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25年甘肃省马铃薯生产比较优势与空间分异分析*

2019-01-31李红霞汤瑛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定西市域甘肃省

李红霞,汤瑛芳,沈 慧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兰州 730070)

0 引言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 2015年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产业发展进入整合发展阶段,成为受到国家鼓励生产的战略选择[1-3]。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4]。马铃薯将是我国解决人口增长压力的重要食品[5],能有效弥补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的缺口,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为满足人民消费需要的多样化,学者从品种、产业、区域及政策等方面对马铃薯产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6-8]; 从国际贸易、营销、流通和价格等方面对马铃薯市场供求进行研究[9-11]; 从气候、技术、经济、政策等方面对马铃薯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12]; 运用时空变化分析方法对马铃薯的时空格局变化等进行研究[13-15]; 从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推进主粮化行动、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对甘肃省马铃薯产业进行研究[2,16-17]。总的来看,对甘肃省马铃薯生产比较优势与空间分异的研究尚鲜见报导。

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主产区,种植面积68.42万hm2,产量1 130.35万t,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三位,已成为全国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商品薯生产及加工的重要基地。鲜薯外销近500万t,总产值110亿元。全省农民每年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纯收入22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9.3%[18]。马铃薯产业已成为甘肃省最具生产潜力、市场优势和开发前景的特色农产品。文章选取甘肃省13个市域单元,运用比较综合优势指数法和集中度研究方法,综合评价马铃薯生产的比较优势,反映甘肃省马铃薯生产的现状格局、变化规律和在全国的竞争地位,为甘肃省马铃薯供给侧结构调整、促进马铃薯主食化及三产融合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地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部、黄河中下游,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地处青藏、内蒙古和黄土三大高原交会处。总土地面积为42.58万km2,地形自东南向西北延展呈狭长带状,生态类型多样。全省均有马铃薯种植,主产区海拔1 700~2 800m,土层深厚疏松,富含钾素,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雨季与马铃薯生长发育需水敏感期同步,马铃薯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资源。

依据《甘肃省农村年鉴》[19]、《甘肃省发展年鉴》[20]等权威资料,选取1991—2016年甘肃省省级和13个市域级粮食种植面积、马铃薯种植面积及单位面积产量,按6个时段截取市域级马铃薯面积和产量数据,得到1991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6年数据集,为统一口径,对年鉴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2 研究方法

马铃薯种植比较优势是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科学技术、市场需求及社会经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1]。根据数据收集和甘肃省马铃薯生产具体实际,该文采用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集中度和区位熵研究方法,进行甘肃省马铃薯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2.1 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区域比较优势分析方法包括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3个指标。规模优势指数SAI(Scale Advantage Indices)反映一个地区某一粮食作物生产的规模和专业化程度,是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种植制度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效率优势指数EAI(Efficiency Advantage Indices)主要是从资源内涵生产力的角度来反映作物的比较优势。综合优势指数CAI(Comprehensive Advantage Indices)是效率优势指数与规模优势指数的综合结果,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某种粮食作物生产的优势程度[22-23]。

计算公式为:SAIij=(GSij/GSi)/(GSj/GS)

(1)

EAIij=(APij/APi)/(APj/AP)

(2)

CAIij=SQR(SAIij×EAIij)

(3)

式(1)(2)(3)中,GSij和GSi分别代表甘肃省马铃薯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GSj和GS分别为全国马铃薯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APij和APi分别甘肃省马铃薯和粮食作物单产;APj和AP分别为全国马铃薯和粮食作物单产。若SAIij>1、EAIij>1、CAIij>1,说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甘肃省马铃薯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其值越大说明优势越明显,反之,处于劣势,不具有区域比较优势。

2.2 集中度

集中度反映一个地区粮食生产变化趋势及其粮食产量对全区域总产量的贡献状况[24]。

计算公式为:D=(Zij/Zj)×100%

(4)

式(4)中,Zij表示市域马铃薯的产量,Zj表示甘肃省马铃薯的产量。D值越大,说明该市域对全省马铃薯生产的贡献越大,集中程度越高。

2.3 区位熵

区位熵可以用来分析甘肃省马铃薯生产的区域分化和集中状况[24]。

计算公式为:Ii=(gi/G)/(Pi/P)

(5)

