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

2019-01-31张晓娟窦建东邹广德董廷倩

考试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养成教育中职学生

张晓娟 窦建东 邹广德 董廷倩

摘 要: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不仅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还具有非常强的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融入中国。在很多人眼中,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很多商品都会印上“made in China”的字样,可见中国制作已经走向世界。要想实现中国制造的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培养人们的工匠精神,中等职业教育被人们赋予了培养高技能工人的重要任务,所以加强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路径研究

“中国制造”是中国工业产业发展的代表,很多走出国门的朋友发现,在国外很多商品都是中国制造,可见我国已经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在这过程中,必定离不开千千万万普通劳动工人的心血。只有拥有工匠精神,才能够在生产中精益求精、无私奉献、任劳任怨。我国中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任,要想培养出更多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就需要充分地认识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采用与时俱进的教育手段,让中职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前进,向其灌输“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日积月累地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中职教育变得更加现代化。陶行知曾说过:“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跟上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这就是教育之根本。无论到了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前人的教训,塑造独具匠心的教育理念,为我国培养多元化人才作铺垫。

一、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中职学校没有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大部分中职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理念,存在着学习不刻苦、缺乏创新精神、在困难面前产生畏惧心理等问题,这些都是影响工匠精神养成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些中职学校存在着“工匠精神”养成教育过程实施不科学的问题,教师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理念,缺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学生只能够学习一些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却很少有实践操作机会。虽然大部分中职教师对于“工匠精神”有明确的认识,但是却很少设置健全的保障体系,没有建立规模化的培养管理模式,这将会导致中职毕业生存在技术过关但缺乏职业素养等问题。

二、 “工匠精神”与中职创新人才培养的契合性

中职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现如今我国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升,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有所改动,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过硬、专业素质强的人才,还需要其具有一定的道德意识和工匠精神,拥有“甘愿奉献”精神,这是中职教学人才培养的关键。所谓“工匠精神”,实际上指的是拥有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职业道德操守。我国古代工匠都是匠心独运,无论是成就突出的鲁班、李春,还是游刃有余的庖丁、卖油翁,都有着精益求精的精神,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够创造出独具匠心的作品。而在现代化的中职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耐心、专注、坚持等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名工人、职员,更是工作岗位中的辛勤园丁,要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三、 “工匠精神”的中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要想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教师巧妙的配合。例如在学习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建立一体化体系,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建立相应的项目工作室,以此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教师可以模拟实际工作情境,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另外“师徒制”教学也非常受教师的欢迎,教师是学生的启发者、领路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在中职教学中,教师需要起到一个引领性作用,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递“工匠精神”,通过反复“雕琢”自身的技能,来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传统式考核一般都以学生为中心,以试卷、实际操作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可以采用阶梯式实训平台,这样针对性更强,无论是基础差、基础强的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锻炼。

四、 “工匠精神”的中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保障

教研部门需要设置完善的教学理念,建立“能工巧匠”的师资保障,这也是为了更好地提升中职教学水准奠定坚实基础。强化现有师资力量,为中职教育的长久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重视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有计划地选拔和培养学科带头人,让教学素质高、师资雄厚的教师团队多开展座谈会、讲座,互相之间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曾经有人把中职教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因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相应的知识点、理论内容,还要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拥有“工匠精神”,这才是中职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为了能夠更好地促进中职教学的长久发展,我国政府也应当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鼓励中职学校多引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推动人才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工作精神、工作态度,更是一种工作理念,传统“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要想更好地完善现有教学理念,就应当充分调动学校、企业、社会三方面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实现。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职“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中职教育中,“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了推动教育高效发展的关键内容,“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中国制造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推动性作用。各个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培养“匠心独运”的技能型人才至关重要,这不仅仅彰显了我国的优良传统,还体现了“中国制造”下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杨世佳.创新课题研究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J].职教视点,2016(9):123-132.

[2]王启鹏.让“工匠精神”渗透中职教育教学[J].职教天地,2017(8):109-111.

[3]王龙.浅谈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论坛,2016(8):121-145.

作者简介:

张晓娟,窦建东,邹广德,董廷倩,甘肃省庆阳市,庆阳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养成教育中职学生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