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风民俗在校本课程中的应用

2019-01-31冯亚琴

考试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数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在贵州省贵定县中,针对少数民族民风民俗与教育的研究在轰轰烈烈地展开。就小学数学而言,要如何去开发数学课程,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又应该如何让民风民俗融入数学文化,这是本文的主题。

关键词:数学;校本课程;民风民俗

一、 引言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时期,所有的学习都是很重要的,基础打好,未来才能少走弯路。小学数学更是重要,很多学生在中学乃至高校在数学方面都无法取得较好的成绩,主要由于底子差,没有打好基础。那么,要怎么去开发数学课程,提起学生的数学兴趣呢?本文会作一些论述。

二、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的一个前提保证,不论是中学物理化学还是高校的高数大物都是以数学为基础的。如若不会基本的运算,各项自然学科都会停滞不前,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的未来而言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小学数学主要是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小学生都处于6-12岁之间,在这个年龄段中,孩子的各项认知能力还处于快速发展状态,这一阶段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也会随着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爱上数学,反而产生了厌学现象,那么就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所以说,教育教学本身就是培养人与塑造人的一门科学,好的教育则使人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三、 开发数学课程的目的与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切合现实,有实际意义,并具有挑战性。按照如今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数学教育必定是大众化、平民化的,我们必须让数学教育成为一种培育学生的手段,而非筛选学生的好坏。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多元化模式展开,多开展实践课程,让活动课成为学生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课改的实施,数学教学不只要重视课堂,还要能够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我校就打算将“学习民风民俗”加入到校本课程的研究学习中。以贵定县当地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入手,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的场地与活动内容。

可以这样说,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下,开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是一种必然趋势。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不只是能够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还能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化的底蕴。

四、 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原则与方法

(一) 培养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且还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遵循适应性的原则

适应性要求小学数学教育要日常化,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段,关键在于兴趣,而非成年人的规则。比如,现在小学所流行的奥数比赛,就是不符合小学生知识结构的比赛,所以,流行不等于适合。小学奥数还会打击学生对数学的信心,让学生从小便认为“数学难”,从而更加厌恶数学,让学生在基础阶段就留下了不可挽回的伤痕。这种错误的培训方法,让学生不自觉地分了三六九等,这是最糟糕的学习方式。学校应该遵循适应性原则,以学生兴趣和该年龄段的知识结构为依据,开展一些特色活动。

2. 遵循发展性的原则

发展性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结合社会生活与学生身心特点,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学习。在教育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思考问题,那么问题就必须要适合该阶段的学生,浅则无用,深则难懂,必须要有度,要联系实际生活的例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可以带学生去苗寨中感受苗族文化,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去帮“老奶奶”算账,帮“阿姨”選择花样,并分析自己选的形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美的享受,又让数学能够活学活用,让学生对数学更有信心。

(二) 可以采取的方法

1. 每名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将所教内容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对应,多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的环节,利用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减轻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2. 进行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学生都要有成功的体验,是新时期教学的重点,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设计不同的实践,根据学生能力安排不同的挑战,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数学是系统且连续的,必须要循序渐进,所以要让优生更优秀,让后进生不断变优秀。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成功的喜悦便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一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因为年龄原因,都改不了争强好胜的毛病,但是这也是一个优点,因为他们会不断努力,以求得到表扬。所以,教师要掌握好度,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真诚的表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不吝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这样,才会让学生不断保持学习的兴趣,并不断努力,以求更多的表扬。

4. 实践活动进苗寨

贵定县生活着苗族的一支,他们有传承千年的文化,这些文化活动中,不只可以让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也能学会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带学生去苗寨学习舞蹈,让学生根据数学的规律去排列队伍。让学生一边学习舞蹈,一边体会数学知识。数学与生活的结合,会让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五、 总结

我们应该因地制宜,选择符合校情学情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时期便打好基础。在培养学生兴趣上,要切合实际,赏罚分明,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始终有不断进取的决心,又不会骄傲自满。教师应该把握好一个度,方能让数学教学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王达敏.世界文学视域中的中国乡土小说研究——丁帆学术成就之一[J].文艺争鸣,2013(3):76-81.

作者简介:

冯亚琴,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数学
我们爱数学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