式(5)中,gi和Pi分别为市域级和省级马铃薯年产量,G和P分别为市域级和省级粮食作物年总产量。若Ii>1,说明该区域马铃薯具有比较优势,有较强的竞争力,意味着马铃薯行业供给能力能够满足本区需求而有余,可以对外提供产品(大于1的部分意味着对区外市场的占领部分)[25]; 若Ii=1,则处于平衡状态,供给能力恰好能满足本地区的需求; 若Ii<1,说明处于比较劣势,供给能力不能满足本区域的市场需求。

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用来分析一个地区粮食生产专业化程度。

计算公式为:RSCAi=(Ii-1)/(Ii+ 1)

(6)

若RSCAi>0,表示该行业的专业化程度高于同一时期的平均水平,反之则相反。比较优势越大,说明专业化程度越高[25]。

3 结果与分析

3.1 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从图1看出, 1990—2016年甘肃省马铃薯的效率优势指数处于1.28~1.77之间,规模优势指数处于3.42~4.88之间,综合优势指数处于2.27~2.78之间。3个指数均大于1,说明甘肃省马铃薯生产在全国马铃薯生产中具有重要位置,整体竞争力较强,区域优势明显。

图1 1990—2016年甘肃省马铃薯生产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趋势

2016年甘肃省马铃薯生产规模优势指数4.88,居全国第一位,具有绝对优势,结合比较优势指数变化分析,可知生产规模优势是马铃薯种植面积和粮食种植面积综合影响的结果。规模优势经历了先降后升的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1995年,规模优势下降,主要因为这段时期甘肃省马铃薯面积增长缓慢,而四川、贵州、云南等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快速增长; 第二阶段是1995—2000年,规模优势保持在3.43左右; 第三阶段是2000—2016年,规模优势从3.42增长到4.88,这一时期,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快速增加,占全国面积增长的30%。在规模优势指数稳定在高水平时,效率比较优势与综合比较优势变化趋势极具一致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保持在2.5左右的主要原因就是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处于1.3的水平。所以稳定马铃薯种植面积,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是今后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3.1.1 规模优势分析

甘肃省马铃薯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在全国极具优势,因此对其进行市域层面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从表1可看出, 1991—2016年规模比较优势指数,除白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同期天水下降到全省平均水平之下,其他市域稳定高于全省水平的市域为定西、临夏、兰州、陇南、白银。其中定西市马铃薯规模比较优势最大,平均2.08,远远高于其他市域。

甘肃省马铃薯种植规模优势指数市域间差距逐步扩大,说明全省经济结构调整明显,养殖业和其他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日趋多样化。从市域层面来看,种植整体表现为向定西、兰州、临夏中部地区集中的态势。

表1 1991—2016年甘肃省市域马铃薯生产优势变化

指数年份兰州金昌白银天水武威张掖平凉酒泉庆阳定西陇南临夏甘南规模优势19911.14 0.39 0.76 1.53 0.63 0.22 0.76 0.08 0.40 1.59 1.30 1.94 0.90 19951.20 0.34 0.67 1.56 0.63 0.23 0.79 0.09 0.29 1.71 1.30 2.07 0.88 20001.09 0.45 0.90 1.02 0.59 0.48 0.69 0.11 0.24 2.62 0.94 1.68 0.71 20051.09 0.45 1.06 0.79 0.48 0.33 0.65 0.07 0.51 2.59 0.85 1.51 0.57 20101.06 0.08 1.16 0.92 0.72 0.67 0.69 0.05 0.39 2.09 1.21 1.28 0.55 20161.31 0.32 1.15 0.89 0.90 0.63 0.96 0.03 0.30 1.89 1.17 1.26 0.52 平均1.15 0.34 0.95 1.12 0.66 0.43 0.76 0.07 0.36 2.08 1.13 1.62 0.69 效率优势19911.25 1.11 0.63 1.11 1.21 1.00 1.17 1.10 1.23 1.37 0.99 1.01 1.43 19951.29 1.10 0.73 0.95 1.14 0.90 1.50 0.89 2.02 1.80 0.91 1.00 1.11 20001.23 1.01 1.00 1.09 0.78 1.01 1.41 0.92 1.87 1.41 0.90 0.83 1.10 20050.94 1.20 1.09 0.86 0.71 1.00 0.20 1.11 0.81 1.07 0.70 0.68 1.06 20101.56 1.72 0.93 1.18 0.79 1.36 0.25 1.63 0.66 1.08 0.98 0.79 1.38 20160.91 1.18 0.81 0.97 0.86 1.31 0.91 1.33 1.10 1.04 1.02 0.89 1.41 平均1.20 1.22 0.87 1.03 0.91 1.10 0.91 1.16 1.28 1.30 0.92 0.87 1.25 综合优势19911.19 0.66 0.69 1.30 0.87 0.47 0.94 0.29 0.70 1.48 1.14 1.40 1.14 19951.25 0.61 0.70 1.21 0.85 0.45 1.09 0.28 0.76 1.75 1.09 1.44 0.99 20001.16 0.67 0.95 1.05 0.67 0.70 0.99 0.32 0.68 1.92 0.92 1.18 0.89 20051.01 0.73 1.07 0.83 0.58 0.57 0.36 0.28 0.65 1.66 0.77 1.02 0.78 20101.29 0.38 1.04 1.04 0.76 0.95 0.41 0.27 0.51 1.50 1.09 1.01 0.87 20161.09 0.62 0.97 0.93 0.88 0.91 0.94 0.21 0.58 1.40 1.09 1.06 0.85 平均1.16 0.61 0.90 1.06 0.77 0.68 0.79 0.28 0.65 1.62 1.02 1.18 0.92

