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知识遇上短视频

2019-01-31安彤

财经国家周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格化隐性普惠

安彤

从口耳相传到文字书籍,从广播电视到移动互联网,知识的内涵与传播方式不断演变。

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与知识的关系更加紧密且日常化。一方面,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之中;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扩大了人们主动获取知识的空间。

短视频的兴起是现象也是例证。以短视频为纽带的知识分享和连接,在拓展知识边界的同时,也让“知识普惠”逐渐接近现实。

2019年1月8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科学报社与字节跳动联合发布《知识的普惠——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下称《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共同探讨了短视频在助推知识普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探寻以新平台、新方式助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新路径。

抖音热门知识话题TOP10数据/按累计播放量排序平台上的热门知识话题TOP10,话题累计播放量都过亿。

优势:两方面条件

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具有知识传播功能的媒介那么多,为什么短视频在当下这么火热?

《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认为,这是因为短视频为知识的普惠提供了两方面的条件——一是短视频让更多人参与到知识的生产中,知识的边界得以拓展;二是短视频形式打破知识传播和理解的壁垒,同时以社交为纽带进行共享,让知识可以触达至更多人。

从第一点看,由于短视频制作便捷且门槛较低,加之民众文化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普通人参与创作的热情被充分激发,来自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够发挥所长,传递经验与知识。

而直观的拍摄手法,以及口语在大众知识传播中的“回归”,使过去不易用文字表达的个人生活经验和技巧也能被生动呈现。可以说,用短视频传播知识,更贴近生活,并带有与文字不同的趣味性。

第二点则强调知识获取的便利性。通过生动直观、寓教于乐的亲民方式,知识的获取和理解门槛降低,以往的一些传播壁垒被打破。从长形式到短形式,以“点”传播知识符合现代多数人的媒介消费习惯,利于知识获取。

数据上看得更清晰。截至2018年12月8日,抖音上粉丝过万的知识类创作者近1.8万,累计发布超过300万知识类短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超过3388亿。

这其中,科普类知识短视频播放和点赞量最高,科普和考古类知识作者的人均粉丝数最高,母婴育儿类知识分享最多,生活类知识和才艺类知识短视频数量最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胡百精认为,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的逐步兴起,推动知识的生产环节从精英拓展至大众,在让知识更具人格化、场景化的同时,也让知识的普惠、知识的提升、知识的分享和共创成为可能。

3388 亿

截至2018 年12 月8 日,抖音上粉丝过万的知识类创作者近1.8 万,累计发布超过300 万知识类短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超过3388 亿。

核心:知识的普及

《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指出,短视频传播知识的核心在于,让更多的知识被传播,同时让知识触达更多的人,实现知识的普及。

这基于短视频知识传播的四个特征,即知识传播的即时化、知识呈现的人格化、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复杂知识的通俗化。

知识传播的即时化,让我们看到以短视频呈现的知识更加凝练、“轻量”和触手可及。

一方面,有限的时长和丰富的表现力,使短视频非常适合用于展现知识最精华的部分,起到点亮兴趣、激发学习者进一步深入学习的作用,像是一本书的索引和目录;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时间较为碎片化,短视频让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获取新知。

知识呈现的人格化,在知识类创作者身上可见一斑。

在抖音粉丝数排名前100的知识类创作者中,56个都是以人格化的方式呈现。短视频让知识呈现的人格化成为可能,而且,在短視频信息流中,“人脸”的露出往往会增加区分度和记忆点,营造亲密感,引发用户的持续关注。

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让知识变得更清晰直观,给教学者和学习者都提供了便利。

短视频具有直观和具象的特点,天然地适合呈现程序性(或技能类)知识,给了隐性知识一种显性化的表达出口。过去,个体的经验、技能和生活智慧等隐性知识,往往很难通过文字表达。如今,通过直接的视频拍摄,隐性的知识得以显性化。

复杂知识的通俗化,能够将知识“转译”为大众语言,让知识变得更易理解。

一个好的知识传播者,有能力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将难解的知识“方言”转译为易懂的“普通话”,降低复杂知识的理解门槛,让普通人也能够亲近原本“高冷”的知识。而短视频就是知识通俗化优秀的载体。

以上短视频知识传播的四个特征,如中国科学报社社长、总编辑赵彦所言,“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以更加显象化的形式传递给受众,一改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拉近了群众与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距离。”

价值:知识的惠及

知识普惠由“普及”和“惠及”两个维度构成。于后者而言,短视频可以激发人们探索知识的兴趣,让更多人有所收获,实现知识的惠及。

《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认为,从价值上看,好的知识类短视频可以产生“种子”效应(SEED),用知识“惠及”大众。它包括:点亮兴趣(Spark)、拓展边界(Expand)、焕新观念(Erase)和动手参与(Do-it)。

更有诗意的解说为,它在人们心中播种下一颗饱含生命力的知识种子,在人们更多的主动探索和实践中生根发芽。

分别来看,“点亮兴趣”的价值更多在于寓教于乐,在于以短视频为线索和“生发点”,去触达更多的知识内容;“拓展边界”即拓宽个体的认知边界,将人从既定的知识范围和日常轨迹中“解放”;“焕新观念”的效果为打破刻板印象或刻板认知;“动手参与”在个体的跟做、上传、转发、评论、修改等一系列过程中,动态再创造知识,使知识拥有了不断更新的活力。

在这之上,再来看抖音的实践与规划,便不难理解其对知识传播更高价值的追求。

例如,2018年11月15日,字节跳动开展“抖音公开课”教育扶贫活动,邀请三位抖音知名“科普大V”——“大科学家来了”“柴知道”和“地球村讲解员”,深度走访贵州省“益童乐园”站点,以抖音视频为“教具”,以寓教于乐形式向当地学龄儿童现场讲授地理、生物、天文等学科的科普知识。

参与此次公开课活动的“柴知道”内容负责人表示,对于处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而言,抖音上妙趣横生的科普内容,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视野,让他们去积极探索外部世界。

再如2019年“知识一分钟计划”,抖音平台将给愿意持续生产泛知识内容的早期创作者,开放一分钟视频时长申请权限,让知识的脚步不止于15秒。

可见,在知识普惠的道路上,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在持续助力——传播知识,记录美好生活。

猜你喜欢

人格化隐性普惠
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人格化”传播运营探析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浅析纳兰词中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构建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