何丰富。在这一部分,也分配了讲解中的绝大部分时间。

最后,是“运用烘托”这一部分。合理的“运用烘托”是令叙事锦上添花的神来之笔,但纵观学生习作,常有使用不当的状况,或无处寻觅,或流于形式,或失于烦琐。因而,讲解之中只做精要提点,举例如“适量的环境描写”。

“故事接龙”游戏中,学生占主导地位。讲解宜精不宜繁,在课堂上留下充裕的实践空间。

(三) 适时强调目标,重视点评提升

目标是课堂的指向,目标亦是贯穿课堂的线索。

在讲解后,精简板书,罗列小目标与要点,作为训练中不断参考的标准,这是小目标在课堂中的一次强调。“故事接龙”游戏的积分规则,直接体现小目标,是小目标在课堂中的又一次强调。

“故事接龙”游戏规则:

1. 全班分为四大组,每次发言选派一名组员。每组可有五分钟讨论时间,三分钟的讲故事时间。

2. 抽签决定发言顺序。

3. 第一组同学根据提示——人物名称与地点,自由编写故事,第二组听完第一组的故事,进行续编,以此类推。

4. 积分细则:如下表,分为“纪律”“情节”“动作”“环境”“综合”五大评分项。在讨论与发言时需保持良好纪律,“纪律”一项只进行扣分;在故事讲述时有出现适当的“情节扩展”“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各加一分,一轮讲述后评选最吸引人的故事,最佳对应组加一分。讲述超过三分钟或不足一分钟扣一分。

5. 评选获胜组以及最佳故事讲述者。

在游戏进行时,评分表格始终投影展示。当故事讲述者出现对应描写时,教师及时在多媒体的对应要素一格加分。这是小目标在课堂中的不断强调。每轮故事讲述完,极短时间讨论评选后,教师结合评分要素进行简要地点评,这也是小目标训练的及时、有效的强化。

适时地反复强调,重视点评以促进提升,使精细化的小目标在有趣的“故事接龙”游戏活动中,不自觉地被学生所重视并且加以运用。这正是小目标在实践中达成,也是教师在实践中实时接收学生达成与否的成果检测。

(四) 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感悟

合作性学习,是提供给学生全员参与的合理化平台,经过短时间的讨论呈现有质量的故事成为可能。小组讨论,既合作完成故事创意,也在不自觉的竞争中,选择了在讨论中表达最佳的同学作为小组发言代表,在合作性学习之中不自觉地进行自评和互评的训练。

可喜地发现,为能夠在竞争中取得良好的成果,其他组的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同时,自觉地记录、思考,并会主动地参考小目标进行故事的创作。通过第一轮游戏竞赛后,积分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学生们在进行第一次尝试时,可以基本达到小目标的重点即“情节”与“环境”,同时暴露出缺陷,即“动作”这一难点。而在认真倾听与良性竞争的基础上,叙述呈现明显的向好趋势。教师点评时,表格也起了辅助作用。

“故事接龙”游戏,给予学生直接的良性刺激,在反复的对比之中,发现问题,修正问题,感悟小目标的实际内涵。

以游戏建构活跃的习作课堂,无疑是激发学生习作热情的最佳方式,怎样针对不同的题材、主题,量身定制,设计出适用于课堂的游戏,是需要教学思考不断探索、交流、总结的。

三、 巧用教材促想象

创造离不开想象,作文亦是,想象力决定着写作活动和作品的水平。喜欢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如果习作教学抓住了这一天性,可想而知,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基于这种认识,教学实践中,除了看图写话类、童话故事类等进行想象指导尝试外,更多的尝试是对小学课文中的某些段落、课后练习中包含的具有想象空间的内容进行引导,如《山中访友》中学生仿照文本中作者与山里的一切打招呼的句式进行想象补白;《穷人》一课,桑娜拉开蚊帐后的续写;《凡卡》中凡卡梦醒后结果如何……这些均是学生拓展思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习作教学的好素材。让学生把文本中获得的丰富表象和心理感受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展开想象习作。这种借助于文本内容进行的补白或续写就是拓展延伸型习作训练。当然这种训练不囿于课内,也可延伸至课外读物。下面为笔者在教学《穷人》续写一课的尝试。

(一) 精细目标,拓展思维

1. 拉开蚊帐——基于原文结尾想象渔夫拉开蚊帐时看到的情景,联系上文的对话,抓住渔夫的表情、动作、语言等展开描写;

(下转第8页)

(上接第2页)

2. 孩子醒来——第二天孩子醒来时的反应,有西蒙的两个孩子和桑娜的五个孩子,联系课文实际,调动学生的积累,进行详描;

3. 熬中长大——联系背景,想象长大过程中的各种“熬”,紧扣原文中“总会熬过去的”想象故事的结尾。

在层层目标的引领下,立足文本,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拓展思维,达成习作目标要求。

(二) 细化评价,提升质量

按目标层级行文后,组织学生按照“拉开蚊帐——孩子醒来——‘熬中长大”的小目标,根据评分表进行评价互改,完善习作,以达成目标。评价表如下:

教材选文以一定的类型编排,不仅是对阅读教学的指导,更可以作为习作教学的参考。在阅读教学中认真分析文本,挖掘文本中有想象空间的段落,结合具体目标,适时加以习作指导。在学习了解文本的表达方法与技巧,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将习作作为输出的工具,既是阅读训练的检测手段,更是能力提升和激发想象的载体,也能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习作是基于“经验”的话语体系,还可以通过创设多种平台,打破教室这一空间限制,帮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以更广阔的视野,对“经验”加以想象、加工,让学生更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打破课时这一时间限制,在更有乐趣,贴近于现代生活,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习作训练。

以自信为基础,以兴趣为导师,让想象作翅膀,在教学的同时,深入研究课标,结合实际,驭泛以细;不断创新,多元实训。好的习作需要文火慢烹,习作教学亦是如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和珍贵课堂中,开拓习作学习的“新世界”,对于习作教学者的我们要探索的还有很多很多……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

[2]语文(三至六年级)[M].人民教育出版社.

[3]语文(二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

[4]吉春亚“语文味”课堂《作文教学篇》[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9.

[5]朱水根.小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郑艺敏,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
习作评价表撬动小学习作教学的翻转
新课程理念下习作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探讨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谈新媒体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顺序而为:习作教学的应然追求
“精准知识”:习作教学“教”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