3.1.2 效率优势分析

由表1可知,甘肃省马铃薯效率优势指数多集中在0.8~1.4之间,效率优势相对较集中,整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定西、甘南、金昌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在1991—2016年期间效率优势指数一直大于1; 酒泉市的效率比较优势经过小幅波动后, 2016年达到1.33,居全省第一位; 武威的效率优势指数变动幅度最大,由1991年的1.21下降到2016年的0.86。近25年各个市州马铃薯效率比较优势指数总体差距在缩小,但效率指数均偏低,因此必须积极挖掘马铃薯单产潜力,生产效率提升空间巨大。

3.1.3 综合优势分析

甘肃省马铃薯平均综合指数依次为定西、临夏、兰州、天水、陇南、甘南、白银、平凉、武威、张掖、庆阳、金昌、酒泉,其中前5个市州综合优势指数大于1。定西市尤为突出, 2016年综合优势指数值达到1.40,表现出较强的综合优势。进一步通过对比发现各市州马铃薯种植的综合优势指数与规模优势指数的变动趋势具有一致性。CAI高值中心从1991—2016年都是定西市,马铃薯生产综合优势的“极化效益”提升。定西市一直将马铃薯作为第一大优势产业来抓,是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围绕打造“中国薯都”的目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同时是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26]。目前,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二,总产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综上所述,甘肃省市域单元的马铃薯生产综合优势主要受规模优势的影响。然而,随着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等约束日趋偏紧,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的空间有限。因此,必须提高效率比较优势,即改良种植品种,改进栽培技术,改善种植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区域抗灾能力,提高单产水平,以提升区域生产能力,形成较强的比较优势。

3.2 集中度分析

通过对甘肃省市域层面马铃薯生产集中度计算(表2),可发现近年来甘肃省马铃薯生产集中度排名格局基本形成且保持稳定,对甘肃省马铃薯贡献排名前6的市域依次为:定西、陇南、张掖、平凉、天水、临夏。从1991—2016年,定西市、陇南市马铃薯集中度一直居全省前列,且定西市马铃薯产量的集中度始终居全省首位, 2016年产量占比达到24.68%,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成为甘肃省马铃薯最重要的产区。白银、张掖马铃薯集中度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张掖集中快速增长到10%左右。金昌、武威、平凉马铃薯集中度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表2 1991—2016年市域马铃薯生产集中度 %

图2 各主产地区马铃薯生产集中度

对比全国10个马铃薯主产省份,不难发现,近10年四川、甘肃马铃薯集中度快速增加,四川由1997年的7.37%增加到2016年的16.55%,甘肃由1997年的6.17%增加到2016年的11.61%,贵州、云南、陕西集中度有所增加。全国马铃薯种植进一步向四川、甘肃、贵州、云南集中,对全国马铃薯生产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对全国粮食安全的贡献不断加大(图2)。

