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微防控”

2019-01-31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微时代价值观交流

张 敏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57)

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的风起云涌,上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下到十几岁的儿童,大大小小的人们都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方式、交流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都发生了鲜明的改变,尤其是对于走在时代潮流前端的大学生们而言,“微时代”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影响巨大,这种巨大影响有着“满满的正能量”,也有着不少负面效应,这种双刃剑的时代,给各大高校在对大学生们进行价值观思想培育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由此,如何充分利用“微时代”这把双刃剑把控好当代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了当今高校教育人士们关注的焦点。

一、“微时代”下大学生们思想价值观的发展趋势

(一)“拿来主义”化

“微时代”的到来,使当代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进入信息化、短小化,他们往往时时刻刻地关注微博、微信、微公众号上的各种信息和更新,不停地刷新自己的好友圈、朋友圈,从各种海量信息中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但是这种海量信息的不断出现,让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因为这些海量信息是原始原味的呈现的,没有经过任何筛选和斟酌,发布的较为任性和随意,有时候甚至是发布者某一时“一闪即逝”的念头也成为了一条公开的信息,而这种信息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失实的;可能是夸大的、扭曲的,也可能是片面的......可以说,这种海量信息包罗万象,正负能量混杂,而对于还在父母老师们羽翼保护下的大学生们而言,他们常常分辨不出信息的真伪,多数人只是一味地进行“拿来主义”,并进行快速的传播甚至深受感染,久而久之,便慢慢养成了只看表面、不求甚解、患得患失、缺乏立场和主见的思维习惯。

(二)正负两面性

“微时代”下的大学生们有着特殊的“微心理”现象,这种“微心理”主要有这样的特质:首先,他们的心理更加任性和自我。任性和自我是当代大学生们的普遍心理,但是在“微时代”随意性的引导下,这种任性和自我的意识更加膨胀。其次,交流沟通更依赖于网络。当代大学生们的心理是任性和自我的,但是他们也常常在父母羽翼的保护下表现得不善言谈、不懂沟通交流,尤其是从只重视学习的高中阶段转变到“小小社会”的大学阶段,常常会一时感到手足无措,害怕和老师、和新同学们之间进行交流,但又希望自己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得到别人的关注,于是,他们常常把这种急于交流又不知如何交流的心理付诸于“微生活”之中,在网络中寻求自我的满足感。再者,“微时代”下常常会有很多“微公益”活动,一些性格较为积极的大学生们为了表现自我,常常会参与到这种社会公益活动中来,并通过积极参与“微公益”活动来公开、大肆的传播活动中的正能量,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感染着身边众多的同学和友人。

(三)责任感的流逝

“微时代”下大学生们思想价值的变化有了更多的无束缚性。目前,我国网络社会中严重缺乏全面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大量的失实信息和夸大扭曲的信息在缺乏自律的情况下,肆意的发布并传播,这让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们误入其中。匿名的情况下,他们在没有约束、没有监督的环境下,为了满足自己思想的随意性和自由性,随意传播或发布各种失实言论。连续影响中,大学生们的言论和行为便潜移默化的丢失了严肃的责任意识,造成思想价值的错位。

