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语文素养 注重能力提升

2019-01-31张晓红

考试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能力培养教学实践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内容可以说难度并不大,都是一些十分基础的内容,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并不困难,但是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却并不仅仅局限在课本所要求的知识内容中。小学语文是每位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过程除了保证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以外,更需要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小学语文课程由于其极大的开放性、基础的教学性以及学生本身的活跃性使得其十分便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为依托探究其中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能力提升方面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能力培养;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这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给予很大的指引与帮助,但与之同等重要的则是培养学生自身的学科素养以及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提升不仅对于学生目前的学习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为今后学科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科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更为有针对性的学科学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应该如何把握这个方向的教学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展开简要论述。

一、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类课程,而语言并不单单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思想的载体。在不同语言的影响下,人们不仅交流方式会有区别,思维模式、行为举止都会体现出很大的差异。反过来说,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来说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思维能力作为人类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对语言的学习意义重大,老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进行语言训练外,还应当有目的地进行适当的思维锻炼,激发学生的汉语能力。例如在课文《观潮》中便有下列语句:“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两句话都是对大潮气势的描写,通过简单的语言便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大潮的雄伟与壮观。作为老师,我们不妨利用这些语句,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并根据自身想象的画面,脱离课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如此一来,学生首先需要在练习的过程中吸收理解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这就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理解以及思考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合理想象,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提高学生想象力有很大意义。最后学生需要将想象内容表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加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所处年龄段大多为6至13岁,而这个阶段的学生语言发展迅速,记忆能力突出,并且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对其进行能力训练时也应当发挥其优势,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正是这个阶段的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训练内容。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不仅仅局限于书面上,同时还存在于人与人的交互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听觉和发声将思维内容表达出去,而这个表达过程与书面表达是大相径庭的,不仅对人的及时反应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还对人的思维活跃程度是一种极大的锻炼,因此这种训练十分适合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中开展。例如在《凡卡》一课中,有很多细节的描写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而这些想象的空间便可以拿来当作课上语言训练交流的主题。比如在文章末尾处,凡卡在信封上写下地址“乡下爷爷收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那么这封信能不能被送到爷爷手中呢?如果真的能送到爷爷手中,爷爷会不会来接凡卡呢?将这一系列的问题留给学生进行讨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 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教导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中,而是应该突破课堂的束缚,以教材为中心广泛地拓展延伸至社会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处在教育的氛围中。并且在我们的教材中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极具社会特色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内容,对于这些内容我们不妨以实践活动代替课堂讲解,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综合提升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进而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例如《海上日出》一文中便描述了在作者巴金眼中的日出景观,而在世界各个角落,日出的景色则是大有不同的,即使是在同一个区域,山上山下、内陆沿海、晴天阴天所见的日出景观也都是不同的。因此,老师不妨在学习此文后组织学生们进行一次实地的“观日出”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文章,再由文章指引观察日出,最后结合自身所见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想所感。亦或者在学习《明月》时指导学生们观察并记录月亮的阴晴圆缺。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同时还让他们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会别人文章的内涵,同时又能根据自身的真实感悟表达出属于自己的内容,这个过程兼顾了“信息采集”“信息归纳”“信息分析”“思考感悟”“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语言学习内容,从各个方面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能力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在保证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给予学生成长所需的关爱关心,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多方式、多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也需要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中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每位中国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学习好,而身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加肩负着国家的重任,我们更应当时刻以最饱满的热情努力将小学生语文教学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刘彦利.有效引导,提高素质——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J].学周刊,2011(10):46-46.

[2]孙颖香.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教师,2014(34):70-71.

[3]周蒲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2):33-33;

作者简介:

张晓红,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惠安县东岭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能力培养教学实践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