3.3 空间分异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在甘肃省范围比较,定西、陇南、兰州、临夏区位熵值大于1,特别是定西区位熵达到2.09,在甘肃省粮食作物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是该省马铃薯外销的主要基地,竞争力强。

从全国角度来看,甘肃省马铃薯区位熵均值5.13,在全国市场竞争中具有绝对优势,与规模优势指数全国第一相一致。除酒泉外,其他12个市的马铃薯生产区位熵均大于1,而定西市区位熵高达12.33,在全国马铃薯市场份额中,具有绝对的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势头强劲。

表3 2016年甘肃省市域马铃薯作物的区位熵值

兰州金昌白银天水武威张掖平凉酒泉庆阳定西陇南临夏甘南甘肃1.26 0.41 0.99 0.92 0.82 0.87 0.93 0.05 0.36 2.09 1.27 1.20 0.78 全国7.45 2.40 5.85 5.44 4.83 5.15 5.51 0.27 2.09 12.33 7.49 7.05 4.58

图3 甘肃省市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SCA

从图3可以看出,除酒泉外,其他12个市域马铃薯生产专业化程度均高于全国水平。而同甘肃省粮食作物比较,定西、陇南、兰州、临夏马铃薯生产专业化水平较高,金昌、酒泉、庆阳的专业化程度较低,这些地区第二产业发展处于全省前列,同时与其农业内部发展不平衡有很大关系。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1991—2016年甘肃省马铃薯生产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均大于1,甘肃省马铃薯生产在全国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目前马铃薯产业首要任务是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具体到市域层面:(1)马铃薯种植空间上呈现向中部地区集中的态势,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稳定高于全省水平的市域为定西、临夏、兰州、陇南、白银; (2)甘肃省马铃薯生产效率优势相对较集中,效率优势指数多集中在0.8~1.4之间,生产效率提升空间较大; (3)各市州马铃薯种植的规模优势指数与综合优势指数的变动趋势具有一致性,马铃薯生产综合优势的“极化效益”提升。

(2)近年来甘肃省马铃薯生产集中度排名格局基本形成且保持稳定,对甘肃省马铃薯贡献排名前6的市域依次为:定西、陇南、张掖、平凉、天水、临夏。对比全国十个马铃薯主产省份,马铃薯种植进一步向四川、甘肃、贵州、云南集中,对全国马铃薯生产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对全国粮食安全的贡献不断加大。

(3)甘肃省马铃薯生产具有空间分布差异性,从全国角度来看,除酒泉外,其他12个市域马铃薯市场竞争力和专业化程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甘肃省范围来看,定西、陇南、兰州、临夏马铃薯生产专业化水平较高,区位熵值大于1,特别是定西区位熵达到2.09,在甘肃省粮食作物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是我省马铃薯外销的主要基地,具有绝对的市场优势和竞争力。

4.2 建议

4.2.1 不断提高认识,加大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力度

马铃薯是甘肃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作为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大省,面对国家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新形势,站在全国粮食安全的高度去重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树立“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理念,实现马铃薯“品种专用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的发展思路[3],构建起甘肃省马铃薯主粮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全面推进马铃薯主粮化进程中,加强政府扶持,强化协调指导,加大科研投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坚持和巩固在全国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功能和地位,为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全省扶贫产业升级,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4.2.2 发挥比较优势,优化马铃薯种植区域布局

根据甘肃省自然资源特点,因地制宜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生产区域,逐步形成脱毒种薯繁育区—淀粉加工区—菜用型生产区—主粮化专用薯生产区等的优势区域[2],充分发挥甘肃省黄土高原及其过渡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钾素的区位优势,积极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采取渐进的方式逐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生产优势,推动马铃薯产业向布局区域化、种植标准化、品种专用化、生产集约化、产品优质化方向发展。

4.2.3 强化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生产效率

依据优势区域布局,整合现有资源,深化科研创新,加强技术攻关,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业化水平,以技术集成和科技创新,促进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鲜薯销售向种薯生产转变,由初级加工向主食化加工转变,由生产初级产品向高精尖的中高端产品转变,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促进甘肃省马铃薯由生产大省向产业强省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定西市域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相约定西
咱们定西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市域没有局外人 治理没有旁观者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洋芋”成定西农民脱贫致富“金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