二、“微时代”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微防控”带来的困境

(一)“拿来主义”化为“微防控”增加困难

“微时代”下大学生们思想开始逐渐“拿来主义”化,而从形形色色的海量信息里随意的“拿来主义”,这些信息很多时候传播着非主流的价值观,缺失的是正确的价值观,这些不同的信息直接造成了大学生们的思想多元化,如有的正能量满满、有的却功利化,有的拜金化、有的开始享受主义,有的奔走于公益和自我创业之间,思想越来越成熟化。因此,在这种多元化思想意识的前提下,高校的教育者们如果还希望通过传统思想教育的方式来正确引导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将会遇到很大的阻碍,因为“微时代”下,“拿来主义”的思想多数偏离马克思主义,且这种思想的传播在各种网络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同时,在“微时代”下接受多元化思想的交流,大学生们扮演的角色是主动的,时间和地点是不受限制的,而对大学生们进行主流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们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这种被动的角色常常会使他们不愿意被迫接受而产生抵制的心理,且这种被动的思想灌输也是受到地点、时间的限制,如多数被限制在课堂上、校园内或各种校园活动中,这更为“微时代”下大学生们思想价值观念的“微防控”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二)“微时代”下自我意识的强化为价值观的“微防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微时代”下,大学生们常常可以随意地表达自己,无所忌讳的交流和沟通,思想不受约束和监督,思维方式中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加强,思想价值观念也开始逐渐的自我意识强化。在这种不断强化的自我意识的控制下,大学生们很难接受传统的教育灌输思想,也常常会在大是大非面前失去自我辨别、自我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迷失自我、道德缺失、责任感流逝等都是这种价值观迷失的主要表现。此外,“微时代”自我意识的强化致使大学生们的思想开始越来越个性化,关注的信息也越来越差异化,对于符合自己价值观念的信息他们主动关注和交流,对于不同价值观念的信息常常选择忽略和屏蔽,而马克思主义这种传统的思想对于这些大学生而言,是单一的、枯燥的、乏味的,除了高校教育者们硬性灌输之外,他们几乎不会主动关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念。

(三)功利化的价值目标弱化了思想价值观念的德育功能

在“微时代”海量信息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自我主义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目标开始功利化,如注重学分,学习功利化;参与活动,名誉功利化;参与学生组织,“官”本位思想功利化、庸俗化。这种功利化思想的强化,不仅扭曲了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还一再弱化了文化课学习,尤其是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德育功能,这亦给正确引导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加大了难度。

(四)“微时代”下新式的思想传播冲击着传统模式

“微时代”,是一个集思想交流、心理表达、信息传播等为一体的时代集合体,它的这种集新时代中各种前沿方式为一体的创新,冲击着高校传统思想观念的教育模式。“微时代”下的思想是多元化的,传统的思想教育是单一的;“微时代”下的思想是具有时效性的,传统的思想教育是不具时效性的;“微时代”下的思想传播是互动性的,传统的思想教育是灌输性的;“微时代”下的思想接受是可选择性的,传统的思想教育是无法选择且需要全部接受的;“微时代”下的思想接受是低成本的,传统的思想教育是高成本化的。总而言之,“微时代”的便捷性、及时性、多样性、自由性等特征,给高校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三、“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微防控”的引导措施

(一)价值观教育模式要融入“微时代”

在目前的高校校园内,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教师,大家都在逐渐融入“微时代”的氛围中,只是高校教育还处于传统的模式,尤其是思想教育。针对这种“微时代”化,大学生们的思想价值观教育要实现期望的效果,必须换种教育模式,融入到学生们感兴趣的“微时代”中去,结合他们感兴趣的、主动交流的话题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激发大学生们对思想教育课堂和教育内容的兴趣,降低对思想教育的排斥。同时,融入到“微时代”后的思想教育能够和大学生们取得一定思想话题的趋同性,拉近教师和大学生们思想观念上的距离,掌握他们变化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他们思想上的偏差和错误,并可以通过“微时代”的“微方式”来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二)营造“微文化”,搭建“微平台”

“微时代”下各种健康有益的、正能量的网络文化,都可以统称为“微文化”,这种“微文化”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文化而言,是大学生们喜爱关注的,是充满时代气息的,是充斥着沟通交流的。因此,高校教育者们可以在课内课外充分营造这种文化氛围,将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内容和这种微文化结合在一起,如将价值观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校园的微文化中,还可以以微文化的形式来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而这种与微文化相结合的方式,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们为高校校园搭建“微时代”性质的网络文化平台。在这个“微平台”上,可以有学校领导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同专业、同班、同院校之间的沟通,也可以有不同班级、不同院校之间的自由交流和心情表达,在这些交流沟通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是实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这种微平台的形式不但能够更好的吸引大学生们的关注,还能够将正确的价值观念悄然的注入其中,并能通过高校平台管理者们的掌控,控制学生们太过于随意的发布不良信息的行为,和对其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的影响,以及避免破坏微平台上面的微文化内容。

