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学生活化来提高写作高效性

2019-01-31武新利

考试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写作教材生活

摘 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重视语文教材的学习和利用,真正发挥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真正回归到语文的本性上,让师生成为教材的主人。其中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中最庞杂、最综合、最重要的内容。要写好作文离不开好材料,好材料要从教材中汲取,要从生活中发掘。

关键词:教材;生活;写作;高效性的方法

生活是写作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投入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融入生活,才能产生切身的感受,写好文章。生活的素材从哪里来?对于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教材。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在学习名家优秀美文的时候就渗透作文教学,以读导写,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设计开放性作文题目,让学生自主表达,结合生活有创意地表达。

提到写作文,许多学生就皱起眉头,咬笔杆子,搜索枯肠而不得。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选材困难,表达方面语言欠缺;缺乏写作技能,内容平淡;没有细致的描写,细腻的情感;不能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文章详略上处理不当等等。所以针对这些状况,作为老师在平时的学习教材的时候就要渗透作文教学,注重在适当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中最庞杂、最综合、最重要的内容。写好作文离不开好材料,好材料从要教材中汲取,从生活中发掘。为此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论述提高写作高效性的方法:

一、 从课文中激发寻找类似经历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认识和经验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写作固然要伏在桌子上,写作材料却不能够单单从伏在桌子上取得。我读了陶行知的教育丛书,特别是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对我启发很大。生活是广阔的,对于写作的素材也是取之不尽的。在教学中,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沟通课内外,写作的圈子就可以无限大。

学习《童年趣事》时,我向学生提出:“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童年趣事呢?”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独特的童年趣事,课堂氛围很活跃,我又趁热打铁让他们写成文章。学习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我们不禁为语言的优美折服,也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但是我们每天匆匆从学校的紫藤萝边走过,是否停住了脚步,留意过它呢?上课时我们已经讲解过写景的顺序及景物的特点,尤其要从形态、色彩、动静、感觉等角度感知美景。相信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一定能把类似的情感抒写出来,真实而富有真情。其实写作话题生活化,注重从生活中取材,是避免当前学生写作内容远离日常生活实际、缺少真情体验的一剂良方。

二、 从课文中激发学生写作的想象力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想,自由自在地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怎样才能文思泉涌,自由发挥呢?写作中不可忽视想象力的作用。

譬如写作时,课堂上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文思枯竭,眉头紧锁,三言两语就把要說的倾倒完了,内容干瘪,味同嚼蜡;有的学生却思绪绵绵,脑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澜起伏,笔下洋洋洒洒,文采洋溢。究其原因,与写作材料充足与否当然有密切关系,然而,切不可忽视另一重要因素,即想象力发挥得如何。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由眼前开得如此茂盛的藤萝,联想到像一条瀑布;由眼前活泼热闹的紫藤萝,联想到十多年前紫藤萝花架被毁坏。文章之所以生动形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进行了精妙的联想。在平时要向生活和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画面,要勤思精想,活跃思维。

三、 从课文中学习写作技巧激发写作热情

课文中有许多写作方法,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风格、写作技巧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叶圣陶说过:“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该怎样想才对,该怎样写才好。”写文章必须合理安排好结构,包括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等。我们学习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写法,《背影》开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吸引读者,结尾又呼应开头,结构严谨。

写人记事要中心突出,动笔之前,要深思熟虑,确定中心,动笔之前,要心中有数,紧紧围绕中心,详略得当。还有一些写作技巧的运用,写文章要一波三折,“文似看山不喜平”,富有曲折的情节。

四、 从课文关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激发写作热情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的观点。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到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灵活选择和运用课文内容,把写作这一重要活动落到实处。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途径,发掘学生写作机会,沟通课堂内外,加强书本与社会的联系。同时把写作的目光投向学校、家庭、更广阔的社会。学习了《都市精灵》《明天不封阳台》等,揭示了关爱生灵、热爱自然的主题,可以让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身边的鸟类生存现状、国家对鸟类的保护措施、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等,写成各类文体的文章,甚至可以为保护鸟类奔走疾呼,写倡议书等。

五、 从课文专题和名著中激发写作热情

专题和实践活动是富有创意的设计,是探索式学习方式的尝试,旨在让学生在综合的跨学科的语文学习中提高整体语文素养,提高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自己探索学习方法,联系学校和家庭生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人物,精彩的情节,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物的看法,可以进行一期“名著人物谈”的写作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使得语文素养整体提高。

在今后教学中,认真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理念。中学写作要读写结合,读课文、读生活、读社会相结合。要让学生的写作回归生活的真实,并且能借鉴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更要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体验生活中提升思维品质、审美能力。紧紧地抓住课文教学的内容、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新鲜的写作素材,不失为激发写作激情、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仍有待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

[2]走近陶行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武新利,江苏省泰州市,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写作教材生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生活感悟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