此外,高校价值观与“微文化”的结合,还可以通过建立校园的微群进行思想教育灌输,让思想活跃、充满正能量的大学生们主动加入到这个微群中来,并在微群中发布一些当今的热门话题或展开一些紧跟时代的公益活动,亦可以将各种社会新闻、校园新闻,通过分析讨论各种热点话题,在微群中发布澄清各种流言虚假信息的消息,吸引大学生们的参与和关注。久而久之,这种加入了传统价值观的新时代微群,将会在正确引导大学生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思想教育平等化

在“微时代”下,大学生们关注各种“微”平台的主要因素便是“平等”,各种微平台中,大学生们可以以相对平等的身份发表自由的言论、评价,自由的沟通和交流,高校思想教育者们也可以在课上课下进行借鉴,抛却“教师在上”的地位意识,平等化教师和大学生们之间的关系,鼓励大学生们勇敢的发言交流,为学生们保留话语权的主动性,甚至在思想政治的课堂上,教师们还可以一改传统的灌输方式,以课本上的内容为基础,就这些内容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教师只需对学生们的言论加以引导即可。在课下,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开通个人各种“微号”,在自己的微号中发表个人关于思想价值观的一些意见和观点,发布口语化、平等化的内容,鼓励学生在其中参与讨论。同时,在课下的交流沟通过程中,教师们更是要将自己朋友化,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各种局限,激发学生们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真正想要表达的想法,为高校教育者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减轻不必要的困难。

(四)开展“微课堂”

所谓“微课堂”,并不是指微型课堂,而是在课堂上利用科学技术和“微时代”下大学生的各种心理特征,进行的一种大学生们互动性、讨论性的思想政治课的方式,这种课堂教学可以情景再现、也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同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主动性。

同时,思想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将课本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内容,同“微时代”相结合,录制成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故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微故事之中,并在自己的个人微号上进行发布,这也是课下微课堂实现正确引导学生价值观的一种方式。

此外,微课堂还包括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教学相对于课内教学而言,一直是大学生们所喜爱的,高校教育者可以利用大学生的这种喜爱和主动心理,定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可以通过各种校园“微平台”进行发起和宣传,并实时更新活动的进展。课外活动可以如各种微信捐款活动、捐衣捐物、养老院爱心演出、打造绿色校园、微博打拐等等,选择的这些课外实践内容要和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相接近,要充满正能量,也要能够吸引大学生们的注意,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从而实现微课堂的目的。

(五)强化师生“微时代”下的“微素养”

“微时代”下的“微素养”,是指识别微媒体中的信息、分析信息、利用微媒体传播信息等能力。“微时代”下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沉闷方式,以创新的理念、结合“微时代”的特点,借助各种微媒介的平台,将大学生们价值观培育和引导信息化、时代化,此阶段,提高高校师生们的“微素养”十分重要。

首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微素养”。要在“微时代”下实现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微素养”,提高自身开展“微课堂”、搭建“微平台”以及使用各种“微媒体”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技巧能力可以是利用微信、微博、QQ等各种媒体发布言论内容、小视频、滚动图片、设置精华置顶、群发信息通知等微媒体的基本操作能力,也可以包括思想教育工作者利用微媒体将对大学生们进行的价值观培育内容融入其中的技巧性,还可以包括对一些热点新闻和话题给大学生带来如何影响进行快速的识别和分辨的能力。如此,思想教育工作者才能够率先在自己的微号上,很好的实现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引导内容进行正确、准确的过滤。

其次,提高大学生的“微素养”。实现“微时代”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训,提高学生自身的“微素养”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虽然高校是一个小社会,但是大学生毕竟没有真正走出校园大门,还生活在教师和同学们的羽翼之下,因此,对于“微时代”下发布的海量信息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强化学生对如何识别信息对错的基本能力。培养他们关注正能量的信息,并进行宣传学习,对于片面的、偏激的、夸大的、虚假的、暴力色情等信息要主动的回避、忽略甚至屏蔽,减少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对自身的影响,在“微时代”下实现正确的自身发展。

综上所述,“微时代”的到来是时代发展的社会趋势,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微时代”下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微防控”,是一个时代性的课题,也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热点。这就要求高校实现大学生的价值观防控,不但要从时代特点入手,还要从高校管理理念、从教育工作者自身,从大学生发展特性等方面入手,实现时代化教育,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微时代价值观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我的价值观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